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潔
欣潔

牌桌上的君臣兵卒,四色牌的精神世界

大家新年好,既然是過年嘛,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打牌的心得。我們老家在台灣的離島澎湖,比起麻將,反而更流行「四色牌」,四色牌的玩法其實也與麻將相仿,分為紅、白、綠、黃四色,印有將(帥)、士(仕)、相(象)、車(俥)、馬(傌)、包(炮)、兵(卒)這幾個牌面字,玩法是一人拿15張牌(莊家拿16張),出牌、吃牌、抽牌,將牌湊對,所謂湊「對」,便是集滿同一牌面字的三色或四色,先全數湊對者便是贏家。

但在以湊對為原理的遊戲中,有些特別的規定,讓我覺得特別有意思,總覺得應該是一種傳統精神世界的延伸。譬如說,贏家並不是將牌全數湊到「對」即可,還必須要有牌「底」,何謂「底」呢?有以下幾種可能:

一、同色的將、士、相

二、同色的車、馬、炮

三、四款不同顏色的兵

也就是說,在四色牌的精神世界裡,君臣可以做「底」,傳統戰爭的器械車馬炮也能做「底」,但若基層士兵四色俱全,也能是一個「底」,這是否在規則設計時,便隱含著一些傳統思想教習的目的?我非常粗略地搜尋了一下,還找不到相關的論文可參考。

還有一個特別的規則,就是:一般隨機抽牌時,可以選擇要「吃」或不要「吃」,但若抽到「將(帥)」就必須無條件地吃下來,沒有選擇餘地。有時候已經萬事俱全,在「等」最後一張關鍵牌出現,就能贏了,結果抽到「將(帥)」,就會被大家嘲笑「撞破」了,必須重新來過。此時就很考驗玩家調度牌面的功力,如果是老手,有時把牌面重新組合一下,又可以繼續「等」,不必因為要開門迎接你無法拒絕的領導大大,就停下了你贏牌的腳步(無誤)

另外,在玩遊戲的過程中,老人家會用一些口訣教你打牌的技巧,例如「孤卒不留」,意指如果你分到的牌面只有一支「兵(卒)」,就趕緊將它打出去,不要留著意圖用它湊對,這也挺有戰略意味的。事實上,在抗日戰爭期間,真的有人曾經以四色牌進行戰術沙盤推演,以防日軍參透。我常在猜,四色牌當初或許是個儒將的發明,既有教化意味,也能做兵推,流傳至今。

澎湖多漁村,打四色牌比麻將多一個好處,就是隨時可打、隨時可收,機動方便。有時看過老漁民在岸邊打牌,會把已經湊好對的牌插在鞋子上,既防上下家偷看,又不會在兵荒馬亂的漁港邊搞丟,一旦需要幹活,紙牌一收就可以起身。就算掉了一、兩張牌,也還可以繼續使用,不妨礙遊戲的公平性。紙牌的價格也比麻將便宜,一副只要台幣30塊,整副搞丟了也不會太心疼,再買一組就好了,真的很適合鄉間小賭。

四色牌既是澎湖人人會玩的遊戲,免不了有些額外的「應用」,一個流傳很久的民間軼聞(維基百科也有記載)是這樣說的:某澎湖男子收到鄰村女孩寄來的情書,信封裡沒有寫字,只有一張紅士、一張紅相,表示只欠「將(帥)」,閩南語中的「將」唸作「君」,是女孩對男性情人的稱謂,兩張四色牌還可以將君臣之情轉化為愛慕之意,無字的情批,委婉含蓄,很有楚辭之風啊。

據說廣東、香港,乃至越南都有人在玩四色牌,規則也不盡相同,有玩過的朋友可以交流一下!

附上我們家四色牌牌桌照:

這張是澎湖另一個小島的年輕人拍攝的照片: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