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oney
Clooney

每天作輸出, 自然能夠每天睡覺前也比早上聰明一點點就足夠。

念稅務 學歷史

第239天讀後感, 稅務 跟歷史好像怎麼也扯不在一起, 特別是在念歷史的「稅務」, 經濟方面的知識, 但是只要我們把格局拉大一點, 就能夠看得出稅務不止只是代表著制度及金錢, 還有很多不同方面的影響可以讓我們知道。

2022年7月15日
「稅務」, 這應該是我人生中覺得最沉悶的一個課題之一, 即使我是特別喜歡歷史或是中國歷史的科目, 也會特別避開有關經濟政策, 收稅等等的課本內容, 因為我覺得「稅務」只是一些經濟上, 數字上的東西, 而其政策也是沉悶及過時, 比如在舊時代會用「人頭稅」, 在唐朝開始的「租庸調制」, 到明朝末代的「一條鞭法」等等, 相信認識也只是看到稅務, 經濟的改變。
但我今天卻改變了這個看法, 原因在看到一些有關講稅務的歷史書藉, 才得知我們能夠用更宏觀的角度, 由「稅務」看透整個國家的結構, 人口, 經濟, 制度, 甚至「衰亡」。

首先, 我們要知道「稅務」並不是容易提取的, 因為這是由老百姓手裡提取出財富, 而且在中國上地大物博, 人口很多, 如果政府收取很多的稅收反而會老百姓逼急了, 不交稅, 如果重罰還可能會引伸出民變, 所以在歷史上的朝代很多也是輕徭薄賦為主。
再者政府怎麼收, 才能更加公平和有效率也是一個問題的存在, 比如以「人頭稅」來比較, 那麼可能會令一些地主跟窮人的貧富差距變大, 如果以田地來分類, 對於一些地廣人少的未開發地區也帶來不公平, 再者政府也未必能夠真正清楚不同地方的真正的田地到底是多少。
另外, 如何避免貪污出現也是一個大的問題所在。

這樣我們都能夠由「稅務」本身的規定, 規則可以看出到底當時國家的形勢, 風氣,人口及經濟到底是如何。
另外, 有趣的是「稅務」本身就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 可能由創國開始, 每人的資源,地位也很平均, 那時候普遍國家也會利用「人頭稅」去作為第一個「稅務」的制度, 就像唐朝初期的「租庸調制」,到後期, 當財政危機出現了, 普遍朝代都會作出改變「稅務」制度, 目的就是為了增加收入改變現況, 比如當時唐代後期會有「兩稅法」, 重點都以收土地稅為主, 這樣可以令稅收變得平衡, 不會使富人交少稅, 窮人沒錢交稅的情況出現。
而更有趣的是, 他們的稅制改變本質上都是被「迫」進行的改革, 反而這是最受益於政府的事。

我想原因可能是由一開始朝代初期早已用「人頭稅」等的方法, 後人因「官僚」,「慣性」等因素, 所以才等到後期到迫不得已的情況才會為環境,情勢的改變作出改革, 這就像現代的企業般, 如柯達相機, blackberry手機也一樣, 被時代及形勢所迫才覺醒要改變, 有時候這樣也已經太遲。

因此, 讀歷史需要把觀點及格局放得更大, 反而能夠學會更多的事情, 當時我的就是因為把自己焦點縮窄到只有金錢, 經濟方面, 令自己失去很多學習的機會。

Credit: 羅輯思維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