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峰
郁峰

舞者,數位行銷,音樂,藝術,斜槓人生

舞者日記-重新定義身體

今天的文章會分享一下從學舞以來,對於身體的理解以及追求,會比較著重於筆者如何看待身體,及如何對待身體的方式。
筆者於在品「行草」之劇照

剛接觸舞蹈之時

年輕時追求全方位的身體能力,追求筋開腰軟會旋轉,希望有堅實的基本功及高超的技巧,經常讓自己的身體突破極限值。

當然趁著年輕將身體的潛力開發出來是必要的過程,所以在舞蹈圈以及戲曲圈都有『童子功』一說,意指在小時候就留在身體上的東西,長大後就算不做了,身體還是會記得,比如一些翻滾動作。

全世界的舞蹈教育其實是一樣的,都在為身體打下堅實的基礎,也是所有舞者都有過的過程。

一句話的觀念轉變:『對你來說什麼是技巧?』

在正式進入科班後,有眾多的師長們給予了不同的概念及訓練方式,都讓學生們有了更好的身體能力,由於筆者母校著重西方舞蹈(現代舞、當代舞、芭蕾舞)。

所以更多的時候我們以比較科學的方式在解構身體的使用,進而開發出更好的身體能力,然而在某天課堂上,有為師長說了一句:

『對你來說什麼是技巧?』

看似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對當時的筆者卻是強烈的震撼,是阿,筋開腰軟會旋轉就是技巧嗎,舞蹈技巧有個普世的定義嗎?每個人心中應該會有自己的答案,但為何大家對於技巧的定義都一樣-


『堅實的身體基本能力』

不是,至少對筆者來說不是

對筆者來說『使用身體的方式』才是技巧


應該如何使用身體,能不能看到一個醉漢的時候,瞬間掌握他的身體使用方式,並能夠用自己的方式詮釋的幾乎一樣,又或者重心擺放的位置如何影響觀看者的情緒等等,這些對筆者來說才是技巧,而不是強大的身體能力(當然我承認這是很必須的,但有了之後呢?)

進入雲門舞集後

筆者於「行草」第八段之獨舞

從學校畢業後順利了進入雲門舞集一團,與藝術總監林懷民及眾多前輩們一起工作,那大概是我最煎熬但卻成長最多的時期,他們的身體同時融合了東西兩方的身體使用,並在每周都會有一堂太極以及武術課,雖然在校期間也有,但在雲門時期改變的不只是身體的使用方式,更多的是思想上的

『西方身體教育講求科學,較多著重在肌肉的控制』

『東方身體則有許多道家詞彙,且著重於骨骼發力』


這兩種不一樣的訓練從身體上一路延伸到思想上,甚至到哲學,年輕時認為身體就是我、我就是身體,但到了進團後,我時常在一天排練時跟自己說『辛苦你了』,是的,把身體以及思想切開,單純的感謝身體所給予的,感謝他一日的勞動以及驅使,並在一天的最後好好地跟他道謝以及放鬆它。


『你如何對待身體,身體就會如何對待你』


這大約是在較為年長後學到的,回首之時也想起一句重要的話

『很多東西上了台才學得會』

也是到進團之後才了解這句話的涵義,很多時候進了劇場、上了大舞台才能學會那些身體以外的事,如何克服緊張,如何彌補失誤、如何在眼前讓自己安靜卻充滿能量,這些都是進入舞團後才會學到的,不是追求上台表演的爽快感,而是如何盡責的帶給觀者美與感動,這也恰好帶到一件事

『當興趣成為職業你真的開心嗎?』

『興趣是自己開心、工作室承擔責任』


舞蹈系學子們約有八成都想繼續在舞蹈這件事情上發展,但它真真正正成為職業時可能會有許多問題,熱情、壓力、薪水這些因素都必須考量進去。

是否要讓舞蹈成為主要收入來源,我希望後輩們可以好好想想,不要在潛移默化下被影響,好好想想自己的人生規劃,或許還有其他路可以選擇,不是放棄,而是用不同的方式努力。


最後分享一些可能對身體工作者會有啟發的幾句話

『身體是什麼?』

『如何看待它?』

『何謂技巧?』

『身體的刻度能夠多精細?』

『如何一伸手就讓人動容?』

『我們是否真的以解剖學的角度看待過身體?』



文/蘇郁峰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