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计划
C计划

C计划是一家致力于批判性思维教育的机构。C计划的C,是指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Civic Education(公民教育)。推广思辨教育,重塑公共理性。

“女性专用”,是优待还是歧视?| 面面观No.9

写在前面 · 呈现复杂问题的多面观察

又是一年妇女节。不管这个节日如何被包装营销,其底色终究是争取性别平权、维护女性权利。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性别之间真的越来越平等了吗?似乎在很多时候,女性还是享有特权和优待的群体?

而我们这期的面面观,就来说说这些常见的女性优待。

全文 5100 字。阅读需要 6 分钟。



女性停车位:关怀还是歧视?

2017年,昆明出现了一个黄色油漆标识的停车位。对比普通停车位,其占地面积更宽更长,附近没有障碍物,不与其它车位相邻,位置靠近路口处,停车、倒车都非常便利省时。然而引发争议的是:车位地面标有“女性专用车位“。此前,大连、长沙、石家庄等国内城市,以及德国、意大利、韩国、奥地利和澳大利亚都有设立女性车位的新闻。你支持这样的设计吗?


支持

观点1:独特设计能降低停车技术要求,让女性停车更加容易

为什么需要女性车位?在上海的一则采访中,路人王先生脱口而出:“女性这个(停车)水平差呗。”

剐蹭频发、停车耗时,很多女司机备受困扰。根据《环球时报》的报道,有保险公司数据表明女性在停车场发生碰撞事故的概率是在其他地方的两倍。提供更宽敞的停车位,方便女性停车,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也便于停车场管理,避免发生纠纷。

观点2:特殊设计为女性提供安全保障

地下停车场通常灯光昏暗,梁柱和车辆为犯罪分子提供隐蔽藏身之所,是恶性犯罪事件多发之地。那里手机信号差,缺乏足够的安保设备和人员,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报警求助都很困难。在这种环境下,女性尤其容易成为被攻击的目标。德国设立的女性专用停车位通常灯光更明亮,配备额外监控系统,更靠近出口的地方,目的就是为女性提供更多的安全感。


反对

观点1:强化女司机“技不如人”的刻板成见

对女性专用车位”加宽加长“,暗示着女性“停车倒车技术差”。而女司机“技不如人”,尤其在停车问题上水平不如男性,似乎是被我们的日常经验反复验证的“常识”。

但事实上,泊车水平更多受到心理暗示和经验差异的影响,而非取决于性别的天然优劣。2009年,德国对65位经验丰富的男女司机进行一项实验研究,表明女性普遍比男性在停车倒车技术上更不自信,而自我评价越低,在停车测试中的表现就越糟糕。研究显示,被告知“女司机驾驶技术差”的女性司机撞车风险比没被暗示过的女性要高出两倍。相反地,当被预先告知她们也同样擅长泊车时,她们在泊车方面就表现得跟男性一样出色。

此外,即便有一部分女司机的确不擅长停车,也不代表所有女性司机都如此。直接将性别作为判断一个人停车技术好坏的标签,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刻板印象。

在女司机技不如人的负面暗示下,女性对驾车停车心生恐惧和逃避,从而减少开车次数,或者将停车倒车交由男性来做。因此,男性司机有了相对更多的时间来练习车技,而女性司机得到的锻炼机会越来越少,进而越发恐惧,陷入恶性循环。要真正“爱护“女司机,不如给予公平客观的支持和足够的机会,让她们变得更自信。

观点2:女性停车特权是对男性权利的侵害

如上文所说,停车技术更多受到心理暗示与经验差异的影响。男司机中也势必有停车倒车水平不自信的,或者是不够熟练的新司机。

同样技术差、同样需要更宽长车位,却只优待女性,无视男性的需求,这也是一种歧视。若为了体现“绅士风度”,那些本身技术有限的男性却不得不使用较有难度、较高风险、较费时的普通车位,甚至狭小刁钻车位,那他们的正当权利如何得到保障?

观点3:浪费社会资源

部分女性专用停车位的尺寸与标准停车位一致,区别在于减少障碍物,离出口更近等。而有些女性停车位做了加长加宽处理,在停车资源相对稀缺的当下,就浪费较多的公共资源。试想一辆迷你车款长2695mm,宽1559mm,停在比标准停车位(长5-5.5米,宽2.5米)还要宽50cm的女性车位上,势必留出很多被浪费的空白区域。


或许更重要的问题是——我们需要更人性化的停车场


女司机停车问题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对更人性化的停车场的需求,不仅仅是女性才有。

停车场和车位需要更科学的设计和更严格的管理。比如,可以按一定比例提供不同尺寸的车位;用不同的颜色标识出车位位置特点、停车难易程度;设立路线和指示牌引导司机等等。此外,配套设施如灯光、反光镜、监控等也该跟上,让所有司机(而不仅是女性)在停车场里都能感到安全、方便。


女性安检通道:提高效率还是浪费资源?

2016年以来,中国多个机场设置了女性安检通道。这些通道通常设有粉色标示,仅供女性乘客使用,通道内的安检人员也均为女性。你觉得给女性设立专门的通道有必要吗?


支持

观点1:提高了过检效率

按性别安检背后有一个预设,男性旅客普遍携带小型行李,而女性旅客则有很多需要单独过检的零碎物品(如化妆品等)。

分类安检,使得“轻装上阵”的男性旅客能够更快过检,减少等待检查女性行李时间。而女性安检通道安检人员均为女性,检查女性行李物品时能够减少尴尬询问、因为不明就里而拆包装等琐碎时间。这也是青岛机场设立女性安检通道后,整体过检效率提高9.16%的原因。

观点2:提高女性乘客舒适度

设置女性通道,是对女性的保护。在检查一些女性物品时,可以更好地保护女性隐私,避免检查女性物品时尴尬;安检人员全是女性,也避免造成误会或不适的肢体接触。


反对

观点1:分性别安检并没有真的提升效率

分性别安检,可能提升了整体的过检效率,却给另一些女性造成不便。

有女性旅客即反映女性通道等待时间过长。对于没有大件行李或者零散物件的女性旅客而言,其它混合通道效率更高。仅仅根据性别,而不是每个人具体携带的行李特点来分类,反而浪费了一些同样行李简便的女性的时间。


观点2:使用专用通道“保护”女性并不必要

针对专用通道可以保护女性的观点,很多人也有不同意见。因为混合检道也分男女安检员,并不会造成异性间不合宜的肢体接触;而女性随身携带的女性专有物品,也并不是什么不可见人的东西,如果要保护隐私物件不被不必要的人看见,那男女的隐私都需要保护。


观点3:专用通道实际上减少了女性的选择空间

女性安检看似保护女性隐私安全,增强其过检舒适度,实则缩小活动圈,剥夺女性选择安检通道的权利。设置了女性安检通道后,去其他安检通道的女性反而陷入尴尬境地——可能会被某些人恶意踹测:故意想与男性接近?若真的遭遇性骚扰等事件,反而被责怪“谁叫她自己不用专用通道?”


或许更重要的问题是——怎样的分类安检才真正高效


性别分类安检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整体过检效率,但按性别分类的方式并非效率最高的方式,也有性别歧视之嫌。

除去以性别分类安检,国际上还有利用大数据判断旅客的安全风险等级、金融信用以分类安检的办法。这样的做法同样饱受质疑,被认为是一种基于数据算法的歧视。例如,美国一名被抽检旅客就在推特发文,质疑某些种族人士从来不会上抽检名单。

另一些观点认为,有效的分类安检更应针对行李类型。比如按箱包大小和所带行李种类分类;又例如设置常旅客、无行李旅客通道确保其快速过检;尝试开箱包安检通道和超重/大件行李通道,尽量确保整体旅客通行效率。


女性泳道:保护还是限制?

2018年,广州荔湾区的西郊游泳场推出了一条女性专用泳道。同样用粉色标示标记,只有女性能使用该条泳道。你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吗?


支持

观点1:为技术不佳或身体柔弱的女性提供方便和保护

支持者认为此举十分贴心。女性体力普遍不如男性,女性专用泳道的设置,为技术不太好或身体柔弱的女性提供了方便和保护,不然由于男女体力和游泳速度的不同,很容易发生碰撞,让女生遭遇“佛山无影脚”而受伤。

观点2:降低女性被性骚扰的概率

游泳池内男女穿着都很“清凉”,“女性专用”的设置可以减少女性遭遇性骚扰的风险,避免了游泳过程中有意无意的“亲密接触”让女性产生的尴尬。


反对

观点1:默认女性是弱者,这是一种歧视

这种对女性的表面保护,是先入为主地将女性划入弱势群体。并不是所有女性的体力都差、技术不佳。无论男女,都有游泳健将或初学者、体力不佳者。不按技术等级而按性别来区分泳道,本质是一种歧视。

观点2:将男性视作潜在的性骚扰者,是对男性的羞辱

在公共体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单独设立“女性专用泳道”,其实也是对男性的不公平。同时这也是在变相告诫女性同胞应该警惕、防范陌生男子,这显然是对广大安分守己的男性同胞的羞辱。

观点3:不恰当的“保护”反而成为负担

虽然“女性专用泳道”是以关怀和保护女性为初衷,但对不用“专用”道的女性却可能是一种负担。例如,她们如果在其他泳道遭到骚扰也许不仅得不到保护还会遭到非议。如果想真正保护女性免遭性骚扰,应该加大对性骚扰的处罚力度,而不是限制女性的选择。


女性车厢:减少骚扰还是性别隔离?

2017年,广州、深圳试行女性专用车厢,引发热议。早在1912年,日本就曾运行女性车厢,但最终废止。21世纪以来,由于车厢内性骚扰事件频发,日本和韩国再次相继引入女性车厢制度。而在中国,2016年铁路部门也曾在特定铁路段试运行女性车厢,仅一周即废止。你觉得到底该不该有女性专用车厢?


支持

主要观点:减少性骚扰的发生

很多国家地区引入女性车厢的初衷便是应对性骚扰的频发。而数据显示,在某些有女性专用车厢的国家和地区,女性乘车受骚扰率确实较之前下降。比如日本埼玉县警察生活环境1课发布数据:违反电车条例(性骚扰等行为)的检举数量由2015年的199人下降为2013年的128人。

女性专用车厢专门提供给女性乘坐,理论上没有异性进行有意或无意的肢体接触,自然能降低性骚扰的发生概率。在BBC的一篇报道中,很多女性乘客表示,没有异性一起乘车自己会更自在。


反对

观点1:用隔离来减少性骚扰,治标不治本

反对者认为,设置女性专用车厢对女性乘车安全和性骚扰问题起不到明显作用。2004年日本东京开通了多条带有女性专用车厢的线路,一年后东京性骚扰报案率确实下降3%。但这个数据并不全面。让人吃惊的是,开通女性车厢的两条线路的性骚扰报案率却增长了15%~20%——这说明在非女性车厢,即混合车厢内性骚扰率上升。女性车厢里被隔离的女性确实得到了保护,但没有来得及上或者是没有挤上女性车厢的女性,又由谁来保护?

性骚扰频发,应对策略应该是严厉打击性骚扰,而不是将女性隔离起来,限制女性的选择空间。性别隔离的公交系统,是社会文明倒退的象征。真正提高社会性别意识,让男性学会尊重礼让女性,才是真正解决性骚扰问题,这样的社会也根本不需要女性车厢。讽刺的是,真正实行并成功运行女性车厢的国家,均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排名靠后,即性别差异明显的国家。

观点2:浪费运能资源浪费

单独分出车厢给女性,会出现资源分配不均现象,造成其它车厢拥挤。若女性不能及时赶到车厢,男性又不得进入,会导致车厢空间利用率不够,影响整体运能。此外,额外的工作人员疏导和车站标识引导也会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或许更重要的问题是——怎样才能真正打击性骚扰


“咸猪手”在女性车厢减少,但在混合车厢依然存在,且女性下车后的安全问题仍然得不到保障。最好的办法不是把女性隔离起来,而是加强社会教育,提升人们的性别意识。立法、执法部门也需要加强对侵犯女性权益行为的打击。正如日常性别歧视(Everyday Sexism Project)项目的创办人劳拉·贝茨(Laura Bates)所提出:与其圈禁受害者,不如惩治加害者。


你在日常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女性优待”?你觉得这些优待措施合理吗?欢迎也在留言区,分享你的观点呀~


参考文献:

Douglas Stanglin, Chinese mall to open special parking lot just for women 

Wikipedia, Women's parking space

雨亦奇, “偏见”、“刻板印象”、“歧视”之间的关系

水蜜蜂,女性真的不擅长停车吗?

石诗琼4106, 对于女性专用停车位,到底是尊重还是侮辱?你怎么看?

Wikipedia, Men's parking space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停车设施建设指南

知乎,比一般车位大的「女性停车位」是否是歧视?

唐伟, 付彪, 房清江, 《 人民周刊 》(2016年第12期)

恩荣部分

王伟,青岛机场设女性安检专用通道 过检效率提升约9%,Carnoc

昆明女性安检通道 安检员全为女性搜身不再尴尬,观察者

二丁目先生,“女性专用通道”其本质是一种“绑架”,简书

赵振武 赵昱 唐玉丽,旅客分类安检系统进展研究,carnoc

Hugo Morris, What does boarding pass SSSS code mean: Four letters you don't want to see

甘韵仪,程梦柳,广西荔湾西郊泳场设置“女性专用泳道”引发热议,《羊城派》

“女性专用泳道”,解尴尬何以反成尴尬事,《深圳特区报》

朱达志,《 中国青年报》

女性车厢扑街了,为什么大多数人选择了拒绝?,微在

缪冬,女性专用车厢,保护还是歧视? 

Should there be women-only train carriages?, BBC Radio

小寒Eirene,有“女性专用车厢”的国家,那里的女性都生活得怎么样?,界面

英国公共交通系统的性骚扰何其烦BBC News

100 Women: Are journeys safer with women-only carriages?, BBC News

Katy Gillett, Women-only train carriages haven't decreased sexual in Dubai, -magazine

王志安


作者 | 赵恩荣 屈玉婵 徐蕊

编辑 | 蓝方

排版 | 赵恩荣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