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oney
Clooney

每天作輸出, 自然能夠每天睡覺前也比早上聰明一點點就足夠。

吃飯的三種基本需要 l <正念飲食:覺察自己為什麼吃,比吃什麼、怎麼吃更重要!>

第312天讀後感, 作者的前言介紹十分好, 我希望能用這作為我這兒的開始, 「你是為了什麼吃下第一口?又是為了什麼繼續吃第二口?」當我們在進食時有沒有想過? , 在書中更會表達出我們都不是為了餓而吃,而是為了宣洩焦慮、空虛、叛逆、悲傷,想尋求心靈的撫慰。當身體、心靈、食物三者的關係斷裂,完美體態就不可能出現!<正念飲食:覺察自己為什麼吃,比吃什麼、怎麼吃更重要!>

2022年10月1日
今天想分享有關我們進吃為了滿足的三項需求
1) 味覺得滿足感
我們時常為了讓自己開心, 安撫自己, 去進食一些喜歡吃的食物, 多數是高熱量, 高糖份, 高脂肪的食物, 因為這是源自於我們基因對這些能被儲備,高熱量的食物有需要反應, 所以當我們面對甜吃, 零食, 炸物等等, 都會對味覺及感到愉悅感, 十分滿足。
而作者認為我們能夠從將食物的打分由一到十分, 把當刻的食物感覺作出評分, 因為邊際回報遞減定律下, 我們每吃一口同樣的美食, 帶來的幸福, 好吃的感覺都會一步一步下降, 就如我們去吃薯片, 蛋糕同樣也會有這樣的感覺, 所以我們在味覺滿足感上應該去「察覺」自己所食的食物分數, 當下降為4分的時候, 就應該暫停進食, 而不是為了不浪費而吃下去, 我們應該改變的心態是正是不浪費, 所以別把4分的美味食物吃下肚子, 應該先把它冷藏,或收藏起來, 晚一點再吃, 讓它再次成為合格以上的分數才再次進食。
這方法最重要的是正念得出我們現在是不是吃太多, 也要觀察自己是否慢慢吃, 去做到「享受」食物, 由聞到仔細看, 到放在口中舔, 到咬, 甚至感受到在喉嚨, 胃部的感覺, 才是真正的把食物一點都不浪費的地步。
在我的角度, 就像當我們在吃一餐數千塊的牛扒, 跟吃一塊幾十塊的牛扒, 我們自然能把正念用在數千元一塊的牛扒身上, 感受牠每一分脂肪, 每一分味道, 但讀者要知道真正能夠成長的就是不論吃什麼都能夠正念, 因為牠們都是為了你而獻出生命, 我們需要感恩, 就連小米, 蔬菜, 我們盡可能想想種植的過程, 農夫的辛勞等等。這自然能夠做到慢吃的標準, 自然也會更快感覺到味覺得滿足感。

2)肚子的滿足感
對於肚子的滿足感, 就是把飢餓感消除, 我們要知道自己的胃容量, 以及什麼程度才會飽, 作者提出一個很簡單的方法, 就是我們可以試試一次飲500毫升的水, 這樣就會讓我們在吃東西更快的感受到飽滿的感覺, 並用上一到十分去評估自己的飽滿感, 當四分以下就可以不用吃, 因為當你感到7分飽的時候, 其實已經是十分飽, 因為其餘的三分還未傳到我們的腦袋中, 只要待幾分鐘後就會知道, 所以先飲500毫升的水其實很有效, 這也是為什麼日本人總是那麼長壽的原因, 因為他們很愛飲茶, 而茶就是有能夠為我們感到飽滿感的飲料, 更重要的是茶是一種讓我們感受到當下的食品, 可能是太熱的關係, 也可能是茶有回甘的感覺, 這都需要我們覺知才享受到。

3)身體的滿足感
當我們未進食的時候, 可能會感到壓力上升, 情緒變差, 認知能力變壞的情況出現, 或者我們可以歸因於沒有能量, 這都是人之常情的影響, 但是我們在進食後, 很多人並沒有去注視這些的能量是否已經完全復原, 所以我們應該去做的就是在飢餓時試著感受這個感覺, 去理解及覺知自己現刻的狀況, 增加感知能力, 當我們在吃東西的時候, 如果已經回復平常的水平就等於已經足夠, 我們自然就能夠停下來, 不用再進食。

在以上1) 至 3), 其實都可以只透過進食數口的食物就能夠解決其滿足感的需求, 只是我們未能夠正念去覺悟出食物帶來的味覺享受, 充飢及能量補充的力量, 希望當我們現在知道後, 就能夠識別出我們是否已經「不需要」再進食那麼多了。
這樣不單只能夠減肥, 更重要的是會比以前更享受食物, 為你封傳以久的味蕾也更容易打開, 在生活態度也能夠有所變化。

書中還有不少理論去讓讀者學會吃飯, 比如人想進食的原因, 這不只是生理飢餓, 還有的是社交壓力, 一種安慰的關係, 生理時鍾(記憶)就算不餓也要吃, 看見食物, 想做「壞事」, 說服自己等都是我們進食的原因, 如果我們能夠從因去解決, 就能夠避免出現「壞果」。
除了理論之外, 書中也有實質的方法去幫助讀者, 比如: 別以減肥為目的而去散步及做運動, 因為當我們擁有這個心態的時候, 就更容易做出補償的行為, 而這些行為就會使我們吃更多, 這樣天天帶氧運動也沒有用, 還有的是 重新改變迴路, 當我們感到壓力要吃東西, 可以改為唱歌, 改為去看洗手間冷靜也可以, 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知道自己有得選擇, 當我們能夠感受自己更多, 就能夠不受基因, 不受意識, 不受命運所安排我們的道路, 自己的路由自己走。

Credit:正念飲食:覺察自己為什麼吃,比吃什麼、怎麼吃更重要!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