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g Yu
Ping Yu

來自台灣/博物館工作者/關心台灣文化/喜愛金屬樂/喜歡嘗試新事物/可能會談論爭議性話題 I may talk about controversial topic.

2019年末台灣好展覽回顧

圖片來源:北師美術館


  我發覺中文的文章在年末很多10大電影回顧或大10大XX回顧等等,好像很少10大展覽回顧,剛好我工作性質很常看展,我就來以我自己的立場,分享我在台灣有看的展覽裡面10個很不錯的展覽,但分享歸分享,就算你真的很喜歡也來不及看到了,看展覽還是要把握時間阿。

   先說明我分享的主要以博物館或藝文空間為主,畫廊或其他百貨空間實在太多了,以後有時間再討論(我也不是每個活動都有時間參與),再依自己的喜好排列。我大部分活動範圍都在北部,中南部有去但很難看很多,有一些遺憾,例如最近高雄市立美術館的刺青-身之印我就很有興趣

NO.10迫力‧破力:戰後臺灣社會運動特展(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

因為有參與到這個展覽,還是要自吹一下。這個展有大量早期參與台灣民主運動、環境抗爭、公會罷工、性別議題、居住問題的歷史紀錄,包含祁家威先生於公車刊載性行為應使用保險套的巨大廣告、華航空服員抗爭的巨大人形立牌、吳思華的巨大人形立牌、反服貿學生留言超大便條紙台灣等。當然還有很多早期台灣民主抗爭的歷史文獻真品展示。台灣少數有完整脈絡講述社會運動的進程的特展。

這個展覽的想當然爾立場鮮明,符合目前執政黨的政治立場,相對來說反對方的文物就相對少,如果以多元意見表達的方式來說是有些可惜,但展示在選擇主題內容時,就難以避免這個問題,

NO.9她的抽象(台北市立美術館)

這個展覽的研究做的非常紮實、立論清晰,試圖用今日開放性的當代視點,匯集日韓臺東亞三國的女性藝術家,回顧自戰後橫跨迄今的抽象藝術歷史軌跡回顧,討論了「抽象藝術」在今日的定義以及如何回應當代繪畫的特殊課題。

這個展我認為需要對女性及抽象藝術有興趣的人會比較衝擊,論述了過去東亞藝術史中很少受到關注的女性抽象繪畫,補充不可或缺的歷史研究視點,看完需要耐心,否則只會覺得很難懂不想看。

NO.8食涼-夏天的滋味(迪化207博物館)

這個小展覽在大稻埕迪化街的小小私人博物館,介紹台灣百年來內服外用的生活智慧。充滿了各式冰店物件與照片,門口還有賣冰,用簡單生活化的方式介紹台灣早期製冰技術與各種夏天回憶。也讓博物館旅客絡繹不絕。

迪化207博物館的特展質感都相當不錯,但都有展品較少的遺憾,但總歸來說看到很多古早味的東西與以前的製冰道具還是相當有新鮮感。

NO.7舊的不去-修補的故事特展(迪化207博物館)

我也是有小小參與這個展的開幕,當天找了很多工藝師現場修補物件,例如有一個捕魚網的老先生光是坐著捕魚網及交流就可以學到不少事物,另外也有像黑教唱片修復、紙質文物修復、竹器修復、陶瓷修復等等。職人都是現場示範,直接交流,相當有趣

但如果沒有看到開幕邀請職人的現場,就有點可惜了,因為這個展覽也是物件偏少,都是以展版說明為主。

NO.6第四屆草率季Taipei art book fair 藝術書展(松菸文創園區)

這個展簡單來說就是邊緣藝術商品大集結,來自台灣跟超過230組的海外出版單位、小誌創作者、藝術家跟獨立書店們,沒有ISBN的手工裝訂書、藝術期刊經銷商清庫存品、獨立書店怪商品應有盡有。

這個展有分收費區跟非收費區,缺點就是地點太大,東西太多,會讓人有點搞不清楚哪裡有什麼。(也可以是尋找好玩東西的優點)

NO.5烏鬼(台北當代藝術館)

展覽使用烏鬼這個民間傳說中流傳的字詞,除了在指在16、17世紀時期被指稱為東南亞區域的原住民及奴工等,也成為對外來者、蠻夷等非我族類的代名詞。整個展覽空間氣氛幽暗,結合台灣與東南亞的鬼魅奇譚,討論我們對非人的恐懼會自我調節,並且因理性知識而緩和,抑或演變成更嚴重的恐慌?究竟是誰指出了這些闇影?未來的鬼魅故事為何?而「我們」又將成為什麼?

這個展覽的作品質量與展覽邏輯都相當好。展場變成類似鬼屋的氛圍真的是非常新鮮有趣,但有些觀眾可能會覺得恐怖就不敢靠近展品,我覺得非常可惜。

NO.4名所考現學.台北色(台北市立美術館)

這個展由北美館與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共同策畫,北市永安國小、民族國小、社子國小3所學校師生參與完成展品,是我今年看過最好的參與式展覽。展覽由老師與學學文創規劃,由北美館藏品《臺北名所繪畫十二景》發想,帶領小朋友從食、衣、住、行等面向中,尋找地方社區有趣又有代表性的色彩。最後討論找出該區域的幾個代表色。

展覽場地雖然小,但內容很扎實,可以看到小朋友因為自己的作品要到美術館展出,相當認真的討論,創作。展示的邏輯與實驗的成果都非常好,是我個人覺得相當完美的展覽。這個展到12月15日前都還有,又不用錢,有機會可以去看看。

NO.3普希金博物館特展(國立故宮博物院)

典型的朝聖大展,俄羅斯普希金博物館首次來台灣布展,重量級大師克勞德•洛罕(Claude Lorrain)、洛可可派大師布雪(François Boucher)、巴比松派的柯洛(Jean-Baptiste Camille Corot)、印象派的雷諾瓦、塞尚、盧梭、高更作品盡出,尤其是首次來台灣的莫內《草地上的午餐》(Le Déjeuner sur l'herbe)。各式風景畫真的是大飽眼福,可見普希金博物館收藏的豐富。

這種一定要去看得展都有一個缺點,就是大家也都要去看,展場就會擠了很多人。

NO.2妖氣都市-鬼怪文學與當代藝術特展(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

國立臺灣文學館與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首度合作,結合文學、藝術、動漫插畫、VR/AR、裝置、表演、遊戲、遊行進行展演,在這個妖怪快要消失的時代,從幽暗的角落佈署出異樣的臺灣精神地理學、建立起國內第一個妖怪學院平台。策展人龔卓軍 X 羅傳樵 X 王嘉玲試圖重啟俗民社會內在喧囂、奔騰騷動的千年妖氣都市。

也是空間很像鬼屋的展覽,展示方式很多元,相當契合空總特殊的空間場域,加上又有遊行、表演等等。讓你在各種探險中理解了很多鬼怪傳說,既現代有傳統,難以定義。裡面18禁區域的作品相當棒。

NO.1美少女的美術史(北師美術館)

今年看過整體來說最有趣也最好的展覽,展示了三百年的美少女文化發展,是臺灣第一次以斷代史方式呈現日本美少女形象於當代藝術發展進程中的大展。裡面有最新潮的初音未來,也有1903年的〈新吉原全盛的榮景〉古早浮世繪。各種各樣古典、當代藝術、流行文化、攝影作品、VR一同展示,相當具有指標性與實驗性。展覽的論述可深可淺,沒有想深究的人可以看看各種奇異有趣的作品及動漫商店;想深入討論的人可以理解少女形象如何對女性的觀看與被觀看產生影響,也影響了當代女性主義動漫的發展。

除了北師美館比較少人知道外,我認為這個展在空間規劃、展示邏輯、實驗性上都相當完美。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