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炒青椒
土豆炒青椒

新知造成的震动 - 台湾自由行给我的震动

我不知道我的台湾自由行算不算是一次新知的震动,因为我只在台湾走马观花呆了十几天而已,对台湾的很多认识应该还是很肤浅的,不过那次为期十几天的台湾游却是印象最深的一次旅游。

出发之前

去台湾之前,对台湾的印象基本上就两点:

  1. 来自教科书:“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期待台湾早日回归祖国的怀抱”。除了教科书,我在去台湾之前只阅读过一本关于台湾的书籍,从那里面我大约了解49年分治后台湾的发展简历,包括经济上怎么成为“亚洲四小龙”,政治上如何走向投票选举和政党轮替。
  2. 来自流行文化的渗透:几米绘本漫画,周杰伦蔡依林领衔的流行音乐,台湾偶像剧电视剧电影……

第二点是我想去台湾搞自由行的主要目的:去台湾追个星,圆一下儿时受台湾流行音乐还有影视剧影响的梦,亲自看一眼淡水、101之类的,就满足了。

我的同龄人,对于台湾的向往,基本上都是这样:想去台湾看一下歌词里唱过的,电视剧演过的淡水、101……

当然身临其境后,对台湾的认识是可以在超越追星需求后多方位扩展的。

震动1:台湾原来叫中华民国

拿到好不容易到手的入台证后,我就震惊了:入台证上写的不是台湾旅游证,而是中华民国……

我看手中的中华民国入台证,就和看古董一样:我以为已经写进教科书的历史名词,居然还是活的。

除了中华民国活灵活现存在着,第二震动就是辛亥革命纪年法:中华民国XXX年。

在飞向台湾之前,入台证就已经给了我一次强烈震动:虽然两岸通商自由行,但是政治对立感还是很强硬的。

震动2 : 台湾的乡土气可以这么浓厚

受台湾流行文化影响,去台湾前,我想象的台湾满地都是周杰伦蔡依林那样的俊男靓女,去了之后,有点失望:没有影视剧流行歌演绎的那么时髦。

最大的城市台北,相当于中国现在一个二线城市的规模,除了101商圈可以体验都市繁华感,西门町商圈可以体验流行时尚感,其他好多地方还是很朴素的。

出了台北,其他的台中、台南这样的城市,更多是一种中国县城感。

不过我的台湾自由行并没有因为少了预想的时尚感而失望,相对于大城市台北,我更喜欢台湾小地方的乡土气息,这绝对是台湾自由行给我的一大惊喜。

“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我觉得用来形容宜兰乡下,九份乡下,台南乡下很恰当。这种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乡土感,在城乡差距巨大的中国大陆已经很难体验到了。

震动3 : 台湾对于大陆其实没有那么敌对

到了台湾以后,台湾路人发现我没有台湾腔,都对我很友好很热情,没有曾经以为的两岸敌对情绪。除了自主介绍台湾怎么怎么玩,他们还很好奇中国大陆现在的景象,就像我受台湾流行文化影响对台湾也充满好奇一样。

如果台湾路人积极介绍台湾旅游路线,是出于对游客的友好,但是他们关心大陆的情况,我就比较震动了:因为受新闻影响,感觉台湾天天都在闹独立,怎么还会有人像关心老乡一样,关心我们那边的情况。

那台湾人对于大陆有优越感吗?多多少少是有的,新闻说有台湾大妈嘲笑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不是空穴来风。和一些台湾年轻人,接触久后,可以体会到他们的一种比较隐蔽的自我优越感:比如他们有民主,中国尽是假货……

震动4 : 台湾其实比大陆更怀旧

对于我这一代人,到了台湾可能感叹原来台湾不是满街时尚流行,对于我父母那一代人,到台湾的感受可能是看到了一个已经看不到的景象。

台湾小地方的街道通常土旧窄,旅游大巴经过时,一种随时要撞上街边门牌的心惊胆颤感,但是这样的街道在我父母眼中却是感触良多。父母告诉我:台铁出站后的车站还是民国时的模样,在我出生前,中国也是这种样子的街道,只是它们后来都被拆了。

青年作家韩寒去台湾后的感想是:“他们把我们没有保留的东西都保留下来了。”,说的大概就是这个。

除了复原半个民国,一些传统形式的活动在台湾搞得还挺风生水起的,各种庙香火不断。本来是想去台湾看看流行文化,结果看到更多的却是传统民风。

震动5 :同根同源的地方,做到了周到体贴包容

以前看新闻有说:游客出国后感叹:国外服务好,中国服务差。有媒体反思为什么中国很难提供5星级服务。

在中国办事,经常遇到各行各业摆臭脸,问不了几句就是忽悠和不赖烦。朋友从国内坐飞机出发前就爱说:“看看这几天我们在国内受的都是些什么破服务,赶紧出国享受XXX级服务。”

我以为有生之年,说中文的服务就这样了,没想到台湾可以做到不一样。

不想拿台湾的服务水平和XX国比,在世界范围属于几流,因为就我目前的经历来看:暂时还没发现什么地区的服务可以和中国大陆比烂。台湾超市,台铁,景点,酒店,餐厅什么的服务员,司机,导游,态度基本都挺友善热情,服务周到细致。

说到这里很惭愧,都是说中文的地区,台湾案例说明:中文服务是可以做得好的,或者说中文的社会也是可以没有那么多戾气的。

震动6 : 同根同源的文化,还在推崇仁义礼智信

台湾的街名老是那几个:中山路,中正路,仁爱路,信义路,复兴路……像我这样的游客,经常糊涂:怎么到处都是仁义路!!!

因为叫仁义路、中山路的地方实在太多,我迷失了好几次……

虽然路名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提倡,不过整个台湾社会对于信义的追捧还是可以在观光途中窥探一点的。


一次在台铁上,一个小哥和一个大叔为了博爱座吵了起来。小哥看车上没有长者,就坐了博爱座,大叔误会小哥占博爱座便宜,于是两人就在车厢里吵。

后来有长者来了,小哥就站起来让座了,所以小哥也不算白占座。

去台湾前听说台湾车上的博爱座经常空着,到了台湾后看来台湾人对于博爱座的执念已经有点疯狂了。

震动7 : 总统代言奶茶广告

我在台湾到处吃夜市,东吃西吃,吃了什么也不记得了,但就对一家夜市卖的木瓜牛奶印象深刻——因为这家店的代言人是当时的总统马英九。

总统代言的效果应该非常好,我在这家夜市吃了三天,马英九代言的木瓜牛奶每天都门庭若市。看着效果这么好,我也去排队凑热闹,口味果然不错!!!看老板生意实在太好,就没问:找马英九打广告,要给代言费嘛?

去台湾前知晓,台湾人热衷政治,今天我把你选上台,明天我又把你推下台。到了台湾后,看到街上有议员打广告,感觉正常;看到有小年轻上街搞游行,也正常;看到电视上马英九像班主任一样劝小年轻们回学校上课,还是正常。只是没想到总统为了选票,已经亲民到了给夜市打广告的地步。


自由行完结后的总结

台湾行圆了我对台湾多年的幻想:其实台湾路人主要还是以朴实为主,不是满大街周杰伦蔡依林。台湾行让我对台湾在流行音乐影视剧之外,有了其他认识。

年轻人说起新加坡就知道孙燕姿林俊杰,说起韩国就是韩剧,说起日本就是卡通动漫,说起台湾印象就是流行歌,亲自体验后发现文化输出的背后还有更多。

所以纸上得来终觉浅,千万不要太迷信影视剧MV里的场景,就像在台湾看庙的频率绝对高过林志玲广告牌。

之所以对于台湾的文化输出以及背后的传统习俗冲击更大,因为相对欧美日韩,那是同根同源的文化发展而来的。立在对岸的中华民国探讨了一件事:中文社会另外一种发展形式。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