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oney
Clooney

每天作輸出, 自然能夠每天睡覺前也比早上聰明一點點就足夠。

不論多好的體制 時間久就會失效

第405天感想,在大學時期, 筆者身為讀商業市場學的學生, 需要去背誦及使用一些著名的商業理論, 當中最常用的就是"SMART"理論, 但最近發現這個方法原來有漏洞

2023年1月23日
在大學時期, 筆者身為讀商業市場學的學生, 需要去背誦及使用一些著名的商業理論, 當中最常用的就是"SMART"理論, 所謂的"SMART"就是
Specific = 具體, 明確的目標
Measurable = 可計算的
Achievable = 可實現的 (起碼在現有科技可達到)
Realistic = 有關連的
Timeline = 有時間線
這5個英文字的簡寫, 主要是評估一個計劃,流程的最基本要求, 所以在做作業, 考試我們都很常會利用這個方法去作為內容的架構, 但是在接觸不同書藉及生活例子後, 就發現SMART也有其失去功能及其明顯的缺點。

第一, 就是SMART系統未能夠跳脫現有的限制, 反而更容易局限了發展的空間。
現今社會很多工作都是從事科技, 創新的行業, 在具體, 計算, 可實現, 及時間線上, 都可能會有著更多的不可預測的情況, 例如: 藥物的研發, 藝術的工作, 新科技的應用, 都可能會有不同的化學反應, 思想的考量, 今天跟昨天的情況都可能會出現不同。
所以如果只是運用SMART去計算, 就未免太過「直線思維」, 就像當初日本在搞「新幹線」子彈火車的時候, 專家一直表示最高速度只可達到65公里/小時, 但政府卻要求起碼需要120公里/小時, 卻因這些「不切實際」的想法, 讓創意及機遇出現, 最後成了一個「不轉灣」而使速度更快更穩定的路軌列車, 這更加被人稱為子彈頭火車思維, 因為目標未必是現在就能夠做到, 或是一時三刻能具體地表現出來, 就像Elon Musk 支持的火星居住理論。

第二, 就是SMART系統, 讓人變得「功利」, 這個功利並非讓員工使公司變得更好, 相反是員工為了達到SMART的要求, 可能會把目標設定得更易達到, 也可能會過分地追求達成SMART, 而不是從公司真正的利益去著想, 就像在考試拿取高分已經變成學生讀書的目標, 也是家長的目標。這就完全失去讀書是為了知識, 滿足好奇心, 增加幸福感的目的, 相反使更多的學生帶來壓力, 甚至一離開學校就不再想接觸任何書藉, 這都是教育的可悲之處。
當一個流程,系統變成制度化, 機械化的時候, 就會變得更脆弱, 因為人性會影響著市場流動, 這都是千年不變的事情, 在中國朝代歷史上, 無論多好的制度, 因時間都會失效也是同一個因由。

Credit:<Smarter Faster Better: The Secrets of Being Productive in Life and Business>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