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计划
C计划

C计划是一家致力于批判性思维教育的机构。C计划的C,是指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Civic Education(公民教育)。推广思辨教育,重塑公共理性。

独立思考,只属于精英教育的奢侈品?

作者:C计划团队

1

“假设你是美国总统杜鲁门,正处在1945年二战时期。为了尽快结束对日战争,你会怎么做决定?你会下令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吗?”

如果当年你在历史课的考场上得到这样一道考题,你会怎样作答呢?

70多年过去,尽管人们对那一阶段的战争掌握了更多信息,但也从未就这个问题达成共识。这是一道绝对没有标准答案的简答题,那出题人到底想看你回答些什么?

你现在需要做出一个重大决策。目标,是要尽快结束战争。那要尽快结束战争,可以怎么办?你要调用你已知的历史知识,提出在当时所有可能的方案。接着,考虑所有利益相关方,在不同方案之间权衡利弊。如果你要决定投放原子弹,就需要论证它是当时当地,必要或最优的手段。

那老师们又会怎样给你的答案评分呢?他们要看的,就是你论证的质量。你提出的论据是否真实、可靠,它们与结论是否密切相关,你的整个推理论证的过程是否充分——是否尽可能全面的考察了可能的方案、是否充分考量了它们的利弊。

事实上,作为美国军事史上最有争议的决策之一,杜鲁门有关投放原子弹的决定是美国初高中历史课堂上绕不开的一场大辩论。老师们会指导学生们阅读代表不同观点的经典文章,引导他们到杜鲁门图书馆等重要网站寻找一手历史资料。

在整个学习、讨论、考试的过程中,老师们确实要考察学生到底记忆、掌握了多少历史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训练和考察他们检索寻求信息的能力、基于充分的信息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批判性思维,被诸多教育机构、多个国家的教育部门视作“21世纪核心素养”,近年来也越来越多的进入到中国教育部门的官方口径中。在小学科学课的课程标准中,即提出课程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和想象力”;2017年普通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到,学生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语言文字作品”,在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我很好奇,在中国的考试中,又会怎样来考察这一知识点呢?

我搜到海南省2014年的一份中考题:

材料 对于二战后期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国际上一直是存在着两种看法:一种从战争本身角度出发,认同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另外一种则是从道义角度出发,否定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

请回答:你认为应该如何客观评价“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9分)

读起来,也是一道不错的命题。“如何评价”,其实就是要求学生对原子弹投放带来的影响做出独立的评估。学生们很容易看到的,是投放原子弹在促成战争结束的同时,造成大量平民伤亡。而一个更高质量的论证,不仅仅是列出正面与负面的影响,还需要对利弊做出权衡。要促成战争结束,有没有其他的替代手段?而大规模的平民伤亡,是否必须且不可避免?例如杜鲁门的辩驳,便认为投放原子弹是避免向日本本岛发动全面进攻的唯一手段,而后者将会给美国和日本带来更多生命损失。反对意见则会认为,比起在早高峰时段选择平民作为打击目标,美方完全有其他的选择,例如可以向日本近海的荒岛投放第一枚原子弹作为威胁。不同的意见,究竟哪一个更有说服力?

然而,这样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我却看到了这样一个用于评分的“标准答案”:

答案:原子弹不是战胜日本的决定性因素,(3分)但加速了日本的投降和二战的结束。(3分)日本人民是原子弹的受害者,但造成这一悲剧的元凶是日本法西斯集团,美国政府也负有一定的责任。(3分)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知识点式”的标准答案。每个知识点给出一个结论,却并不强调论证的过程;简单列出利弊,却没有权衡和结论。

我问过很多人同样一个问题:这样的命题与评价方式,是在培养和考察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吗?

看起来我们的命题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给学生们提供了独立论证的空间;然而,最后却依然用答到几个知识点的方式,来决定学生的分数。

在这样的评价方式下,作为学生,我要做的事情是刷题库,背知识点,找到教科书或者其他权威教参对这些争议性问题的“标准答案”。而不是试图寻找史料,尽可能阅读多方观点,搭建自己的推理论证框架来得出独立结论。

这就是所谓的传统的、应试的教育模式。看起来在思考,其实我们是在硬背,是在迎合,是在揣测。

但是,当我们的学生一旦结束学校教育,要面临的一切头疼的问题——从职业选择、婚恋育儿、亲子教育、投资理财到参与公共事务,全都不再有标准答案。面对没有标准答案的、人生真正的思考题,我们又该怎么回答?

他们需要做的不是猜对知识点,而是掌握为杜鲁门做决策时的思考方式:当他们自己也面临各种复杂问题,要决定自己的到底应该信什么和做什么的时候,有能力基于可靠的信息,推理得出自己的观点结论。

然而遗憾的是,当我们考试和课堂,依然以知识点的传授、识记为导向时,学生很难接受系统而充足的思维训练,也缺乏自由讨论、独立思考的空间。

变革,该从何突破?

2

在刚刚过去的暑假,我们召集了一帮10到14岁的孩子,做了一场两天的批判性思维工作坊

我们先一起讨论,应该如何区分事实和观点。只有当我们意识到一些深信不疑的“事实”不过是“观点”,才有可能用开放的心态去探究其他的“观点”,修正自己的看法。在表达观点时,使用事实作为支撑,才能让观点更有说服力。

那“北京这么堵都是因为人太多”,到底是事实还是观点呢?

经过简单练习后,小朋友们敏锐识别到这是一个观点,不过,他们都很认可这一观点——地铁里拥挤的人潮,是再真实不过的体验了。所以,大家也认可基于这一观点的推论:北京拥堵因为人太多,我们应该减少北京的人口来缓解拥堵。

但是,北京拥堵真的只是因为人太多吗?我们在课堂上,一起比较了北京和东京的人口数量、拥堵程度。小朋友们发现,东京中心城市的人口密度其实是北京的1.68倍,而北京却比东京更拥堵。被忽略掉的变量是什么?

查看了两个城市的地铁路线图、道路规划图后,孩子们发现了问题所在。

从道路设计来看,北京的道路宽而短,东京的道路细而长。北京道路的面积是东京的二倍,但长度却只有东京的1/4。这样的道路设计更容易造成拥堵;从公共交通来看,东京有铁路、有轨电车和地铁,承载了整个都市圈内旅客运输量的86.5%。轨道交通站点的数量是北京的4倍。而且北京公交也存在大量重复的线路,规划并不合理。[1][2]

(左图为北京地铁路线图,右图为东京地铁路线图)

所以,要解决北京的拥堵问题,更合理的交通管理、更充分的公交服务,可能是更重要的手段。

看到表面的问题,控制变量,对比思考,寻找复杂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我们还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学校要开一个重点班,把最优秀的老师放在这个班级,应该用什么标准来选学生?

小朋友们的思路天马行空,提出了各种各样有趣的筛选标准。但问到哪一个才是最合理的标准时,不少孩子都认为——应该选拔成绩最好的学生。

可是,这样做公平吗?是否应该让成绩最差的孩子进到这个班级呢?他们可能更需要更优秀的老师,帮助他们提升成绩。是否应该让那些最弱势的学生进入这个班级呢?他们的家庭没有办法给他们更优质的学习资源、生活环境,如果能有最优秀的老师的帮助,这些孩子会有完全不同的未来。

如果你完全不知道自己会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也不知道自己会有什么样的天资和性格,到底会是学渣学酥还是学霸——在这样一道“无知之幕”背后,你会怎么来分配资源呢?

一些孩子的观点开始发生变化。尤其是当我们在工作坊上播放了一些体现阶层差异、贫富分化的纪录片之后。这些来自城市中产阶级的孩子,很多是第一次看到那些深陷贫困的同龄人究竟面临什么样的困境。孩子们开始进一步讨论,优质资源如果向这些弱势群体倾斜分配,到底是公平还是不公平。

站在不同利益主体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考察多方观点。孩子们在一轮轮的讨论中不断修正调整自己的看法,这也是他们逐步建立自己独立价值观的过程。

这样的探索尝试非常有意思。我们也常常为孩子们精彩的发言、新奇的观点而惊艳。在暑期儿童课程结束时,我们收到最多的反馈便是——这样的课为什么不能再多上几天?

3

我们将这些批判性思维课程的探索,分享在公众号和朋友圈里。

毫无意外,收到这样的留言:

“这些孩子真是幸福。”“独立思考是精英教育的奢侈品吧。”“农村的孩子这辈子都没法接触到这样的资源。”“有什么办法让更多的孩子能上这样的课?”

……

这些其实是我们一直试图回应的问题。

而我们给出的答案,就是教师培训,尤其是针对农村教师和校长的培训。

农村学校的走访中,我们无数次听到这样的说法:“农村的孩子表达能力差,你问他个什么事,吭哧半天啥也说不清。”“让他们写个作文,简直要了命。”“农村孩子视野比较窄,见识少,容易被骗。”“没什么自己的观点,人云亦云,总是局限于课本上的标准答案。”……

其实这些感叹,背后指向的,依然还是独立思考能力的缺乏。遇到复杂问题,不知道从何着手分析,难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在发言、写作这些需要输出观点的场合,也自然无从应对,没法快速组织思路和语言。

当城市的孩子有越来越多的资源从学校、市场上接触批判性思维的时候,农村的孩子们,唯一能依赖的,还是只有他们的老师和学校。

我们见过很多很有想法的农村老师和校长。他们满腔热忱,对教育充满理想,致力于教育公平,希望进行课堂改革,培养真正具有独立人格、自由思想的年轻一代。

但在农村一线的教学,却面临各种压力。接连不断的行政事务,从管理营养餐、管理校车甚至到维稳、扶贫;面对留守儿童,找不到家长沟通,一切教育问题都被甩到学校;数不清的大小会议,总是要写总结报告……每天疲于应付各种琐事,热情和精力被消磨,改变的空间也被不断压缩。

我们尝试理解老师和校长们遇到的这些具体的问题,并在工作坊里与他们探讨,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是否有可能发现不一样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贵州农村,校长们向我们抱怨,现在老师的职业倦怠太严重,工作缺乏主动性,不像老一代老师那么有责任心。

工作缺乏主动性,真的是因为老师们缺乏责任心?

校长们一起开脑洞,用结构化归因的方法,把所有可能的原因都列了出来:

(点击可看大图)

一开始,校长们很少想到“知”的因素。例如有一位校长举例,学校操场上有两个孩子在打架,老师看到了却没有主动去管,原因是两个孩子都不是这位老师自己班上的学生。校长认为,这便是当下老师缺乏责任心的一个例子。

但是,老师们是否有责任直接管理别班学生?大多数校长认为是的,一小部分校长保留了自己的意见。

接着我们再问,那学校的行政工作、安全管理工作、营养餐工作、留守儿童走访工作……都在老师的职责范围内吗?校长们有些犹豫了。有的小声说“是”,有的摇摇头。

那就算这些工作都是老师的职责范围,那学校是否在规章制度中明确过这些职责,并充分告知给了老师?或者建立了相应的评价考核制度?这时,大部分校长都在摇头。

当我们分析到老师们的“意愿”时,也和校长们一起层层追问。当老师们“不愿意”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除了老师自己缺乏责任心,还有什么可能?从绩效考核体系,到人事纠纷解决机制,再到教师的自主权限,校长们发现,大多数的因素都和自己的管理相关,也绝不是“没办法”“没希望改变”。

在我们已经做过的二十余场工作坊中,我们和老师们讨论如何与家长沟通孩子的辍学问题;除了体罚,还有没有更有效的纪律管理方案;怎么识别和处理校园欺凌……我们相信,老师和校长作为一线教育教学的管理者,通过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面对棘手问题,一定能找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案。让教学管理不再像打地鼠一样不断救急;也能更深刻的理解当下乡村教育的问题所在,更理性的看待职业上的困境,寻找相应出路。

我们同样相信,只有当老师们养成了思辨的意识,他们才有可能在课堂的教学中以及与学生的互动中,给孩子们留出充分的独立思考、论证讲理的空间。

老师们能够更清楚该如何基于教材课本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将复杂问题的分析框架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掌握好的思考方式,而非死记硬背标准答案;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主动性,让他们自发的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过去两年间,我们和诸多关注乡村教育公益组织以及地方教育局合作,为一线老师以及校长提供线上、线下的课程、培训。

现在,我们尝试将这些针对老师们的课程更加系统化的呈现,并通过线上课程的方式,让更多老师受益。

我们也遇到了同道人。

4

今年5月,一土教育和我们联系,提出希望支持开发一套针对乡村教师思维能力的线上课程

一土一直希望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开放给更多人,包括为乡村教师做点事。从创新的个性化教育课堂,到乡村教学的一线实践,中间无疑有巨大的客观差异。但从教师底层思维能力来说,老师们面对的问题方面又有很多相通之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是一土要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老师们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

每年举办ETUx的收益,连同之前开办乡村公益社区收取的费用,一土都一并捐赠给了丰盛基金会,设立了专项基金用于乡村教师能力提升项目。

于是,在一土教育和丰盛基金会的支持下,经过三个月的研发,我们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们准备了为期21天的线上课程。

这套课程有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我们会为老师们介绍批判性思维最为基础的概念。养成质疑意识,反思标准答案;培养自己和学生讲理论证的意识,并知道应该怎样提升论证的质量。

第二部分,则是如何将批判性思维融入日常的教学中。语文课上的阅读和写作非常关键。通过批判性阅读,帮助学生准确理解一个观点的论证逻辑,能够对证据有所审视,对推理的质量有所判断,更加明智的决定自己到底应该相信什么样的观点;批判性写作,则能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独立观点,逻辑清晰,论据可靠,推理充分。历史、政治、地理、道德与法治等人文课程中涉及大量价值判断,如何利用这些思考题,为孩子们进行哲学启蒙,引导他们更深入的反思价值标准,是形成独立价值观的重要环节。而科学课中,引导学生对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独立的探究,也是培养其科学思维的关键一步。

第三部分,我们为老师提供一个复杂问题分析框架,帮助老师们分析教学管理中的难题——如何处理学生间的矛盾,如何建立行为规范,如何进行纪律教育。

第四部分,则关注老师们的职业发展。我们会探讨家校沟通和人际沟通的问题,并帮助老师反思职业倦怠的问题。

一土教育丰盛基金会的支持下,这21天的课程,将以1元钱的价格开放给1000名农村地区(农村地区学校,是指镇级学校或村级教学点,以及贫困县的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

这象征性的1元钱,我们也会重新捐赠给丰盛基金会,持续用于乡村教育的改善。

符合条件的老师,可以直接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填写报名资料,进入网络教室。

注:部分名额已通过各教育组织渠道同步开放给乡村教师,此报名渠道名额不足1000,报名需趁早

如果你无法拥有1元特惠名额,但认同批判性思维的意义,也想加入学习,点击“阅读原文”,可以直接付费上课。

当然,我们更欢迎屏幕前关注中国农村教育的你,将这个课程分享给你认识的乡村教师

我们相信,这21天的课程将成为一个起点,为老师们提供灵感和启发,帮助他们更好的优化教学、思考教育,培养更具思辨精神的年轻一代。

注:

[1]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7,《图解七座国际都市②|人口密度:北京居中,首尔建成区人最密》(编译自《首尔与世界大都市:千禧年之后的城市变化比较》),澎湃新闻

[2] 李燕&王芳,2017,《北京的人口、交通和土地利用发展战略:基于东京都市圈的比较分析》,《经济地理》,第4期。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