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晟
至晟

政治工作者。關注世代正義、青年貧窮與分配不均等議題。

全球熱議!基本收入你不可不知的五件事(下)

知名電動車大廠 Tesla 執行長 Elon Musk 認為:「我們終將獲得全民基本收入,這將是必要的。」

上篇介紹了四個已經完成基本收入相關試驗的國家,相關研究顯示,基本收入對於消除赤貧、減少犯罪行為大有幫助,也能明顯提升人民的受教權、就醫權及維持身心健康。

不僅如此,2018 年曾來台推廣基本收入的比利時魯汶大學 Van Parijs 教授認為,基本收入是一個「基進」方案(radical),也就是它必然會根本地改變社會和經濟的現狀,往更為自由和健全的方向前進。筆者認為,基本收入的實施,將可為社會帶來更多的正面效果。

四、預期的效果還有哪些?

1. 實踐基本生存權

《世界人權宣言》第二十五條明言:「人人有權享受為維持他本人和家屬的健康和福利所需的生活水準」。基本收入是一個國家對於國民的承諾,保障人民的基本需求得以滿足,防止再有任何人落入貧窮線之下的處境。

2. 縮小貧富差距

基本收入的施行具有減緩貧富差距與促進階級流動的功能。在縮小貧富不均的層面上,由於基本收入的財源將會來自國家稅收,除了在課稅當下的財富重分配以外,在發放時又進一步地進行重分配來縮小貧富差距。

圖片來源:Jimmy Chan from Pexels

另外,若要跨越階級最有效的方法便是透過教育及精進自身的專業。但是,人生失敗與否,不盡然能與人的努力程度劃上等號,影響更多的因素可能是其出身的社經背景,使他必須額外消耗許多精力與時間成本在兼職打工、照料親人、通勤及彌補各種資源的不足上。

當弱勢有了基本收入,筆者預料他們將能花費更多的時間在努力與發揮個人天賦上。

3. 提升勞動條件

當有基本收入後,人們不必為了生存而屈就於惡劣的就業環境,企業必須提高薪資或是改善勞動環境以利人才的存留,也就是說基本收入會增強勞工的談判能力,賦予其選擇的自由,提高對不合理待遇說「不」的能力,而薪資不合理的工作將不復存在。

這也將進一步淘汰掉劣質企業,提升整體就業品質。像是所謂的 3D 工作 (危險、骯髒、辛苦),未來雇主就得提出更為合理的待遇,才有辦法留住人才。

4. 改善家務工作者弱勢處境

家務工作者,也就是所謂的家庭主婦 / 夫,不只很少從家務勞動中得到相對應的回報,更可能因為在經濟上成為依賴另一半的角色,使得平等的權力關係出現變質。若是夫妻間相處出現裂痕,甚至發生家暴的行為,恐怕因為沒有基本的經濟能力,而不敢輕易選擇結束關係。

圖片來源:Jose Aragones from Pexels

基本收入雖然無法直接彰顯家務工作者的勞動價值,但藉著提供他們這筆可供支配的收入,家務工作者將能減少經濟上的依附關係,不再因為金錢而被迫妥協忍耐。

5. 緩解少子女化危機

現今社會由於年輕夫妻對於經濟能力的悲觀及工作環境的不友善,使得台灣生育率直逼世界倒數。當有基本收入後,一方面將使得家長的收入更加寬裕;另一方面,小孩也能拿到相對應的基本收入。

與現有的育兒補助相比,穩定、長期的基本收入能更有效鼓勵父母生育,消除在經濟上的不安全感,有效減緩少子女化的問題。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五、基本收入在台灣?

如果說推動基本收入只是為了要減緩人工智慧(AI)及自動化所帶來的社會問題,那麼台灣「目前」顯然還看不出實踐的急迫性,怕的是,這或許只能讓我們安心不到幾年的時間

前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曾向政府示警:「將來很多工作被人工智慧取代後,未來只有 5% 至 10% 掌握科技的人薪水變非常高,其他九成的人薪水會變很低。」他更直接點明,「一是失業率會增加…… 二是貧富差距會擴大。」

另外,這波大規模失業浪潮,不只如外界想像的只會影響到藍領階級,像醫師、會計師等普遍被認為是高薪白領的行業,工作也恐有被取代的危險。

事實上,自動化取代人力的情況早已是現在進行式,大至企業工廠,小至自助點餐機,你我周邊都不乏可以觀察到一些例子。尤其是 2014 年我國政府欲將國道人工收費改為電子收費系統 (ETC)所引發的「國道收費員抗爭事件」,造成了 947 位收費員被迫失業、轉業及等待安置,耗費了極大的社會成本。我們的工作機會,並不會一夜消失,但能做的肯定會越來越少。諸多國家都已經將基本收入視為可能的解方和對策之一,台灣民眾似乎也開始認識此一議題的重要性。

圖片來源:PNN 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據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在 2017 年的《台灣社會意向調查》顯示,有四成的台灣民眾對於基本收入抱持支持的立場,另有約六成的民眾不支持。若用這個數據來對照 2016 年瑞士針對基本收入的全國性公投結果 — — 23.1% 贊成與 76.9% 反對,基本收入在台灣的前景或許不須過於悲觀。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林宗弘指出,從這項調查可以發現,反對基本收入的民眾有一些明顯的特徵,例如本身是雇主、勞動市場中較具優勢的中產階級及高教育程度者,另外低教育程度、低所得、失業者或非勞動人口(例如退休人口)則傾向支持基本收入。

這項調查如實地透露出基本收入在台灣,甚至其他國家皆面臨到的困境和其所想要解決的問題核心。這些支持基本收入的群眾,代表的正是目前的社福體系無法妥善照顧及重視的族群 — — (中)低收入戶、近貧家庭及藍領階級。

因為制度設計的不完備,有些人只能陷入貧窮陷阱,難逃階級複製的命運;有些人被排除在門檻嚴厲的福利制度之外,無法獲得有效的援助和扶持;有些人忙碌加班,但努力的成果卻從未反映在薪資之上,窮忙一生。

而政府若想要幫助這群社福孤兒,擴大福利支出,當然就必須另尋財源,進行更為公平的財富重分配政策,想當然耳,首當其衝的自然就是企業老闆和高薪勞動者。

這涇渭分明的界線,也挑戰了當代政府在全球化後貧富差距日益擴大之下的智慧和決心。期盼政府能擔起重任,跟上國際試驗的進程與研究,為真正前瞻的政策邁出踏實的第一步。


本文亦刊登於 未來城市@天下:
「零到六歲國家養」不只能解少子危機,還能縮小貧富差距?|「無條件基本收入」你必知的五件事(下)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