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涼
秋涼

早年給體制打過工,業餘策展人,在韓國和義大利生活過,目前以陸配身份在台灣讀博。

我们离李子柒式的田园生活有多远|野聲电台

欢迎扫码收听我们的播客节目「野聲电台」
作为最有影响力的中国网红之一,李子柒的田园生活令无数中外观众倾倒,成为“文化输出”的有力符号。在一些走红的短视频中,我们也常常看到中产白领抛弃光鲜的城市生活,爆改乡间民居过上田园生活的桥段。在本期电台中,我和Adon讨论了滤镜内外的田园生活,并分享隐居台湾乡间的漫画家陈茧与Adon合作的原创歌曲《小花》,以及知青出身的儿童作家秦文君的出道作《闪亮的萤火虫》。


李子柒们的田园梦

秋凉:李子柒可能是中国最有知名度的网红了,这位90年出生的女孩主打中国田园背景下的美食主题短视频,在国内和国外都受到欢迎,最近她的油管订阅量已经超过1110万人,比美国影响力最大的媒体之一CNN还要多,甚至有一些海外博主去模仿她,比如最近有个越南博主从发型、取景、人设等全方面模仿李子柒。当然我们会说李子柒IP有着独一无二的特性,她依托的是中国的田园,中国人本身有着根深蒂固的田园梦,李子柒正是提供了这样的文化产品,受到了欢迎。有人由此得出结论,说李子柒是“实打实的文化输出”,抨击模仿者是东施效颦。Adon,你看过李子柒的视频吗?

Adon:我从2012年开始用YouTube,每天上传一些自弹自唱的影片,有点像自我练习。那时YouTube的影响力跟现在差很多,曾经有工作人员邀请我YouTube赚钱计划,我是在了解它规则的时候注意到李子柒,她可以说是目前最当红和有影响力的IP,也会被演算法不断地推荐给我。

我看过她的视频后觉得她的成功,第一是把人们内心向往的生活模式用很漂亮的感觉包装出来,大家看了觉得“我也想要这样,这样真好”,因为现在全球化和都市化有个反作用力,人们生活在城市里非常忙碌和压抑,会更想去追求缓慢的生活,去了解食物是怎么产生的,李子柒就很好地弥补了都市人群的缺失,我想她的大部分粉丝应该是城市人而不是生活在农村的人。第二个原因算是东方民族主义吧,觉得“我们东方也可以慢活”,我们也可以活得很有质感,不是只有西方可以有质感地活着,我们一样也有漂亮的农村和精良的制作,也会挖出某种文化自豪感或者说文化输出,让东方的群众去推荐和分享,而西方的观众也会好奇,自然而然就会造成传播。我个人觉得她的视频质量很精良,表达很精准到位,但是静下心来想不是很真实,像“缸中之鱼”,给人观赏,但真实很重要吗?其实有时候也不见得,只要表达大家想看的就可以了,无论是生活在鱼缸还是在大海。

秋凉:其实不光是李子柒,像常见短视频里容易走红的话题,往往和“爆改民宅实现田园梦”有关,常常是白领啊中产啊放弃了城市的优越生活,前往田园中为自己创造桃花源。我可以随便读几个标题给大家感受一下:

1200㎡,中国诗人的田园梦想实践

叶辉是一位诗人,同时他也是一位建筑师,擅长老建筑改造。2014年,叶辉买下南京的一套湖景别墅,室内空间400㎡,内院800㎡,实践田园梦想。

腾讯元老赚够钱后辞职,回乡下建200亩农场隐居

腾讯的前员工辞职带着一家人到安徽盘下200亩地,用3年时间建设农场,自己种花、种菜,还有给孩子的游乐场。农场开阔,空气新鲜,不用戴口罩。

他把民国荒宅改成1400㎡爆美别墅,惊艳

2015年,建筑师水雁飞来到浙江莫干山下的庾村,把蒋介石拜把兄弟黄郛留下的一组破旧老屋,改成了约1400㎡的民宿。

他造出700㎡园林之家,像古人一样生活

江西景德镇青塘山房的主人王健是一名制瓷职人,2015年,王健在景德镇的一个国营瓷厂找到了一块地造园筑家,过起了中国古人般的雅致生活。

一对高管夫妻,40岁双双辞职,花5年造出江苏最美花园

侯爷和飞猫这对夫妻先后辞去高管职务,在扬州郊区建造了一个3000㎡的花园和6000㎡苗圃基地,取名“飞猫乡舍”,现在他们的花园有3000种植物,是朋友们最钟爱的聚会场所。

类似这样的标题,我们会注意到有几个共同点:第一是面积非常大,远远超出了都市里一般住宅的面积,转移到乡间甚至有上千平米,有自己的田地;第二是他们有一些经济基础,本身是金字塔偏上的人群;第三是特别有品位,不光是买了房子宅子,还讲究文化,让空间舒适的同时还会产生一些文化意味,做一些精神上的消费。Adon,作为建筑师,你会想要尝试这种爆改,实现田园梦想吗?

最近走红的莫干山弥宫民宿 (图片来源:一条)

Adon:其实对建筑最关心的面相,可能每个学建筑的人都不一样,有的人追求理论,有的人追求功法,有的人想改变建筑生态,对目前的我来说建筑是生活的延伸,能够打造一个理想的生活空间。关于田园生活,我觉得大家都有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权利,当然你的资源越多,可以做的事情,也就能越理想。当然“田园生活”也有不同的定义,你的田园生活到底是真的生活呢,还是只是一个避暑山庄?我自己看到的比较多的是乡间有个小屋,可能每个暑假或者每个周末邀朋友去聚一下,有点像旅馆的概念,你在经济上不欠缺,平时请人维护这个地方,对我来讲它更像一种旅游而不是生活。我觉得真正的生活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我自己都不确定自己是否喜欢田园生活,在还没有真正生活在其中之前。


滤镜之外的真实田园

Adon:我爸妈非常喜欢园艺,我们家刚好也有块自己的农地,有一个自己的小建筑,他们在那里种植了很多东西。我们在经济上并不宽裕,为了省钱很多事情都是自己来,包括墙和砖头的水泥都是我们亲自搅拌,里面的苗都是买苗自己种,因为直接买成品比较贵。我这几年都在意大利,像度假一样回去看一下自己家的农舍,平时都是两位老人打理,我觉得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要花非常多的心力,包括要种出好的东西,也需要一些专业知识,并不是随便种就可以种出来的,我觉得这些才是生活,是必须面对的真实事情。

我的漫画家朋友陈茧之前住在台北,租了一个很小的房间,非常压抑,只有一张床,旁边就是厕所,还有一张桌子,窗子是打不开的,上面的冷气是坏的,就像一个穴居人一样,我住了一个晚上就受不了了,就建议他换到我家农舍那里,空间比较开阔,视野也好,他后来自己搬过去了,我觉得或许这种环境下对他的创作也比较有帮助。当然他不能只靠漫画维生,也去附近农场找了养鸡之类的工作,农场的工作也不会像城市的工作占用他所有的时间,同时让他有创作的空间和应得的薪水,乡下的生活成本也比较低,就看怎么选择。对我来讲生活就是有舍有得,得到一些就失去了一些,这是比较有趣的地方。如果你去打造一个模型,有很多的资源,想干嘛就干嘛,那就有点像是一个样品屋,而不是你真正地生活在里面。

秋凉:这让我想到日本漫画家荒川弘的作品《银之匙》,讲一个札幌的男生不喜欢城市的压抑气氛,故意选择了北海道的一所农业学校,和农家子弟们一起学习生活,从一个城市人的视角去了解什么是农作。这部动画片一方面很治愈,呈现了真实的田园劳作场景,还有畜产知识和农作物知识,另一方面我们也会看到田园滤镜之后的残酷一面,比如一头牛受伤了或老了就要被杀掉,为了节约粮食资源,又比如碰到天灾人祸,牛奶卖不出去,宁可把牛奶倒掉,以减少损失。

作为城市人,我们像旅游打卡一样去看下田园生活后就回到城市之中,其实并不会看到农民所面临的真实困境,比起这些现实的鸡毛蒜皮,我们更愿意去接受李子柒的漂亮画面,吃着她名字的香辣酱拌饭,感觉好像过上了世外桃源的生活,这也是一种未尝不可的精神慰藉。我的朋友圈里也有一些朋友过着大家向往的田园生活,隐居在南京、杭州等地,有的人是自由职业者,想远离喧嚣沉下心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手工啊插画啊,对物质要求不高,而看重心灵的平静,会选择偏远的乡村来享受田园时光。我会经常看到她们拍的照片,新开的花,时令水果,还有小动物,看到这些画面会觉得非常放松。

另外也有人一开始的初心是过田园生活,后来因为“一条”这类网红短视频媒体的介入,意外地走红,就自己的生活状态演变成可以营销的品牌,也可以盈利。“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帧画面背后都有默默奉献的人。比如我以前采访过无锡女孩块块,和块块妈妈交谈的时候她也讲过背后的故事,我们在画面里看到新鲜的水果,漂亮的花,但“人怕出名猪怕壮”,有了名气自然会迎来是非,也非常消耗人的心力,生活背后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漩涡。

在我们电台第一季的时候,台湾漫画家陈茧曾经为我们绘制封面,目前他也是居住在台湾的田园里面,当然他的生活肯定和网红博主很不一样。我记得陈茧有和Adon做过一首歌,叫《小花》?

Adon:我当时和陈茧在讨论「電氣女皇」专辑的众筹计划,一直用电子邮件往来,当时我们正在讨论后续要不要做实体专辑,陈茧倾向于把它做大,他在信中提到自己曾经在无名小站写过一些文字,讲有个人在荒野中和一朵小花的故事。其实我们两个可能是人一多就会变得安静的那种人,有时和植物和动物反而更能自然相处,像他现在在乡村之中,对他来说应该还不错的状态,我感觉他忧郁症发作的时候往往是开始与人接触的时候。

陈茧笔下的《小花》

秋凉:“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如果能够自由选择自己的环境是最棒的,在这里也祝福陈茧,在乡间能够得到自然地放飞。让我们一起欣赏由陈茧作词、Adon作曲的《小花》。


小花

词:陈茧 

曲:Adon


那是朵小花

我轻轻地看着她

她总是随着风 摇曳啊

不论风吹或雨打


但愿我就化做那片土吧

请你在那前方

遥远的天上

为她挪出片橙黄


我将会看着

好好看着她

好好看着她


荒无里,一片焦茫

没有城堡没有墙

只有朵小花

只有朵小花



田园,不止于“种田”

秋凉:现在有一类流行的网络小说叫“种田文”,最早的意思是指在架空、玄幻、异世等类型的小说中,像帝国时代里的塔防游戏,可以一步步建设自己的王国,后期的种田文则更偏向字面意思,又称家长里短文,一般指以古代封建社会为背景的,或近现代科技不发达的时代,描写小人物的家长里短,平淡生活琐事,也往往和田园生活有关,我们大部分生活在城市的人对田园生活的想象可能就是这般了。但在上世纪初的时候,其实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农村有关,有专门的乡土文学类型。早在1936年,中国文学家茅盾曾经指出乡土文学最主要的特征并不在于对乡土风情的单纯描绘:

关于乡土文学,我以为单有了特殊的风土人情的描写,只不过像看一幅异域图画,虽能引起我们的惊异,然而给我们的,只是好奇心的餍足。因此在特殊的风土人情外,应当还有普遍性的与我们共同的对于命运的挣扎。一个只有游历家的眼光的作者,往往只能给我们以前者,必须是一个具有一定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作者,方能把后者作为主要的一点而给予我们。

他以马子华的《他的子民们》为例,强调“乡土文学”应当关心底层社会的普通人物,关心他们的命运及其在坎坷人生路上艰难痛苦且不屈不挠的挣扎,从地方性上升到普遍性,表现“共同的对于命运的挣扎”。此后,随着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反映苏维埃运动和土地革命,揭示农村经济的动摇和变化的题材广泛进入中国乡土小说的创作。在这方面我们熟悉的作家沈从文、汪曾祺都有非常优秀的作品,但今天我想推荐的作品不是来自三十年代,也不是来自这些善于描写乡村的大师,而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来自上海籍作家秦文君的出道作《闪亮的萤火虫》,讲述的是在黑龙江农村背景下,被叔叔婶婶收养的满妹子和对门的少年顺儿刻骨铭心的友情。

1982年,秦文君作为知青返回上海,担任《巨人》杂志的文学编辑,发表了出道作《闪亮的萤火虫》,这也奠定了她之后走上儿童文学的道路。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回忆长达八年的知青生涯,说:

前三年比较暗淡,有严重的水土不服症,浑身浮肿,住的帐篷四面透风,最冷的季节,帐篷里零下40多度。所做的工作是冬天伐木,夏天养路,直到如今,说起来,记忆深刻的画面中有夏天黄土飞扬的土路,大瞎蜢和小瞎蠓,冬天白色的雪路, 寒冷和无时不在的饥饿。相比之下,我还是喜欢冬天伐木,深入密林,进入大兴安岭真正的心脏,支撑我的是从书籍里获得的天然的乐观。
上世纪七十年代大兴安岭的第一代女知青伐木工(图片来自网络)

文学是根植于创作者的记忆的,而个人记忆与时代记忆是紧密联系的。在这本最初的小说中她讲到儿童的天性、生存权利,也是对自己童年的再发现, 还有和当地孩子朝夕相处的生活。儿童文学在表达方式上也许会倾向于单纯、有趣、神奇,但内在写的是全人类的情感和人性的感受,也可以说是来自于作者内心深处的声音。这也正呼应了20世纪八十年代的时代话语,也就是人的复兴,我们常说文学也就是人学,是对人的关注。在这本小说里,当满妹子回忆她的农村童年生活时,她看到的画面是在小清河里游泳,水花追逐着自己的脚跟,看到活蹦乱跳的小虾,看到流星从星空中飞下来,划下美丽的金色弧线,看到很多很多萤火虫,它们也象征她那位童年玩伴的不幸命运。

我们现在讲“田园生活”,其实很多印象来自一条这类的视频,属于中产理想或者说高级农家乐,真正的农村或者是乡土是什么样的,可能很多八十年代之后出生的城市孩子从来没见过。有时我们会在网上看到对魔幻现实主义新农村的调侃,比如对奶奶庙这类文化的猎奇,或者不中不洋的很可笑的建筑。Adon,在你的印象中,农村是什么样的?

台湾插画师徐世贤笔下的台东池上 (Via Instagram: picnic918)

Adon:我长大的环境可以算是个乡村,小时候也会光着脚在土地里跑,但是没有农作的体验,比如说插秧、种茶等,也不会辨认植物,和有种植经验的家人比起来差得多。我不太了解大陆的农村环境,但我觉得城乡差距是一直以来的严重问题。我在台湾和在意大利的体验是城乡差距并没有那么巨大,农村人并不一定比城市人无知和愚昧,当然城市的资源更多,可能更国际化,但不会有巨大的差距,尤其是在意大利,虽然我老板每次到农村都会说What a shitty place,有鄙视链的存在,但农民们很有匠人的精神,有自己的荣耀感,比如在托斯卡纳的农民说自己的葡萄酒、橄榄油是全世界最好的,又比如我在卡布里岛碰到做木屐的,做手工亚麻衣服的,那里的老人日复一日坚持手做,认为自己的品质非常好,这是只能在乡村呈现的价值。

意大利托斯卡纳乡村风景 Adon摄
意大利威尼托乡村的酒庄 Adon摄

在台湾还没有像意大利这么强烈,但也渐渐有青年人返乡从事更有品质的农作,有点像农村的文艺复兴的感觉。意大利人给我的震撼还蛮大的,他们的这种匠人精神是除了生活之外还有坚持,为自己所做的东西感到自豪,无论城市人怎么看他们。意大利的农作物也是意大利经济产出中非常有特色的一部分,比如西西里的番茄,帕尔马的火腿,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独特特色。如果像李子柒的视频可以让更多人去做这些事情,有农村的自豪感和输出,发自内心地感到自己的东西是全世界最好的,对我来说这是真正的文化输出,而不是只有视频。

秋凉:在发达国家做农民或许可以获得相当体面和有尊严的地位,但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农民往往是受苦难的形象,随着大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洗脚上岸”,农民离开了土地,搬进了拆迁安置房,他们的下一代也过起了和城市人没有差异的生活,可能在我们之后的孩子们会对乡土的记忆越来越淡化,取而代之的像上海世博会那样的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或者像对李子柒这样的唯美视频的憧憬,忘却了真正的劳作,包括上一辈人作为农民经历的痛苦和烦恼。田园情结古已有之,不论是作为对城市焦虑的逃避, 还是作为理想的安放,它都将长期或者永远存在于中国人的梦想之中。

感谢收听「野聲」电台,让我们下周再见。❤️


文案策划/秋凉 音乐制作/Adon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