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人
夜行人

讀書人、律師、戰士

思維模型2:關我屁事

什麼是自己可以改變的,什麼是只能影響的,什麼是完全無能無力的

An old prayer: Lord, grant me strength to change what I can change, courage to accept what I cannot change, and the wisdom to discern between them.

這句話,看起來似心靈雞湯,但大有深意。

專注層面而言,我們大量的精力,會放在我們能力範圍之外的事物,不停猜測,計畫,而當下的事情無法完成,耗損巨大。我們容易忘卻的是,事情自有其運行規律,發生或不發生,都跟我們的關注無關。

情緒層面,我們容易被很多事情牽動情緒,焦慮、恐懼、憤怒,但實際這些事情,我們根本無法改變。比如一個糟糕的成長經歷,一段糟糕的人際關係,自己做的一件蠢事,事情已然發生,而我們念念不忘,時常為此情緒波動。

我們會因為事情無法改變,而推卸責任,變得消極。因此,天氣不好,所以我無心運動;社會環境不好,所以我也不思進取;他人對我不好,我對他人更壞。通過把責任推到我之外,我就有了懈怠的理由。但實際上,外界如何,本來就是不受我們控制。但我們潛意識會認為,天氣”原本應該”是好的,環境“原本應該“是好的,他人“原本應該”是善良的。但其實,根本沒有什麼原本應該,外界的運作本來就是自成一體,與你無關。當我們認為本該如何時,就不是自我負責,而是推卸責任,自己也就自甘墮落,不願努力。而真相是,我們從來就沒有真正努力過。

天氣不好,我能不能在家運動?社會不好,我能不能盡可能獨善其身?別人對我不好,我能不能去提升社交技巧?

怨天尤人者,往往從來沒有努力去“change what i can change”,就已經放棄了,隨波逐流。

好的思維模型是,時刻問心,這件事屬於可控抑或不可控,對於不可控事件,我能在可控層面做什麼?不要分心在不可控上,專注可控,可控層面做到最大,讓不可控隨緣。這才是最明智的態度。

這個模型,一旦真正內化,自控力、情緒控制、行動力必會改變。所以道理雖然看似簡單,仍作為一個模型,詳述一番。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