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oney
Clooney

每天作輸出, 自然能夠每天睡覺前也比早上聰明一點點就足夠。

讀歷史到底有沒有用?

第397天感想,人類文明歷史對於我們真的有幫助嗎?有人認為可以讓人以史鑑今, 就不會重複地犯錯, 但也有人認為歷史並沒有太大的用途, 因為歷史並不會一模一樣的重演。這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2023年1月15日
人類文明歷史對於我們真的有幫助嗎?
有人認為可以讓人以史鑑今, 就不會重複地犯錯, 但也有人認為歷史並沒有太大的用途, 因為歷史並不會一模一樣的重演。
這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先以反方一面講解一下, 歷史就像戰國, 春秋, 戰爭, 傳染病等, 其實每一個時代都有他們獨特的地方, 在現今社會, 我們並不能透過歷史去觀察出網絡世界的影響, 也不能去利用歷史去推測人工智能對世界的影響, 更不能預視出金融風暴, 俄烏戰爭的發生等等, 因為歷史的發生並不能夠依靠一個趨勢, 一個原因而發生, 歷史的發生是綜合極多的偶然性, 因素, 就像蝴蝶效應般發生, 沒有必然的原因, 所以如果我們時時用歷史去推測未來, 反而會掉中Overfiting的陷阱之中, 就像在股票市場中, 經常有人用歷史數據去推測市場, 「用倒後鏡」去看前路, 最後只會造成失敗, 每一件事, 每一個歷史的發生背後都有不少巧合而成的因素, 所以未來同樣也是, 正如德國哲學家黑格爾200年前說:「人類從歷史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歷史汲取任何教訓。」這代表著歷史是不能夠「被」學習, 因此反方是認為歷史並沒有用。

但正方就會表達, 我們所學習歷史是理解「人性」, 因為上千萬年可能事情, 事件,歷史會有形形式式的不同, 但「人性」並不會改變, 人性是來自於人類的基因「潛意識」, 我們能夠透過歷史看出端倪, 就像在石器時代擁有悲觀情緒的人才比較容易生存, 因此現代人普遍都會有焦慮問題, 因為樂觀的人很難在周圍都是「野獸」的叢林生存下來, <人慈>這本書也是從這個角度, 由歷史及科學去解釋人天生是「善意,善良」。
同樣, 在投資, 股市上, 有一種稱為「技術分析」的歷史分析工具, 主要就是研究「人性」, 會在某一段時間或價格偏向人性化, 這時候就可以利用這些因素而去決策買入/沽出位置。
因此, 歷史所學習的並不單單是一件事件的過程及因由, 而是當中的決策, 背景, 「人性」的內容。

筆者本身都持有雙方面的觀點, 但堅持正方是歷史是「有幫助」, 雖然, 當每個人都「察覺」人性存在, 當歷史中的「人性」已經被心理學, 生物學, 經濟學所代表著, 但歷史還有一個地方是十分值得注意, 就是更幫助讀者去理解「底層邏輯」, 即本質。
人類的大腦是比較喜歡記一些「線性」, 故事形式的歷史, 而歷史就能夠幫助讀者由「頭」到「尾」去理解人類發展, 人性, 知識, 格局,思維的改變, 比如: 你跟一個小學生講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可能他們未能夠完全理解「相對論」, 但如果我們能夠從阿里士多德的認為外面世界是「正圓」包括月球, 宇宙, 講到哥白尼發現的「日心說」, 到伽利略利用天文望遠鏡看到宇宙, 再到牛頓, 再到愛因斯坦, 他們絕對會「愈講愈明」, 這就是歷史的用途。
之前都有聽過, 歷史就是「貴族」所學習的科目, 因為歷史是幫助人去優化自己的決策, 我們能夠代入劉邦是否參加鴻門宴, 也能代入唐太宗是否會殺兄奪王位, 甚至是孔子會如何作出決策。目的就是提升自己的決策品質, 並擁有更多的同理心, 這正正是「強者」所需要的條件。

讀歷史在香港, 在國家可能變得要有民族意識, 認識自己是一個「中國人」, 但我覺得讀歷史更多的就是我們能不能代入角色, 理解政策的需要, 更會批判性思維的一種訓練方式, 歷史本身可能並不會重演, 畢竟君主制, 農業革命, 工業革命都已經過去, 但很多小故事卻會以「人性」的方式重複上演, 所以我認為歷史讀大的是訓練思維, 小的是觀察人性及更微小相似的地方, 這才是讀歷史真正重要之處。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