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保松
周保松

政治哲學教師。

反思愛國主義

反思愛國主義

周保松

再次謝謝三位今晚的精彩對談,我自己收穫很大,相信其他朋友也一定有同感。我作為主持,責任是協調討論,所以剛才不能多談。討論來到最後,請容許我也分享一點想法(以下為後加)。

先說幾句關於今晚這場討論會的感受。

這些年來,我辦過各種讀書會、沙龍和講座,但二千人聚在一個網路空間進行這樣密集的思想對話,還是第一次。我剛才在設定中解除靜音,並請大家報上所在城市的時候,整個會議室剎那間充滿來自世界各地的聲音,此起彼落,迴盪不已。那一刻,我如此真實地感受到,這種跨地域跨國界的自由討論,是如此美好。我們今晚一起成就了這件事,為此我要謝謝大家。

回到今晚的討論。三位講者都是著名的自由主義者,有著頗為一致的哲學立場。錢先生的一個基本觀點,愛國主義值得重視,因為它能為自由主義提供情感上的動力。劉擎和周濂也認為,愛國主義是今天中國非常強勢的政治論述,支配許多人的思想和情感,自由主義要在中國有影響力和生命力,就有必要回應和介入相關討論。正是在這個背景下,「自由愛國主義可能嗎?」才成為今晚討論的焦點。以下我集中回應幾點。

第一,今晚的討論主要在兩個層次展開,其一是自由主義和愛國主義在理念上能否相容,其二是在具體歷史語境中要怎麼做才能令可能成為現實。錢先生的報告,集中處理了第一個問題,劉擎和周濂則較多從他們的生活經驗出發,指出兩者在今天中國確實存在種種張力。今晚討論的意義,也許並不在於提供了什麼可行的方案,而是將問題呈現出來,讓大家意識到問題的重要,以及可以有什麼資源來思考這個問題。

愛國主義的爭議性在哪裡?

試想像,如果國家只是人類眾多聯合體的其中一種,愛國和愛家是性質相同的情感,那麼愛國就是很自然很無害的事。問題卻在於,現實中的國家是個擁有龐大權力的政治組織,為了合理化它的統治,國家會動用各種有形無形的手段,通過教育、媒體和社會操控,要求人們不加反思地接受一種由當權者所定義的愛國觀。如果有人對此表示異議,就會受到政治打壓,甚至為此付出極大代價。

在香港,我們近年經常聽到一種說法,叫「愛國者治港」。這意味著,你要參與政治,只有公民身份是不夠的,你還必須同時被官方視為「愛國者」。「愛國」成了劃分敵友的標籤,甚至決定一個人的政治權利。這些都是現實。這個現實告訴我們,家和國的性質其實有根本分別,而且我們不能抽離具體的歷史處境來抽象的談愛國主義。

第二,我們必須在概念上,將愛國作為一種情感和愛國作為一種政治義務區分開來。我們熱愛自己的祖國,往往出於自發自願,而非勉強而來。而愛國作為一種德性,一如其他德性的培養,也總需要給予當事人足夠的空間去學習和發展。這是溫和版本的愛國主義。如果愛國被視為政治義務,意義則大不一樣,因為那意味著愛國是公民的道德和法律責任。一個人在思想和行為上不夠愛國,可能就會受到道德譴責和法律懲罰。換言之,愛國並非一種選擇,我們沒有愛或不愛的自由,而是必須履行的義務。這是強烈版本的愛國主義。

在今天中國,這個強烈版本已成主流。結果是誰掌握了愛國的話語權,誰就可以用愛國作為一種手段來任意要求他人。那些被視為不愛國的,尤其是有影響力的知識份子,輿論攻擊、封號禁言、匿名舉報、喪失工作,都是平常不過的事。最近作家方方及其他一些學者的經歷,是活生生的例子。

問題是,在正常情況下,公民有守法的義務,但公民是否有愛國的義務?守法並不等同於愛國。守法的理由,和愛國的理由也可以截然不同。我們因此必須問,政府是否有正當的理由,運用公權力強行要求人們必須以它想要的方式來愛國。我認為,自由主義可以接受(在符合某些條件下)愛國是一種美德,但它不能接受國家以愛國之名,剝奪個體不愛的權利,甚至藉此粗暴傷害個體的自由和人格。從十七世紀洛克(John Locke)以降,自由主義傳統一個基本理念,就是國家存在的主要理由,是保障個體的基本權利。

第三,承接上面的討論,我們必須將愛國和愛現政權,在概念上區分開來。愛國,絕不等於須對當下政權有無條件的忠誠。只有做了這個區分,愛國主義的討論才有反思和批判的空間,否則就不存在所謂「第二種忠誠」的問題。

事實上,愛國如果意味著個人對國家的價值認同和情感歸屬,那麼我們作為反思性的存有,總是可以問:這個國家值得我愛嗎?我的國家要保存什麼傳統,實現哪些價值,建設何種制度,才值得我為之驕傲並願意為之付出?這樣的愛國之問,我認為是任何真正愛國者皆須回答的問題。那種盲目、狂熱、排他,容不下任何反思和批判空間的所謂「愛國」,一點也不值得我們推崇,因為真正值得我們付出的愛,必須要有經得起理性檢視的理由來支持。

不過劉擎在前面的討論,曾提出這樣的疑惑:過度強調理性的愛,是否只是自由主義知識份子的一種癖好和自以為是?我認為不是。我們可以有儒家式的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式的愛國主義,共和主義式的愛國主義,但無論所持立場為何,他們都有責任提出理由,論證他們主張的愛國版本為什麼是合理的,並值得我們支持。如果有某種學說聲稱你不需要問,只需要愛,那麼這其實是一種洗腦式的愚昧主義。當代任何值得我們重視的政治理論,都不會持有這種立場。

我們由此可得出另一個結論,即嚴格來說,愛國主義本身並非一套自足的完整的政治學說,而必須內嵌於其他政治理論,並在取得關於國家的性質及其權力正當性基礎的論述後,才能確定其具體的道德和政治意含。就此而言,愛國主義總是是有條件的,因為我們必須先知道所愛之國到底是怎樣的國,才能確保付出的愛是值得的。

我們因此須明白,自由主義並不須反對愛國主義本身(patriotism per se),而只須反對被某種意識形態壟斷下的獨斷、排他、於己於人都有害的愛國主義。所以,在談愛國之前,自由主義者必須先問:什麼樣的國家,才值得我們愛?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須有充份討論和足夠反思。沒錯,現實中有許多不願講道理的愛國主義者,同時我們的社會極度欠缺公共討論的自由環境。自由主義的目標,是要改變這種情況,使得每個人能在自由的環境下去思考他和國家的關係,並成為清醒的、願意講道理的公民。

討論至此,一定會有朋友說,你的這些想法也許很理想,但在現實面前卻是完全無用。我當然知道,自由主義在今天中國很弱勢,弱勢到許多知識分子都不再願意承認自己是個自由主義者。但這是否意味著,我們所有思想的努力,所有道德的較真,都注定徒勞?

我不這樣認為。即以今晚為例。我們今夜二千人花上幾小時做這些認真的思想討論,其中大部份還是年輕人,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在乎:在乎自己的國家,希望它變得自由公正,尊重人的權利和尊嚴,因此配得上我們的愛。經過討論,如果我們對自由主義和愛國主義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從而對於什麼是對的形成自己的判斷,那麼這種經思想而帶來的改變,本身就是一種不犬儒不虛無的生命實踐。時代雖然艱難,只要我們堅持思考,希望就一直在。各位仍然年輕,千萬要有這樣的信心。

再次謝謝大家。

* 此為發表在端傳媒《自由主義與愛國主義》對談紀錄一文的結語。全文在此: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704-opinion-liberalism-patriotism/?fbclid=IwAR1ioSHKBIsVXQAr4XCGthlPr03rnfi_q101C6A8URxixmjh3wFYSXMIA0Q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