tokyoboy
tokyoboy

博客生涯原是夢: 此生卻是,偶到人間來一遊的過客!

石黑一雄的「音樂人生」:《莫爾文丘》的音樂Music on Malvern Hills

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的短篇小說集《夜曲》---筆者極力推介,是一生不可不讀的小說之一!書中論音樂/論人生/論愛情/論抱負,其中第三篇《莫爾文丘》(Malvern Hills)是真有其地,篇中所提及音樂作品也是真有其事---可惜全都出了名而為人所熟悉!那麼,篇中虛構人物敘事者"我"(Narrator)的歌呢?在倖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之下,在熟悉的經典音樂...

Kazuo Ishiguro’s “Music Life”: From Nocturnes’ ( Music on )Malvern Hills

在風景怡人的英國莫爾文丘Malvern Hills 上,細聽石黑一雄對音樂、對人生的感悟與體會…

    首先,以下是《莫爾文丘》(註:《夜曲》(Nocturnes:Five Stories of Music and Nightfall) 的第三篇)中所提及的音樂人或樂隊組合:

1. 阿巴(ABBA)<舞后>(Dancing Queen)

2. 披頭四(Beatles)

3. 木匠兄妹(Carpenters)

4. 楊納傑克(Leoš Janáček)

5. (雷夫)佛漢威廉斯(Ralph Vaughan Williams)

6. 還有…「我」敘事者(小說《莫爾文丘》的人物):名不經傳且尚未出頭的黃毛小子---卻妄想用結他自彈自唱自行創作歌曲,來對抗當時(六七八十年代?)整個英美流行音樂(Popular Music) 的一片「翻唱」熱門潮流!

    筆者是音樂白痴,但對頭三者依然記得,還可以哼上一兩句。因為?流行及著名!可是,後兩者連想也沒想過---卻分別是捷克及英國的出色作曲家、音樂人及民謠專家。兩者都可以在網上找到資料的,不贅述!

    英美的流行音樂,我們都會略知一二;那麼,對歐洲的民歌,以至於歐洲的音樂又有多少的熟悉?今天,我們使用手機聽歌,即使是聽英文懷舊老歌,想起的居然會有可能是上面的頭三者;(筆者也很慚愧自己的孤陋寡聞!)世界如此的大,音樂本無國界;可是在筆者的潛意識之中,早已被洗了腦一樣。

那麼,以上第六人:「我」敘事者,在英國莫爾文丘Malvern Hills 上,給石黑一雄杜撰出來---一個英國大學剛畢業的音樂小子,能夠自彈自彈及用結他創作歌曲並填詞,但在當時英美流行樂壇(六七八十年代?)卻有一片「翻唱」之風。

像Linda Ronstadt(1946.07.15),翻唱原本由Clint Ballard, Jr創作及Dee Dee Warwick 在1963-64年首次演繹的<You're No Good >,前者在1974年11月重新演繹卻立刻出名及流行!她一生的代表作多半都翻唱別人的歌曲而成名的!

又像Glen Travis Campbell(1936.04.22-2017.08.08)這一位美國鄉村歌手、電視節目主持人和演員,也是在1960年代至1970年代翻唱別人的歌,如:<Gentle on my mind>、<By the time I get to Phoenix>、<Rhinestone cowboy>、<Southern nights>卻給他唱出名堂,並奪得格林美獎。

即使強如披頭四(Beatles)也曾經要靠翻唱別人作品,才能進駐酒廊而後為人賞識;到了八十年代的Paul Young(1956.01.17)也是要翻唱原本由 Daryl Hall(1946.10.11)的< Everytime You Go Away>才一曲成名。

有了以上的少許背景知識,或許才能夠明白石黑一雄在《夜曲》的第三篇《莫爾文丘》對音樂人生的「吶喊」與「彷徨」:

「不知重複了多少遍(註:「我」敘事者向倫敦樂團推介自己一手創作歌曲屢屢受挫後),我氣餒極了,終於按捺不住,說:『聽著我真的不懂。你們難道永遠只想當翻唱樂團(cover bands/cover songs)?就算有這種志向,請問,你們以為這些歌一開始是從哪兒來?沒錯,猜對了---有人動筆寫的!』」

    石黑一雄在書中通過「我」敘事者這樣的吶喊、彷徨,成就了對當時流行歌曲翻唱的“宏願”---究竟,翻唱別人作品而成名?(像以上諸位出名人物)還是走自我創作而沒沒無名,哪一個好?(像「我」敘事者一樣可能不成名)

「但是跟我說話的(音樂)人只是空洞地瞪著我,說:『老兄,無意冒犯。不過,到處都是蹩腳阿三在寫歌!』」

    在未成名之前,自行創作的歌曲會是什麼?成了名之後,翻唱也好、原創也好,又都會是好歌?在這兒,當你重讀《夜曲》第二篇<或晴或雨>;你就可以知道為何愛蜜麗跟我---雷蒙常常在爭拗哪一個版本歌手所唱的較好!

而同時間,當你看《夜曲》第四篇<夜曲>的時候,為何歌手要整容了?(究竟怎麼樣才能成名、流行,靠的是樣子,還是實力唱功?又有沒有客觀的標準?)

當今天,流行樂壇一遍整容風氣本末倒置地翻轉了用耳朵聽的音樂實力、唱功;而聽音樂的人---評判及觀眾又是誰有資格說三道四?他們又真的懂嗎?像《夜曲》第五篇<大提琴手>的那一個美國女人像鍾子期一樣有「聽琴音/聽音樂」的天賦功力?

參考:

Declan Galbraith 英國天才歌手的簡史, 搜尋一下吧!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