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炒青椒
土豆炒青椒

第四季社区活动规则的检讨和建议

马特市第三季征文活动,我主办过三次,算是也有点实战经验的过来人,所以我对社区活动的奖金规则还是有点感想和建议的。这部分我的感想有点多,所以我专门写一篇来说。。。。。。当然了专门写一篇可能又会被说蹭热度。。。。。。

我认同@阿川 说的,提案人在设计奖金分配制度时应该有一些门槛,站方可以考虑收回一些奖金分配权限。

我的感想和建议如下:

1 设定社区活动参与奖门槛

提案人为了让自己的活动有更多的人来参与,基本上都会把奖金规则设计成人人有奖。这就导致了有时参加社区活动投稿不是对活动主题有感而发,而是看着有奖金,为了奖金而活动。

这一点我检讨。

有的活动主题我感兴趣,所以就投稿了;但是有的活动我的确没什么灵感也去投稿了——因为活动有参与奖,随便写一篇也能混个几百个币的奖金

所以我觉得第四季活动,站方应该限制活动投稿参与奖门槛:比如说提案人想要设计活动奖金为人人有奖,必须在一篇文章最多50 likecoin的框架下设计,或者参与奖占比不超过 10% 的框架下设计,而不是提案人随便设置个百分之多少的奖金给所有参与者平分。在matters调整创作基金分配,赚钱越来越难的今天,如果参加活动就算得了倒数第一名也能有几百个币的奖金,这钱来得也太容易了吧。


2 活动奖金分配可以按照作者人气指数分级发放

社区活动的奖金模式基本上还是按照计算拍手数,支持数……什么的计算。

我自己办过活动,就我的经验来看:支持数/拍手数等数据衡量一个作者的不同文章质量是比较科学的;但是参加社区活动是不同作者横向数量比较,人气高关注人数高的作者自然拍手数/支持数/曝光度就相对高容易得奖,新人要逆袭基本上很困难

所以我觉得站方应该向隔壁 potato media 学习,给每个作者设计 level。参加社区活动时,不同 level 的作者在各自 level 小组内评奖。

例如关注人数在 1K 以上的大V用户,拍手数 500+ 以上算得奖;关注人数在 100 以下的新用户,拍手数 50+ 以上算得奖。这样每一个 level 的用户都有机会在自己的 level 获奖,而不是单纯的比较拍手数。

因为马特市作者没有 level 分级,所以算奖金都是拉通算。有些活动鼓励新人,到底什么样的算新人,也是活动提案人自己编的:比如关注人数在 100 人以下……这些应该是站方去思考和设计的。

积分公式 = 拍手数 + 支持数 X 10 + 阅读时间 X 7 - 追踪人数 X 0.1(阅读时间单位:hr)

我自己设计评奖规则时有考虑把作者关注人数作为参数减分,但是参数到底是多少比较科学我也是随便编的,而且最后效果貌似一般。所以还是站方给 level 值比较合适。


啰嗦两句,因为没有作者 level 评级,导致社区活动发奖很多问题。

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活动投稿文数据多多少少可以搞点水分。当数据不能科学反应投稿好坏时,活动奖金分配无非就向两个方向走:

a 活动提案人懒得算奖金,直接大家分。

提案人为了推高奖金,设计活动奖金按照活动发起时的支持数发。比如支持 63+ 以上,就可以多得奖金。于是就成了@阿川 说的:

这和参加活动有参与奖一个原理,我支持一下活动就可以拿双倍参与奖。双方都省事,提案人可以募集更多活动奖金还难得统计拍手等数据,活动参加者“投资”成功——win win。


b 活动提案人人工选文章发奖金

因为数据不能科学反应投稿质量,全部当参与奖平分又太偷懒,有些活动提案人就说我自己阅读然后选几篇文章发奖

这个奖金规则我也搞过,劳民伤财吃力不讨好。比如我,一个作文不及格的理科生来选文章评奖,本来就很搞笑也不见得多科学,不但自己累死了还得罪人。

搞成这样真不如大家平分奖金,谁支持得多谁就多分参与奖。


a 和 b 两种奖金制度都不见得多科学,都有槽点。我刚好是一个会几句三脚猫代码的提案人,所以有兴趣自娱自乐研发算奖金方法。不是每个提案人都像我一样这么喜欢自娱自乐,他们或许只是对某个主题有感对算奖金无感。

所以我觉得站方应该给几个比较科学的奖金发放模型,不想算奖金的提案人可以偷懒选站方的模型发奖。有兴趣自娱自乐的,比如我,再自己折腾算奖金公式。

以上就是我自己折腾算奖金的心得。因为我自己也折腾过很多有槽点的算奖金模式,所以在这方面我一边检讨一边建议。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