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oney
Clooney

每天作輸出, 自然能夠每天睡覺前也比早上聰明一點點就足夠。

風能使樹木倒塌, 也能使樹木變得堅韌

第81天讀後感, 人跟樹木同樣, 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由古時候已經把樹木當作人去形容, 其實是十分相類似的比喻, 在<僧人心態>中, 更將恐懼形容為風,當我們能夠克服他就能夠成長, 這就是反脆弱。

2022年2月2日
在很多書藉中, <刻意練習>, <腦力全開>等等都有提及過必須離開自己舒適圈才能夠成長, 而這本書<僧人心態>刻意用恐懼來描述我們難以逃離舒適圈的原因, 並以解決方法, 如真正面對恐懼的方法, 使我們更能夠踏出舒適圈這一步。他使用了一個很深刻的例子:
幾十年前,科學家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沙漠的「生物圈二號」研究園區中進行一項實驗。這是一個溫室的密閉空間, 裡面有完全合適植物提供理想生活的條件, 包括純空氣,純水,營養和自然光等等,這實驗某些方面獲得了成功, 但在另一方面卻徹底失敗了。生物圈裡的樹木長到一定高度就會傾倒,而且屢試不爽。連科學家一開始也想不通到底是發生什麼事情,最後終於明白,這是因為生物圈裡缺少了:「風」。在自然環境中,樹木受到風的吹拂,就會增加樹皮強韌度,自然往深處札根,加強穩定度,以回應風的壓力和擾動。

正所謂,如果我們總是看到樹木本身的龐大,忽視了樹木本身的札根必然是更深更粗才能支撐著樹木。
這正如我們人生成長一樣,如果我們總是想變得強大,自由,擁有財富或知識,必然要有利用「風」所使我們「反脆弱」地成長, 當你捱過往後必然是更為強大。
正如斜槓人生般橫向多元發展,也就是根據自身優勢與愛好發展多種領域,並獲得多重收入,這是最近年代最應該走的道路,在這跨學科的成長必然需要逃離舒適圈才能進步。

我們不要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試圖讓自己停留在自製生物圈那舒適的泡泡裡。
當然會有人認為別人有本錢去脫離舒適圈,而自己並沒有,因為這需要放棄很多現在所擁有的知識及技術,但其實很多職業之間的知識都是互相有所關係,正如職場上的溝通技巧,團隊合作,語言的能力。這些都可以幫你抵禦不小的麻煩。我們要認識自己真正恐懼什麼,恐懼本身並不是負面詞語,因為這是幫忙我們人類能夠在不確定的生活危機中生存過來, 特別是在石器時代。但我們不要被恐懼支配自己本身的想法,而是觀察它,接納它存在,尋找這個恐懼是否必要,是否可以當作自己成長的「風」,是否能夠被控制,如果是被動以及不能夠成長的請嘗試抽離這件恐懼的事。

書中更表達「佛」/僧人/臣服/抽離,等等的說法,會否令到你的人生變得冷漠及無趣。這是完全不對的, 因為當我們知道這一刻正在恐懼, 並抽離觀察他,反而會更懂得利用這個恐懼化為自己的力量,或是避開這個恐懼(當這是不能控制的,如害怕父母離去)
這種態度反而能讓你更懂得物盡其用, 會很感恩現在當刻所擁有的一切。反而不會一直生活在痛苦的過去以及想法,正所謂有傷心才會有快樂,如果你不懂什麼是傷心又如何了解快樂呢?所以這2個必然是相對地存在,而在「佛」的佛像,我們都經常看到是笑口佛,這就證明「佛」性並沒有使人生變得冷漠的意思,反而是把恐懼最小化的終極法門。

正如有人把人生形容為上巴士(公車),當你出生的時候就是上車了, 有人會提早下車,也有人很長時候停留在車上,但我們知道必然有下車的那一天,我們能做的只有在車上打發時間,專注於能做的事情,何必一直在恐懼,在焦慮下車後的生活呢?

Credit:<僧人心態>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