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oney
Clooney

每天作輸出, 自然能夠每天睡覺前也比早上聰明一點點就足夠。

電影,劇集的迷思

第60天讀後感,我們在傳統的電視劇, 電影中, 經常都會發生認為十分無稽的劇情, 其實很多時候都是由生活的哲學, 哲理所提取出來, 有時候我們看不明白, 或是感到不合乎常理, 只是因為現代文化轉變, 甚至態度不同所理解不出當中的奧義。

2022年1月12日
在電影上, 或是小說上常常會出現拜師學藝的情節, 比如說學做廚師, 學武功, 學劍法, 甚至學書法。但是師傅們總是一開始會十分冷待主角, 或是其他角色, 分配他們跟本來職業, 或手藝完全冇關的事情給徒弟去做, 如洗碗, 打掃, 幫照顧師父小朋友等等, 更甚的就是師傅老是不傳授秘門功夫給自己,或是總是不直接教導學生, 說出一些故弄玄虛的說話玩弄弟子; 或是在電影中,自小被受虐待的主角總是在長大後有很大的成就。當然有人會歸因在主角光環, 但是我現在想從幾方面,包括生活中的常識及哲學去探討這件事。

首先, 為什麼拜師學藝後, 師傅總是會冷落新收的徒弟呢? 這是傳統的哲學智慧。
簡單來說, 這是最基本利用人性弱點的其中一步。
1) 對於名門望族的門派(不論是學武功,學廚或是生活技能), 新收的徒弟很多,或是很多人想進去幹一番事業, 甚至滿懷一腔熱誠去學習, 不排除會有三分鐘熱度的學生, 或是徒弟。 也會有一些是競爭對手想來偷師學武, 所以很多時候師傅都會要求弟子做很多日常生活的勞工, 先消磨其意志。
這樣跟現今社會的, 很多學生/成人想學習就隨便先上堂, 或是報個課程學一下, 而從來也沒有先深思熟慮過而行動。

2) 利用人性的心理弱點, 愈是難去習得的技術, 進場門檻愈高的技術,學生也會愈專注,愈有熱誠去學習, 從而使學習都是由學生主動去學習知識。
這恰恰跟現今社會相反, 學校是主導學生而是被動吸收知識, 教程程度要學什麼, 學生就應該學什麼「茶來伸手,飯來張口。」, 在課程編排上更不應該偏離標準的教育範圍。
因為大家都要在18歲面對同一個能力公開考試, 反而這樣令到學生對學校, 對學習不感到興趣。

在<<人性的弱點>>一書都有提出, 當你把一件事當作很利害, 很被受讚揚的事, 小朋友就會願意及積極地學習。
比如說, 家長由小就跟小孩說:「你很棒,到大個的時候一定能夠上幼兒班。」
等該小孩在3歲上幼兒班的時候就會覺得這是個很棒的事情,並願意去上學及學習。相反身邊的小朋友卻因為離開父母,對於陌生的感覺放大,都會一直在哭及不願上學,自然會影響成績及學習的進度。
因為被家長讚揚過的小孩也會更主動去學習,獲取被正常稱讚的獎勵。

在電影上,也有不直接傳道教育弟子的師傅亦有以下的因由:
「覺得不去教導弟子, 也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原因在於, 當他們學習一面手藝或功夫的時候, 都會有不同角度的切入點, 看的角度也會有著更多方面的理解, 以及能夠訓練弟子思考, 並不會往往只依循師傅所講解的意思去執行。因此我們經常能看見在電視劇情上, 師傅總是故弄玄虛地回答弟子的問題, 好讓弟子去學習思考。
這也正正跟現今社會的過度親切, 把東西直接送到學生口中的教導完全不同。反而這個方法才能夠一直把自己的門派靠著創新, 應變能力而一直存活下去。

最後在,自小被受虐待的主角總是在長大後有很大的成就。這原因也是在於
反脆弱這個詞句,主角往往被受訓練出強韌的心理質素,而且有可能會從生活中偷取不同的經驗而培養出特別的新知識 (因為沒有被受奸角所傳授正常的知識及技能)。
當然很大可能也是會造成主角的童年陰影,或是什麼都不懂的性格,最後也說畢竟這是主角,他心態角度,怎麼樣也會跟著正面的反脆弱結果而走。

我們只要懂用利用正確的心態去面對不同的環境,每個人也能夠成為主角,亦需要了解現今社會的陋習及局限,自然在我們教育小朋友或是在思考,學習上也能事半功倍。

Credit: <<思考整理學>>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