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计划
C计划

C计划是一家致力于批判性思维教育的机构。C计划的C,是指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Civic Education(公民教育)。推广思辨教育,重塑公共理性。

人脸识别时代,你感到更安全了吗|面面观No.16

人脸识别技术,正被一次次推上风口浪尖。


近日,微软删除了旗下最大的公开人脸识别数据库——MS Celeb,理由是担心其侵犯公众隐私权、“数据权”,从而产生法律风险。

所谓“人脸识别”技术,是指对人脸图像进行采集后,提取图像中蕴含的身份特征,将其与已知的人脸数据进行对比,从而识别每个人脸的身份。从手机解锁、门禁系统识别身份、快捷支付到酒店入住身份确认,人脸识别在各个领域大显神通。

然而,当这一技术为行政执法部门所使用后,更多的争议也随之而起。

△ GILLES SABRIÉ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当前行政执法部门对人脸识别技术的主要应用,便是识别犯罪分子以及定位失踪人口。例如,根据《中国日报》的一则报道,在2017年的青岛啤酒节上,青岛开发区警方将“人脸识别系统”应用于安保工作,成功抓获网上逃犯25名,吸毒人员19名,当场抓获作案扒手5名并驱离扒窃前科人员32名。该系统通过高清摄像头捕捉采集人脸图像,可在0.8秒内锁定可疑人员,实现人像识别98.1%的成功率。


但在大洋彼岸,人们对这一技术的应用表达出更多的担忧。2019年5月14日,美国旧金山市立法机构监事会(Board of Supervisors)以8票对1票的压倒性投票通过了 《获取监视技术管理条例》(Administrative Code-Acquisition of Surveillance Technology),该条例禁止该市政府部门(包括警务部门)购买和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相关的设备和软件,也禁止从使用该技术的外部系统收集信息。此举旨在减少该技术被政府滥用的可能性以及消除个人隐私泄露的隐患


同样在2019年5月,英国前自由民主党议员Ed Bridges在外出午餐时发现自己被人脸识别摄像头拍摄,随后对南威尔士警方提起诉讼,控告其就人脸识别技术非法侵犯隐私。他认为,没有规范的监管意味着AFR(automated facial recognition)技术可以不加管制地被警方使用,侵犯个人权利与隐私。

△ Source: CNN

目前,美国某些其他地区也在考虑施行类似旧金山的法律。加州参议院正考虑推出一项法案,禁止警方使用带有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的全身摄像头。伯克利、奥克兰、帕洛阿尔托和圣克拉拉也通过了各自的监控技术相关法律。萨默维尔、奥克兰最近也在考虑是否禁止使用人脸识别技术。马萨诸塞州参议院将提出一项法案在该州暂停面部识别以及其他远程生物信息识别技术的使用。


由执法部门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是对公共安全的有效保障,还是对公民权利的威胁侵犯?我们究竟应该大力支持,还是对这些扫描识别我们面部的机器说不?

△ Source: Independent


面面观

争议1:人脸识别技术能有效打击犯罪、寻回失踪人口吗?

技术支持方:人脸识别是保障公共安全必要且有效的手段


支持方强调,人脸识别技术能有效帮助警方追踪和找到嫌疑犯。基于人脸识别技术,对高铁站、汽车客运站等公共场所进行监控,将监测到的人脸与嫌疑犯数据库进行比对,一旦疑犯在人群中被识别出来即刻报警。这就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负荷,提高了抓捕效率


根据BBC中文网去年的一则报道,中国郑州的警察配备能够进行面部识别的墨镜,识别了七名涉嫌包括拐卖人口、交通肇事逃逸在内的刑事案件的嫌疑犯。此外,警方还查获26名冒用身份证的人。该墨镜与警方的嫌疑人数据库相连,这意味着警察可以快速扫描人群,识别逃犯。该技术还允许警员拍摄可疑人员的照片,然后与内部数据库中的照片进行对比。如果有匹配结果,相关人员的姓名和地址等个人信息将被发送给警员。


借助面部识别技术,除非罪犯不出门,否则可以说几乎是无处遁逃。如果依照传统的人工比对,警方与罪犯的“躲猫猫游戏”将一直存在,警方无法及时抓捕犯罪人员,人们将持续处于安全威胁中。


在找回失踪人口方面,面部识别技术能够通过原有相片与监控摄像的比对,锁定并追踪失踪人口所在位置,帮助其与家人团聚。例如,2018年4月,印度新德里市警方开始试运行面部识别系统,就在试验后的短短四天内,警方发现了近3000名失踪儿童。没有新技术的助力,无论多少人力都无法通过照片如此迅速精准地完成匹配。 

△ Source: FBI


技术反对方:技术上不成熟,识别误差巨大


反对方则担忧这一技术在事实上加剧了不公正逮捕的问题。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曾用美国国会议员的照片,对亚马逊公司的人脸识别系统Rekognition进行测试,结果是系统将28位议员错误地识别为涉嫌犯罪的被捕者。ACLU怀疑系统存在种族歧视,因为在测试中,被错误识别者中约40%是有色人种,但有色人种只占国会议席的20%。

而《纽约时报》在2018年的一篇报道也指出,人脸识别技术针对不同种族的准确率差异巨大。其中针对黑人女性的错误率高达21%~35%。


此外,面部的遮挡、光线、角度、化妆、表情等都会对面部识别的准确度产生影响。一旦犯罪分子意识到人脸识别被广泛应用,通过有意识的遮挡、装扮,即有可能规避面部扫描。


不过,不少持这种观点的人也同时认为,虽然目前该技术的确存在问题,但应该保留等其功能改善后使用它的可能性。

△ Source: iStockphoto


争议2:人脸识别技术是否会成为公民权利的威胁?

技术支持方:并不会侵犯公民权利


在支持方看来,在公共场所使面部识别系统并没有侵犯公民隐私权。政府对公民隐私权构成侵犯的前提是公民对特定事物的私密性抱有合理期望(reasonable expectation)。但一个人对于经常暴露在外部的身体特征,例如面部特征、声音、笔迹等,是没有相应的隐私期望的,因此政府对公民这类信息的搜集并没有违反宪法对于隐私权的规定。


技术反对方:面部识别技术会改变公民与政府间的权力平衡,给公民权利带来不必要的侵犯

 

反对方坚称,面部识别技术会侵犯公民隐私权。在自由社会中,人们应该拥有在公共空间自由行动,且不受政府的跟踪和监视的权利。但借助面部识别技术,政府可以持久地监控任何人在任何公共场所的任何行动。通常认为,被他人无故跟踪和监视是可以报警的,监视他人属于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虽然,这一条是针对于自然人而非政府部门的,但是同理可以认为,如果政府部门利用配备了人脸识别技术的监控设备无故监视合法公民,则也应该被看作是侵犯了个人的隐私。

要有效实现打击犯罪、定位失踪人口的目标,人脸识别设备需要尽可能地安装在所有公共场所,包括教堂、诊所、社区中心、学校等。通过对人们出入相应场所的次数统计,政府可能完全掌握个人的家庭关系、政治倾向、职业、宗教等个人隐私,公民在政府面前相当于“裸奔”。

隐私权并不是唯一一个受到面部识别技术威胁的权利。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其中包括匿名批评政府的权利。但通过面部识别的自动化系统,政府可以在游行或抗议中迅速识别成千上万的人,对每个人的姓名和个人信息进行编码,甚至对抗议者进行追踪,以此终止公民参与公共生活的匿名权。而这可能会导致人们自我审查,改变自己的行为,实际上对公众的自由表达造成了抑制,损害社会的言论自由。 


在旧金山禁止人脸识别的《获取监视技术管理条例》中也对此作出了阐述:任何关于监控技术的决定都应该慎重考虑该技术对公民自由与权利的影响,特别是对美国宪法第1、4、5、14修正案与加州宪法第一条的第1、2、13小节所保障的权利的影响,这些权利包括隐私权、言论出版集会示威的权利、免于随意的无理搜查的权利、得到公正审判的权利、所有公民得到平等的法律保护的权利等。该条例指出,人脸识别技术对公民自由权利的侵犯风险超过了它带来的好处,而且该技术将加重种族不平等并危及到我们不受政府持续监控而生活的能力


你如何看?执法部门对我们的面部扫描,将危及“我们不受政府持续监控而生活的能力”吗?保持这样的一种能力或者权利,对我们而言重要吗?


欢迎在评论区,写出你的看法吧~

参考文献:

1. 人脸识别技术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人脸识别技术

2. Microsoft Deleted a Massive Facial Recognition Database, But It's Not Deadhttps://www.google.com.hk/amp/s/www.vice.com/amp/en_us/article/a3x4mp/microsoft-deleted-a-facial-recognition-database-but-its-not-dead

3. BBC报道 https://www.bbc.com/news/uk-48315979

http://hqtime.huanqiu.com/article/a-XE38Y8F03BB0BD782752E5

4. “人脸识别”应用于青岛啤酒节安保 成功抓获25名网上逃犯

http://cn.chinadaily.com.cn/2017-08/30/content_31330895.htm

5. Somerville moves to ban facial recognition surveillance

https://www.google.com.hk/amp/s/www.bostonglobe.com/metro/2019/05/10/somerville-moves-ban-facial-recognition-surveillance/ebhl0qcX6k14O1H78yrpiI/story.html%3foutputType=amp

6. 美国人为什么不待见人脸识别技术?

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1905/G0d9vZykEJsevQ9p.html

7. San Francisco just banned facial-recognition technology

https://edition.cnn.com/2019/05/14/tech/san-francisco-facial-recognition-ban/index.html

8. San Francisco bans city use of facial recognition surveillance technology

https://www.sfchronicle.com/politics/article/San-Francisco-bans-city-use-of-facial-recognition-13845370.php?psid=9j8xe#photo-17442172

9. 中国警察戴上人脸识别墨镜 已抓七名逃犯

https://www.google.com.hk/amp/s/www.bbc.com/zhongwen/simp/amp/chinese-news-42985218

10. 人脸识别在美国:科技也是“双刃剑”

https://36kr.com/p/5198343

11. Administrative Code - Acquisition of Surveillance Technology

https://sfgov.legistar.com/View.ashx?M=F&ID=7285860&GUID=76D83D11-78BB-41C3-9892-F95B7B9FAC56

12. How police are using face recognition to catch criminals; experts say that's bad for free speechhttps://www.abc15.com/news/national/how-police-are-using-face-recognition-to-catch-criminals-experts-say-thats-bad-for-free-speech

13. Indian Police Trace 3,000 Missing Children In Just Four Days Using Facial Recognition Technology https://www.independent.co.uk/life-style/gadgets-and-tech/news/india-police-missing-children-facial-recognition-tech-trace-find-reunite-a8320406.html

14. Bowyer, K. W . Face recognition technology: security versus privacy[J]. IEE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Magazine, 2004, 23(1):0-20.

15. Massachusetts Should Ban Face Recognition Technology https://www.wbur.org/cognoscenti/2018/08/01/kade-crockford-face-surveillance-technology-ban

16. Unmasking the Realities of Facial Recognition https://www.pogo.org/analysis/2018/12/unmasking-the-realities-of-facial-recognition/s

17. America Under Watch:Face Surveilla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https://www.americaunderwatch.com/



面面观是C计划的特色栏目。针对当下公共生活中的复杂话题,呈现不同角度的多元观点。了解反对者们都在想些什么,我们才有可能更好地对话。


关于C计划写作小组

C计划写作小组是由一群热爱思辨的青年学人组成的志愿写作团队。小组成员协作写作,为你呈现复杂议题的多面观察。


作者

黄曼昕,华南师范大学本科生,C计划志愿者。

孙佳怡,记者,常驻休斯敦,C计划志愿者。

柴伟佳,中山大学哲学博士,梧州学院哲学教师,C计划志愿者。


▷ 编辑:蓝方

▷ 排版:@魚香


未经特别说明,C计划文章均为原创。文中署名的插图、脑图亦为原创。转载文章或原创插图、脑图,请联系小C(Plan-C2016),或给后台留言。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