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计划
C计划

C计划是一家致力于批判性思维教育的机构。C计划的C,是指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Civic Education(公民教育)。推广思辨教育,重塑公共理性。

讲道理还有用吗?|蓝方专栏

​当奔驰车主坐上引擎盖维权的视频在网上放出,就有朋友不断发给我信息:你看,这年头讲道理有什么用?



这位车主在4S店花66万买了一辆新车,但提车后开出不足一公里便发现发动机漏油。在随后的15天里,车主再三与店家协商,却得到“更换发动机”的结论。她气愤地坐上引擎盖,控诉这样的解决方案“就是因为我太讲道理”。只能通过“撒泼”的方式维权,让她几十年所受的教育蒙上“奇耻大辱”。



朋友们都默契地觉得这件事与我的工作有密切联系。因为我现在在做的事——就是教人讲道理


我参与创立了一家推广批判性思维的教育机构:通过培养具有理性思考能力的公民,以成就一个更加理性、良善、多元的社会。但究竟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核心是两个字:论证。用理由支持自己的结论,也就是“讲道理”。当我们听到一个观点时,需要有意识地检查它是否经得起论证,而非盲目从众、盲信权威,以此建立起自己独立的认知体系,决定自己到底该信什么;当我们需要做出决策、发表观点时,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情绪、直觉、偏见,基于事实、基于逻辑审慎论证,由此决定自己到底应该说什么和做什么。同样,对于一个团体、一个社会,在出现观点分歧时究竟应该以谁说了算,不是看谁的声音高,谁的权力大,谁的钞票多——而是要看谁的观点更有道理,谁的论证更加坚实充分



在面向小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课堂上,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什么是论证什么不是,我出了一道简单的选择题:

以下哪句话是在讲道理:


A 别玩了,快去做作业!

B 别玩了,快去做作业,否则我打你了啊!

C 别玩了,快去做作业,我看你就是太缺乏自制力!

D 别玩了,快去做作业,没看人家小明都去做作业了吗?

E 别玩了,快去做作业。做了作业,才能帮助你巩固掌握今天学的东西,你玩起来不也安心吗?


在孩子们快速地选出标准答案E后,我问他们,你们爸妈通常会用哪个句子跟你说话呢?ABCD的喊声在教室里此起彼伏。我接着问,你们的爸妈会像E选项里那样说话吗?有孩子用嘲弄的表情看着我:怎么可能?我爸从来不跟我讲道理,不听他的就pia!一个女孩维护自己的妈妈——妈妈偶尔会跟我讲道理,但大多数时候就是像A这样说话,我只管服从就行了。



在最初的教学设计中,还有一个基础的说理练习:例如爸妈要求你上暑期补习班而你不想去,你会怎么说服他们。但后来,我把这个环节替换掉了。小朋友们冲着我唉声叹气:老师,做这样的练习有什么意义?根本就没有用!你怎么觉得父母会听你讲道理呢?


孩子们的唉声叹气,一点都不陌生。在我们给成年人开的通识课里,这样的留言、评论更是比比皆是:“跟老婆就不要讲道理了,家里根本不是讲理的地方”“我学了怎么讲道理,可我周围的人根本就不跟我讲理,怎么办?”



一位朋友在他主持的声音节目中发起了一场征集,名字叫《生活在逼死每一个讲道理的人》。下面的每一条留言都让人无比唏嘘。有遇到不按规定时间装修的邻居,协商报警都解决不了问题;有救了调皮学生一命的实习老师,反而被家长无理纠缠;有遇到客人自己弄坏衣服却要“维权”砸店的店家……回想起自己的记者生涯,更不知目睹过多少类似的故事。那些坚持到法庭上“讲道理”的尘肺工人,在经历漫漫数年无止尽的维权后,会发现到手的赔偿还比不上最初去“闹访”、堵门、爬塔吊的工友;有不满意物业公司服务,想要组建业委会自治的居民,却屡屡遭到物业公司打击报复、业主内讧诋毁排挤……人们见识过太多劣币驱逐良币的戏码。越是讲道理,反而越得不到公道。


可是讲理真的没有用吗?


有用。但需要一系列的前提。当我们试图以理服人,便意味着将对方放在一个对等的位置上。讲理这个动作本身,天然蕴含着民主平等的价值。说话的人需要在人格上尊重他的听众,摒弃权力的傲慢。当然这也要求听众听得懂道理。他愿意就事论事,尊重逻辑事实,能够理性思考、妥协让步,承认自己可以“被说服”。更重要的是,我们还需要规则的维护者,保障不同的观点都有平等发声的空间,拒绝向那些诉诸暴力、诉诸权力而蛮不讲理的人妥协屈服。


我们距离这些“前提”,究竟有多远?如果它们在当下不成立,我们是否就要放弃说理的努力?


一个世界是什么样,并不代表着它应该是什么样。与“前提”之间的差距,正是整个社会应该努力的方向。而最基本的努力,便是从自己做起。当我们与自己的孩子、伴侣、下属、同事讲话时,能够尊重对方,耐心倾听。在太多时候说理最终变成困局,并不是“讲理”本身的问题,而是缺乏共情的姿态、沟通的技巧,道理还没说出口,便招致彼此的敌意与对立。温柔而坚定地讲理,以最大的善意寻求底线共识、尊重多元差异,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出的努力。


而我们能改变的,不仅仅只有自己的小环境。我们需要一个能让人有处说理的公共制度,而法治的完善并非一蹴而就。我们确实看到那么多讲理受挫的案例,但还有更多诉诸法律和制度而维权成功的案例。维权者、律师、媒体、NGO的不懈发声、倡导,推动法治与公共政策的不断前行。



再回头看引擎盖上的奔驰车主,她的“撒泼”为什么会得到公众的关注和支持?因为她的发声有事实、有逻辑,诉求合情合理。她坐上引擎盖,是为自己争取平等说理、发声的空间,最终迫使执法者有所作为、维护规则。



要让我们生活在一个讲理真正有用的社会,需要我们每个人对理性的尊重,更需要我们每个人切实的行动。


作者:蓝方

C计划联合创始人,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和法国巴黎政治大学,曾任《财经》杂志、财新传媒公共政策资深记者。


:本文首发于《财新周刊》2019年第18期。


▷ 图源自网络

▷ 排版:@魚香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的签约作者。未经特别说明,C计划文章均为原创。文中署名的插图、脑图亦为原创。转载文章或原创插图、脑图,请联系小C(Plan-C2016),或给后台留言。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