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華多羅
古華多羅

Edit profile 墨鏡外望,仍舊失落。 (Disclaimer: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生於亂世不如生仔 (出埃及記1章22至2 章10節)

http://img.stheadline.com/headline/blog/album_photos/21/33/127777/3/201604271548202981_600w.jpg

黃子華講過:「香港人一齊唔生仔暴政必亡」。

黃子華講過:「香港人一齊唔生仔暴政必亡」。

面對暴政,黃子華這句看似戲言卻又有幾分真實。看倌不妨問問身邊八、九十後年輕夫婦,有幾多已經或者計劃生育?筆者的經驗十之只有二三已。餘下的大都因居住環境太擠,對香港前景悲觀,或事業為重的人生規劃沒有這個空間。而共同的一句,就是把孩子生在這生不好死也不好的世代受苦,是不負責任的。

原來這是一個滅絕下一代的暴政。

出埃及記第一章廿二節法老王下令要種族滅絕以色列人。出於對外族人的猜忌,法老一開頭對以色列人的迫害都是比較軟性或甚少公眾性,到沒有效果才公開為之。卻在這時有一對利未支派的以色列人結婚生子,這看似稀疏平常的事在暴政下卻十分不一樣。或許有看倌會怪責為何這對父母要把小孩生在這痛苦的地方,藏不了兒子而把他放入河中飄流其實和殺嬰有何分別呢?即使逃得過一出生就被殺的不幸,也躲不過世世為奴的命運。

這方面與今日香港倒有些相似。今日有聲音說這裡有一種專門針對年輕人的「殺子文化」,把年輕人的主見當作無知和受擺弄。可是在近一年的抗爭中,我們不難發現有白髮蒼蒼的參予者。他們或許是「守護孩子」的成員,或許是那個七十歲做實習記者退休牧師,或許只是附近不放心的街坊。他們不是為了內疚或作犢罪,只是想在亂世為孩爭多一點生存空間。這就是強權下不能作為的最後作為,就像摩西的父母把柏油和樹脂抹在箱子外,作為對孩子的祝福,也只好放手讓上帝的恩典介入。

筆者認為聖經的作者更重視是誰揀選的問題?聖經的作者一直都承認世事有兩面,一個是橫蠻地也是最上手的現實,另一個是所信而看見的現實。這並不是物質和上層建築的分野,而是兩套同時行進的現實。兩者不單不互相否定,反而要一併掌握才能完整地理解世事。一方面世人在受苦,另一方面救恩也正在進行。

故事發展下去就是摩西被法老的女兒所救。可能看倌會問,法老一聲令上多少嬰孩被殺,剩下的都要為奴為婢,救一個摩西有何用?摩西成為埃及王子恍忽這是這種加入建制,奴隸上流的故事。不久之前警務處的副處長還道不喜歡警察的加入改變之,筆者一個在警務處工作的朋友調侃:「可以的,如果你一做就是副處長」。不用多久,這暴政就會宣傳奴隸也有上流機會,讚好某個灣區生活居住舒適,聽從他的人步步高昇。這是暴政想你唯一知道和順從的事實。

在2章3節聖經的作者巧妙用了盒(原文תֵּ֣בַת),也就是拯救挪亞一家的「方舟」,陳述了事實的另一面。表面上救他的是法老的女兒,另一方面以「方舟」作為上帝救恩的工具。讀下去的經文看倌會發現摩西知道自己是希伯來人,經文沒有交待如何知道。或許是他的父母告訴他,或許是知道他身世的人對他冷嘲熱諷。他的希伯來人 — 埃及王子雙重身分,成為兩種現實的重疊,為他帶來了不安甚至因此殺人。這種雙重身分香港人並不陌生,既生為帝國南方一隅又是世界所接納的一員。暴政對這種身份十分忌殫,因其動搖它的根本,所以它強迫人站隊一方效忠。摩西卻沒有忘記生來是以色列人的身份,才令他最後能成就大事。今日香港人面對的暴政也包含著這種身份之戰,如摩西一樣,順服是容易而反抗代價很大之餘,是人們願不願意處於雙重身份的夾縫中。倘若連自己身份都要放棄,做一個單面向的人,那難怪香港人連下一代不想要了。

香港人一齊唔生仔會否暴政必亡?或者今日帝國並不介意找其他人代香港人生仔了。筆者並未為人父,也沒有甚麼真知灼見。或許,在需要抗爭的世代生子當如John Connor,一生反抗最後成功。不過這等人就如摩西一樣是被揀選的,不能強求。對於身處夾縫平凡人,近來筆者看到一個KOL的講法或者比較合適,就是要做一個 difference maker。就是手足文宣的「唔好慣」,從少教導孩子不單不要向高壓低頭,反而千方百計作小改變,對現狀做些貢獻。這已經不是「有冇用」之類的問題可作討論,只能懷著患得患失的信心去行是,能做一步走一哩就是。堅信下一代縱然不順利但仍可有作為。

摩西的父母也是一樣,「因着信,摩西生下來」(希伯來書11:23)。

原刊於時代論壇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