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洛夫
蘇洛夫

多維新聞記者,專職分析產業政策、經濟,偶爾發癲罵一罵政府

北交所能成為「共同富裕」的助力嗎

原文發表於2021/9/7《多維新聞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2日宣佈將設立中國的第三座證券交易所,落戶於中國的首都北京,而非在2020年底有所傳聞的澳門。消息一出,隔日的9月3日,北京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即註冊成立,這一消息當是已經實錘,對於中國大陸、香港、台灣等地的金融市場也是一枚震撼彈,北京證券交易所(北交所)的成立,究竟目的為何,影響幾何?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9月2日宣佈將成立北京證券交易所,震驚中國金融界。(中央電視台)



平衡南北金融配置 強化北京直接融資地位

中國大陸境內現有三個證券交易所,分別是1990年11月26日成立的上海證券交易所(上交所),以及同年稍晚,於12月1日成立的深圳證券交易所(深交所)。上交所主要上市的企業多為央企、地方國企,產業類別多為基礎設施、金融保險業、重工業企業等,截至2021年7月止,共有1,963家掛牌企業。深交所則有數量較多的民營企業及新經濟企業掛牌,深圳市的科技企業也多選擇於深交所掛牌,截至2021年8月的掛牌數量為2,528家。



上海證券交易所(圖左)與深圳證券交易所(圖右)為中國大陸內地兩大證券交易所。(圖源:維基百科公有領域/合成:楊永年/多維新聞)



長三角和珠三角兩大區域歷來就是中國經濟活動較為發達的地區,也是資金活動最熱絡、集中度最高的地區,而上交所及深交所這兩個提供直接融資機會的場所,分別設置於長三角區域的上海,以及珠三角區域的深圳,加強了資金往這兩個區域集中的態勢,令中國經濟「南強北弱」的形勢更加深刻。

儘管北京也有諸多金融機構,比如中國「四大行」的總部均位於北京,但是銀行主要承擔的是間接融資貸款等角色,對於企業投資的參與度並不夠市場化,尤其面對需要燒錢經營又高風險的中小企業,以風險控制為重心的銀行系統不見得願意為其提供資金,這讓北京的金融角色顯得較為薄弱。

北京擁有中關村等科技園區,亦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諸多科研機構,擁有強大的研究能量。而2013年時,就已經設立了俗稱「新三板」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已有諸多來自中關村的創新企業在其中進行交易,亦有從A股退市的企業輾轉進入其中,在原有的「新三板」基礎上,將之升級為主要面向中小企業的證券交易所,應是重要考量。

另一方面,中國除了在大陸有滬、深二市外,在香港亦有香港證券交易所(港交所),作為中國吸引國際資金能力最強的交易所,同時也是中美兩國的對立情勢逐漸加深的情況下,在美股市場掛牌的中概股避險回流的首要去處,不過顯然不是所有的小盤中概股都符合在港交所上市的資格,因此面向中小企業的北交所可能會成為此類中概股的去處。同時,中國南部同時存在港、深兩市,若在鄰近區域的澳門再設置證券交易所,明顯並不符合平衡南北經濟差距的目標,這或許也是澳門證券交易所的消息後來不了了之的原因。

扶植「專精特新」產業 強化高階技術中小企業生存能力

「專精特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儼然成為中國政府今年的重點扶持對象,此前被指派統領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的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7月下旬湖南長沙舉行的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峰論壇上就提到「中小企業能夠花小錢辦大事」,盛讚中小企業敢於創新、充滿多樣性。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被委以發展中國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的重任,劉鶴也表示要加強「專精特新」產業的發展。(Reuters)



在中美兩國陷入科技戰的當下,中國政府希望民營企業,能夠協助投入先進半導體、人工智慧、高階製造業、生技產業等領域,健全中國的產業鏈,因而最為敢衝敢撞、勇於創新的中小企業,成為進入政府眼簾的重要扶持對象,而這些企業也迫切需要更多樣化的融資渠道,以為其技術研發籌集資金。

而根據IDC市場研究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在今年4月底發佈,針對中國市場的2021年度《中小企業生存與發展現況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大陸2020年的中小企業數量達4,500萬家,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3.2%,這些中小企業被認為貢獻了中國大陸60%以上的GDP增長,在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市場主體的主要組成部分,並且也擔負著保就業、促民生的重責大任。

中小企業貢獻了中國60%以上的GDP,也為穩定就業、促進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新華社)



過往中國的融資體系以銀行貸款的方式作為主體,不過銀行的融資首重風險管理,對於擔保品不足的中小型民營企業,往往不願輕易核准其貸款項目,致使中小企業必須以更高的利率取得貸款,造成營運重荷,更別提民營企業經常難以與國營企業爭食貸款項目,後者經能以極低的利率取得款項。而中小企業面對中國市場的變化迅速,經常需要面臨經營成本高昂、人才不易取得留任、同業競爭激烈的狀況,若沒有多元化的融資管道,難以取得營業所需的現金流,很容易在開花結果之前就先破產夭折。

而中國證監會對於企業在滬、深二市掛牌,存在著防弊重於興利的審批流程,對於公司的財務狀況、資產品質、股東背景、治理結構和歷史沿革等,均要細查,並且有上市名額限制,若沒有政策風向的協助,掛牌需時2年至3年是家常便飯,且審查結果經常因政策變化,而有較高的不確定性。例如麾下有著諸如「崩壞學園」、「原神」等爆品遊戲的米哈遊公司,在2017年3月曾申請掛牌上市,但卻被認為營收太過依賴單一IP,最終在排隊3年後,公司自行撤回上市申請,不過更根本的原因或許是因為遊戲產業並不得到政策支持;而2020年7月在上海科創板掛牌的中芯國際,因為符合中國政府扶持半導體產業的需求,其回A的招股申請書在短短的一個多月的時間便「閃電過會」。

北交所如何錯位發展 如何形成「共富」助力

現存於「新三板」的公司,由於都是屬於高風險的中小型企業,因而對於一般散戶投資人設下了資產規定,只有大型散戶和專業投資機構才能投資「新三板」的企業,但這也讓這些企業的股權交易量極為平淡。一旦升級成北交所,相應的資格限制當有所放寬,但是由於北交所仍是面向「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這類企業的風險仍舊偏高,對於投資者仍可能存在資格限制,其限制會放寬多少,是一個重要關注點。

滬、深二市偏嚴的掛牌審核流程,讓許多中小企業較難透過此管道獲得融資。(路透社)


面對「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上交所有科創板,目標是聚焦核心技術的科創企業,深交所也有創業版,聚焦於成長性高的新創企業。中國證監會宣稱,會讓北交所與前兩者「錯位發展」,具體來說如何錯位,尚未可知。不過銀泰證券股轉業務部總經理張可亮認為,可以規劃讓上交所重點服務長三角,配合上海張江科技園區的「硬科技」企業發展;深交所重點服務珠三角及大灣區,定位於新經濟企業;北交所則重點服務京津冀,服務創新型中小民營企業。

北交所的創立,無論是從面向企業、分層制度、做市商等制度來看,被認為是對標美國的納斯達克(NASDAQ),不過從交易量、掛牌數量規模來看,要達到與納斯達克相近的水準,仍有長路要行。

另方面,中國股民也長期苦於滬、深二市的良好投資標的偏少,板塊輪動、投資風格轉換難以預測,大盤指數卻成長有限,讓股民經常感慨股市像賭場,長期以往其實並不有利於良好投資風氣形成,而北交所的設立,可能會讓資金的輪動轉變更加劇烈,讓散戶投資者更難拿住手中的股票,令財富更往投資機構手中流動。如何運用更健全的資訊批露、監管手段等措施,讓長期投資風氣更好的培養,令財富能夠雨露均霑,達成「共同富裕」的目標,恐怕也是需要監管當局審慎思考的。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