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正
李光正

一名國中教師,一個爸爸,以及,一位用心記錄生活點滴的人,文章類別:體驗教育、教學現場、親子互動、時事評論、心靈點滴

2018九合一大選之分析

熱熱鬧鬧的九合一大選於今晚落幕了(台北仍在膠著中),幾家歡樂幾家愁,全民冷暖在心頭,這就不用特別論述了,今晚,我想要關注討論的,是本次選舉結果所凸顯出來的幾個結構性的現象,這個現象有點複雜,我從選舉制度,政黨路線以及統獨光譜這三大面向來分析。

就選舉制度而言,由於公投綁大選的關係,這次的九合一選舉過程的正反論辯異常複雜,每一個議題似乎可以獨立討論,但卻又能窺見該議題背後的政黨力量與意識形態的角力。

我這次在公投的議案上,我投同意票的有:反空污,反深奧,支持東奧正名,支持同婚,支持性別平等教育以及以核養綠,其餘則是投不同意票。

我的這個決定,是看過了無數個正反方的資料,並進行不下上百次的自我對話,最終依據自己內在的聲音而做出我自認為對得起自己,也對得起公民這個身份的決定。

我相信,和我一樣的人也不少,而且一定還有更認真更努力的。

可是,我也發現到,在我臉書上的朋友,所分享的各種不同的公投小抄,像我這樣投法的幾乎很少,因為大部分的文宣品都把反空污,反深奧,反核食,反修民法,反性別教育,立專法,與以核養綠,這些議題包裹成「國民黨的保守派」,而東奧正名,支持同婚,支持性別平等教育,包裹成「民進黨的進步派」。

這個現象對應到今天的投票結果,讓我發現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公投議案的選擇上,似乎也成了一種另類的「藍綠對決」,對決的不是議案論述的客觀性,而是議案背後所信仰的價值觀,而構成這份價值觀的來源,則是網路上鋪天蓋地的各種懶人包與公投小抄的片斷訊息。

這些訊息,每天都在更新,每天都能引發話題與討論,大家瘋狂的在查證何謂真實的訊息,但訊息卻總是越查越模糊,而在十項議案中,誰能保證最後投下那一票的那一刻,都是經過完整高度的客觀論述而形成的結論,答案是:不~可~能~會~有!包含我自己也是!

因為資訊的蒐集是依據個人生活經驗,所建構出的內在價值基礎,無論是保守派(這個詞也怪怪的,畢竟沒有人會覺得自己是保守的)或是進步派,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正在做一件對的事情,畢竟,誰會覺得自己的決定是錯誤的呢?

因此,就整個選舉結構面來說,公投綁大選,雖然能夠減少選務工作的繁瑣,至少對中選會來說,長痛不如短痛,一次把所有改選的選完,的確一勞永逸。

但是,也因為這樣的制度,使得公投議案的表態變成了政黨意志角力的延伸,使其可被操作與模糊焦點的機率升高,以至於,無法針對每一個議案好好的把話說清楚,更無法避免的問題就是執政黨的政策,嚴重干擾了公投結果的表現,像是深奧停建,與蔡政府表態以中華台北參加奧運,最終都影響了公投議案的結果,導致公投的角力成了對政府決策的背書,這似乎變得有點本末倒置了。

再來是公投議題的法律效益問題,呂秋遠律師所指的大型民調說,與法操團隊所指的立法民意基礎說,究竟雙方比例誰輕誰重,政府完全沒有想要和人民說清楚講明白,就是放任這些議題去內鬥,然後大家就一起陷入了瘋狂的意識對決之中,這難道是公投制度真正的目的嗎?

所以,透過這次公投結果,我們可以清楚的看見,那些象徵所謂「保守派」的議案,可以說是獲得了全面的勝利,配合著藍天再現的選舉結果,似乎台灣在一夜之間,換了一個新世界。

這樣的現象,其實說明了我們的民主,其實還是在藍綠結構的基本盤中轉來轉去,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結果,也是民進黨自己一手推出來的。

因選戰後期全部打成了統獨之爭路線使然,致使所有的議題又瞬間變成了意識形態的對決,讓人不禁想起阿扁總統時代的公投綁大選,也是意識形態之爭,也是統獨之爭,因此,當「討厭民進黨」成了本次選舉主流民意的推波助瀾下,公投議題當然就成了民眾不滿民進黨的另一種抗議聲浪的表態,這就是為何會看見整個所謂象徵保守勢力反撲的原因。

因此,政見論述,在這次的選戰中,所起到的影響之低,也是台灣選舉史上前所未見,有些朋友將之解讀為選民結構的對抗賽,有些則解讀為台灣集體弱智化的表現,但是,我卻不這麼認為。

我反而對於這次選舉的歷程與結果,還是樂觀的,樂觀的不是看見民進黨全面挫敗(全面挫敗對整個政策推動的難度更高,應會預期有一波的人事鬥爭開打),而是透過這樣的失敗經驗,我們才能讓執政者深深切切的警惕,在鋪天蓋地的訊息浪潮中,每個人都有機會可以策動話語權,每個人都有能力去建構屬於自己族群的聲音,自詡為「進步」的優越意識,往往帶來的是被貶抑者的反撲!

我們的對話如果仍然停留在「對決」的「辯論」基礎上,其實,我們雙方並沒有真的想要做好真正的聆聽。

而這個反省也不是只有政黨,今天全台各地投下公投票與選票的台灣人,這當然包括我自己,都要意識到今天選舉結果所傳達的訊息,就是:「走出同溫層!」

唯有走出同溫層,在不同領域,不同階層,不同脈絡下,與自己習慣的所思所言,進行對話,反思,沉澱,爬疏,釐清,並分享自己可能不盡客觀,但努力表達完整的觀點,才能在理性辯證的衝撞中,尋求內在感性支持的論述理由,並學習用溫柔但堅定的立場訴說,才有可能不讓意識形態主導自己的思考,而是提升我們整個國家的公民素養。

我想,這應是今天這場選舉,我們可以學習的一門重要課題!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