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oney
Clooney

每天作輸出, 自然能夠每天睡覺前也比早上聰明一點點就足夠。

孩子只是借用你的身體出生 l <自驅型成長>

第336天讀後感, 有多少家長能夠對小孩做出選擇的時候能夠說出:「這事聽你的。」的說話呢, 很常聽到不少父母都認為孩子是他們的擁有物, 甚至認為自己的孩子就是培育為達到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包括念大學, 做一位醫生, 演奏出一首大師級的音樂, 或是超越自己的成就, 但當你去批評她的時候, 她就會說:「難道要放縱給小孩去玩, 不去學習, 不懂事嗎?」今天分享是是由兩位美國教育家所著的<自驅型成長>內容

2022年10月26日
很常聽到不少父母都認為孩子是他們的擁有物, 甚至認為自己的孩子就是培育為達到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包括念大學, 做一位醫生, 演奏出一首大師級的音樂, 或是超越自己的成就, 但當你去批評她的時候, 她就會說:「難道要放縱給小孩去玩, 不去學習, 不懂事嗎?」, 在她們的立場看來只有二分法的態度, 並堅持自己是對的, 所以在孩子的長大過程, 甚至成年後, 都希望把他們控制著包括所選的學校, 職業,甚至另一半。

但這本書<自驅型成長>講出, 我們應該做一個導遊, 顧問等的父母, 而不是一個控制及指導的父母, 原因在於「父母的定位是給孩子「愛」,「安全區」, 「身教」, 即可以說是阿德勒的「歸屬感」, 而講求教育, 嚴厲, 應該由教練, 老師, 長輩等去賦予而不是由父母第一點出發。

因此, 在陪伴孩子長大的時候, 需要的是讓他們知道「邊界」在那兒, 他就可以在邊界以內的安全區自由玩耍, 除了能夠給他們安全感之外, 還能令孩子有掌控感, 當一個人對自己生活有掌控感就會令學習認知能力上升, 減低抑鬱, 減少焦慮, 甚至提高孩子的積極性。

例如: 愈來愈多年青人去跳樓, 自殺, 原因在於壓力過大, 而壓力來自於對學業, 生活, 未來都感覺不到掌控感, 就像我們為什麼難以自律, 都是因為我們對生活掌控感低, 如需要上班到晚上才回家, 又如何自律每天也很早起床呢? 因為人在晚上的皮質醇上升, 會使我們難以控制誘惑「打電玩」「看劇」等等。當一個人有更多的掌控力, 自尊水平愈高, 就會愈有自律, 自然就有以上的好處。
而提高孩子的積極性是因為家長們減少使用獎懲機制等方式去讓孩子去學習, 例如: 當你告訴一個孩子如果在畫畫後需要把桌子弄乾淨才能夠離開, 否則會罰留堂, 當孩子認為不用留堂的時候, 就會放縱地弄髒地方, 弄髒桌子, 因為他們不是由內在動機去理解及做出行為, 如:為了讓下一位同學也能夠有一個跟你一樣乾淨的地方畫畫, 所以我們要先做好自己。
這就像當年我打電玩的時候, 只要家長不管, 就會一直狂打幾晚通宵也可以, 這可以說是心理的補償機制所導致。
但當我們能夠解釋及引導小孩去正確的因果方向, 關係, 就會使他們打開興趣及責任感去自驅型成長, 並不用我們多管教, 這也是日本作家岸見一郎所著的<不管教的勇氣>所描寫的大致方向。

不要把孩子當作自己的擁有物, 他自己借用你的身體出現這個世界, 他有自己的主見性, 也有自己的道路及思維, 如果他真的想一直打電玩, 就給他玩吧, 只要他能夠感受到你的愛, 感受到你的關心, 感受到你給他的誠摯的意見, 他早晚會有一天會覺醒, 正所謂「牛不喝水強按頭也沒用」, 我們家長要做的只有把他們帶到河邊讓他們知道自己可以選擇, 就已經很好了。

Credit: <自驅型成長>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