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華多羅
古華多羅

Edit profile 墨鏡外望,仍舊失落。 (Disclaimer: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22世紀殺人網絡復活次元》:復活為何?

《22世紀殺人網絡復活次元》劇照

不如看倌回想一下二十年前的生活是怎樣?與今日有甚麼分別?或許是電話功能強大了,收入多少而樓價也貴了之類。恍惚今日只是昨日的重覆,日光之下並無新事。科技和物質上進步了,但人心卻沉迷過去,比以前更萎枯。

就在這背景下,Matrix開拍了第四集。電影的開首用了打破第四道牆的手法,不停用舊的元素去舖陳新的發展。只是救世主變成虛擬世界中的遊戲設計師,前作塑造成主角的創作,把真實變成故事以困住局中人,不停重覆虛構的人生。直到反抗軍入侵並找到主角,再一次展開與機器的周旋。

今集雖名為復活,可是故事仍沒有打破自由意志與命運對決的老梗,也沒有探究新題目,不能不說有點失望。不過今集仍有不少亮點,其中一個就是「分析師」,是前作「建築師」的繼承者。有別於「建築師」以數理上的完美去定義一切,「分析師」以人的感覺和內心世界困窘著救世主。救世主究竟只是自然而必須的fail safe,還是外在、超越而自由的釋放者?這個矛盾仍是整個系列的張力所在。

而由「建築師」轉變成「分析師」反映了人類對現實不滿和機器的進迫。前作的機器自信能建構一完美的世界,問題只是人類不完美不能配合;新登場的心理分析師宣稱只滿足心靈便可,世界是怎樣又如何?可是,筆者認為導演沒有把主題發揮致盡。一方面,導演不只一次用角色對白吐槽商業世界不斷「翻閹」文化產業成功舊產品,其實和故事中的機器不停以虛擬世界欺騙被奴役的一樣。另一方面,導演卻沒有給予解釋為何創新比舊好(反之亦然)?為何自由和選擇比奴役而穩定好?不要以為這些問題的答案很理所當然,無論現實還是故事自願為奴者多的是。

這個轉變也是現實中由現代性到後現代的文化危機。近代一直以來有些思想聲稱為了維持多元要在公共領域採取相對主義。以為相對主義放棄普遍的價值判斷,就能避免不同價值均宣稱絕對而互相傾軋。可是,相對主義最終卻引出另一樣絕對價值,就是誰大誰惡誰正確。這是因為傳統的道德制約和正當性等都在相對主義下被離棄,剩下最浮淺擁有感和幸福感,使最惡最計算最終能坐大。維持多元理想卻產生了惡夢。故事中機器也是這樣的東西,謂「羊群那裡都不去」,販賣虛擬比現實好,以為其續命。在相對主義下,如果人只是心理、感受和反應的存有,那現實為何比幻覺好?假若真理與真實已經不重要,那麼人只是和其他生物一樣,就不需要救贖了。這個轉變反映世界中歷史主義對整個人類文化的危機。這就是導演沒有好好把握主題的地方。

筆者認為,復活不應只是舊物之延續。能復活者,即證明其不是世物,不受世間之法則循環所限。在基督教的語境就是上帝成為人,為人捨命,並賜跟隨的人異於世界的新生命。故事中的Neo 在第一集本來參考這復活的論述,可惜在第四集只有輕輕帶過,若果能重回這個設定故事就更完整。而筆者相信,在對抗現實中販賣相對主義、擁有感和幸福感的強權,只有把人置於超越性的基礎上,反抗才有基礎。

在metaverse、digital identity 等虛實相交的科技已成不可逆轉的趨勢,但對真理和真實關切和投入仍重要。復活、人的超越性就是科技與自然不能抹殺,能與之相抗的元素。就算有此領受的人暫時不多,星星之火仍是保衛人類的光芒。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