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计划
C计划

C计划是一家致力于批判性思维教育的机构。C计划的C,是指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Civic Education(公民教育)。推广思辨教育,重塑公共理性。

蓝方演讲:怎样才能好好讲道理?

(演讲嘉宾蓝方,摄于奴隶社会五周年活动现场)

编者按:

2019年2 月 23 日,C计划主创蓝方受邀参加“奴隶社会”五周年的演讲活动,她演讲的题目是“怎样才能好好讲道理”。此文是该演讲的整理稿,首发于奴隶社会公众号。

蓝方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巴黎政治大学国际事务学院,曾任《财经》杂志、财新传媒公共政策资深记者,一直关注公民社会与教育、劳工社保等民生议题。她和叶明欣、郭兆凡一起创办了C计划,“C”,是指“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以及“Civic Education”(公民教育),她们的创业计划就是让中国人学会思辨的思维。


Autumn(主持人):我们知道有一个著名的笑话。如果你出一道题,“请你发表一下对于其他国家饥荒的独立观点”。

欧洲的同学会说,什么是饥荒?

美国的同学会说,什么是其他国家?

我们中国小伙伴就会说,什么是独立观点?


我们经历中国高考后,很可能要有一点死记硬背的能力,尤其是考试的能力。我们擅长答出标准答案,但这样多多少少会影响我们独立思考、思辨思维的训练


蓝方分享正文


一、如何反击才正当?

春节假期时,大家有去看《流浪地球》吗?喜欢吗?有的人摇头,有的人点头。 

说老实话我自己还挺喜欢的,尽管觉得这个片子也有一些瑕疵,例如有一些人物形象比较单薄,有一些行为动机比较牵强,但我还是非常慷慨的在一个打分 app 上给了它五颗星。

我的很多朋友有着不同的意见,例如我的一位老同事,他就很不喜欢这个片子里面流露出来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尽管他也认为这个片子对于中国的科幻片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但是他还是非常有原则的给了它一颗星。

其实,在豆瓣 76000 多份评分里面,有 2.3% 的人都给了这部电影一颗星。这些一星差评,有的批评剧本,有的批评演技,有的批评它基本的科幻设定,但还有一些是这样的评论:

 

根本还没有看这个片子,就先来一个一颗星;因为有吴京所以一律一颗星……

这样的评论毫无道理可言对吧?连片子都还没有看,你有什么根据给他一颗星呢?仅仅因为有吴京有家国情怀它就是令人作呕的吗?它背后的逻辑、背后的理由究竟是什么?

 

我们很多人都很讨厌这样无理由的差评,所以我们去批驳他们,我们用更高质量的好评为自己喜欢的电影站台,这都是非常有力的反击。


但还有很多人却做了一件什么样的事儿呢?他们冲到了各个应用商店,给这个 APP 也打了一颗星的差评,而且绝大多数的差评都是这样的:

 

毫无理由可言。

 

这样的反击在理吗?有道理吗?或者说正当吗?这样的反击做的对吗?

 

很多人觉得挺有道理的呀,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其实在批判性思维的领域,有一个专门的术语来指代这样的一种思维错误,叫做:“Two Wrongs”。


 

“Two Wrongs”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呢?

“我这样做是正当的,因为你是这样做的;我这样做是正当的,因为大家都这样做。”

 

我们要去评价一个行为做得对还是不对?正当还是不正当?应该就事论事去评估它的影响,别人是不是这样做的其实是一个不相关的因素。如果我们认为无理由的差评是错的,那么不管是给“这个APP”还是《流浪地球》无理由的差评都是错的。我们不能因为别人的过错在先,而将自己的行为正当化

 

这样一个非常简单非常低级的思维谬误,其实在我们的公共讨论中是非常常见的,它甚至会成为某些网络暴力的道德根基

 

例如去年年初发生在成都的一起网络暴力事件,当事人何某摔死了一只捡来的柯基犬,然后在和柯基犬主人交涉的过程中,态度恶劣、言语不堪,于是她的隐私被曝光,还遭到了大规模的线上、线下的辱骂、侮辱、威胁、恐吓,例如在她家门口喷白漆,在她家门口摆花圈儿。

 


当时我们也写了一篇文章,态度非常鲜明:“诉诸法律和制度,反对网络暴力。”何某的行为有错,但这并不能让网络暴力正当化。这篇文章发出去之后,很多人专门跑到我们公众号来跟我们理论,说你们说的不对,就是因为法律不健全、制度不完善,何某这种虐待动物的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所以网络暴力才会成为彰显正义的必须手段,以暴制暴、伸张正义。

 

是这样的吗?现实很可能是这样,法律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在某些场合,以暴制暴会成为解决纠纷、解决争端的有效手段,但这是否就意味着我们应该去肯定暴力和支持暴力?


二、何为好好讲道理?

世界是什么样,不代表着它应该是什么样。我们应该去呼吁、去倡导完善我们的立法和制度,例如去推动动物保护的立法,但不应该去肯定和支持暴力。

 

“世界是什么样”这说的是实然;“世界应该是什么样”这说的是应然。从逻辑上区分应然和实然,是我们很多公共讨论的基础。我们只有看到了应然的方向在哪里,才有可能真正的去促成有建设性的、有意义的公共讨论和行动。

 

但是在我们每天日常的讨论中,在公共舆论场上,究竟有多少讨论是有价值的、有建设性的呢?又有多少讨论最终陷入到了选编站队的相互攻击、诉诸暴力、煽动情绪?而我们明明可以去做的更好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是好好讲道理。

 

通过充分的公共说理,将我们真正讨论的问题与某个立场、某个身份标签剥离开来,去寻求一种底线共识、尊重多元差异

 

但讲理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讲理是一种态度。以理服人,而不是诉诸暴力、诉诸权力。当我们开始和一个人讲道理的时候,意味着你是把他放在一个对等的位置上。所以讲理这样一个动作本身,就天然蕴含着民主、平等的价值

 

讲理更是一种技能。人人都会发表观点,但并不是说人人都会说理论证。一个好的讲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 理由可接受(Acceptance):信息源意识;判断查证信息真伪。

区分事实和观点,用真实的事实说话。这意味着你得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知道谁是更可靠的信息源、知道从哪儿可以获得更高质量的信息、区别信息的真伪、识别网络的谣言。


  • 理由与结论相关(Relevance):就事论事。

在说理论证的过程当中,能够识别和排除一系列不相关的因素,能够摈弃对权威、对公众的盲从,能够识别控制自己的情绪,排除不相关的道德绑架,始终坚持就事论事。

 

  • 从理由充分推出结论(Good grounds):多角度看待问题;避免以偏概全,寻求全面证据。

在讲理的过程中想要自己讲的道理更加充分、更加全面,要习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习惯听取相反的、不同的意见,拒绝以偏概全,尤其是拒绝仅仅依据自己有限的经验妄下结论,而应寻求更大规模的、更大样本的、更加全面的事实证据。

 

这样一种以说理论证为核心的批判性思维,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从小就不断训练并掌握的核心技能。它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去说理、形成更好的观点,它更能促进我们形成独立自由的思想和人格,能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成为更好的公民。

 

然而遗憾的是,在我们的应试教育体系里面,批判性思维往往没有得到它应有的重视。我们的教育体系过于强化权威、强调标准答案。当我们用标准答案、用我们的知识点去考核学生的时候,也自然压抑了他们去自主论证的空间、压抑了他们独立的思考和表达。


三、“改变,始于思辨”

怎样才能补上这一课呢,这其实就是我们 C 计划正在做的事情

 

2016 年 7 月,我和我的两位朋友叶明欣、郭兆凡一起成立了 C 计划,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培养一个又一个具有理性思考能力的公民,以促成一个更加理性、多元、良善的社会。

 

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成年人补课。我们开发了一套针对成人的通识课程,从区分事实和观点开始,识别各种各样的逻辑谬误,提升信息素养,用结构化的方式去分析复杂的问题,目前这套成人课程已经有将近四万人参加。

 

但是给成人补课远远不够,要从孩子抓起,所以我们接下来又开发了针对 10-12 岁儿童的线下工作坊。我们教孩子们像记者一样思考,学会在纷繁复杂的网络时代探究事实的真相;像律师一样思考,学会辨别各种各样的诡辩、谬论,真正有效提高自己的论证质量;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学会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控制变量、用事实说话。

 

孩子们非常喜欢这样的课程,但我们每一次只能招收 20 来个孩子,那怎样让更多的人受益?我们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教师培训。这方面一土教育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合作者和支持者,我们开发了一整套面向义务教育阶段老师的课程,希望老师们能够把这样的思维方式带到他们的日常教学当中、带到教学管理当中。


在我们未来的规划里面,我们还会面向不同年龄段、不同思维水平的孩子开发线上、线下的课程,然后为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老师提供教学支持,同时开展更多关于公共说理的倡导活动。

正如我们的口号所说——“改变,始于思辨。”

相信我们在今天种下一颗颗关于理性思考的种子,它们一定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生根、发芽。


Autumn:在这个过程当中,是什么让你觉得这件事情必须要做,而且还有希望?因为在我们网络暴力如此泛滥、理性思维如此缺失的情况下,我觉得你们做的事情有点愚公移山的感觉。”

 

蓝方:对,我理解您刚才有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这件事情很重要,其实我刚才举了很多例子就是在说这个事情;第二为什么觉得这件事情有希望

 

我们刚开始做的时候也不太确定有没有希望,其实是试着来。但是我们做了第一个课程后看到大家的改变,看见大家的反馈,会发现即便是成年人,你给他一个思考的框架,他便会看到在自己认定的那个可能性之外还有更多元的观点。当他改变一种看待问题的态度的时候,他原来固有的思维方式、固有的观点,是完全有可能松动的。

 

在做了成年人之后我们继续做孩子,然后做到孩子这一块儿的时候,带来的希望就更大了,因为孩子的可塑性是非常非常强的,而且你会看到我们给他们的一些种子,能够很明显地为他们的思维、为他们认知这个世界的方式带来改变。



网友感悟摘录

@ 申运朋

康德说“只有批判才会有理性”。批判不是批评更不是批斗,批判是一种思辨、解构与觉醒,我们大多数面对我们生活的国家更像一个承受者、旁观者甚至的抱怨者,感谢蓝方们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之火,让我们知道积极的去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路上我们并不孤独。

 

@ 张静

看了蓝方的演说我上网找了很多关于 C 计划的文章来读,非常地钦佩蓝方的勇气和胆识。从文章中了解到 C 计划一直以来倡导和努力的方向是什么,那就是:

 

争论并不代表撕裂,只有多元的观点才能成就一个丰富、活跃的思想市场。

展开积极而有意义的公共对话,学会公共说理,重塑公共理性。

 

基于这两条我开始反思一些我的过往的思维方式。我从小的教育里,没有过“争论并不代表撕裂”这样的字眼,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种意义深远的词汇,从来只是当成语来背诵的,根本不明白其中蕴含的真正涵义。而且之前有过一言不合就导致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的经历,我变得不太喜欢争论,觉得应该和为贵,当有些问题跟朋友有不同意见的时候,我也选择闭嘴,因为我觉得说了会伤感情,言多必失。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不具有批判性的思维,习惯性一边倒的固执己见,不会从各个角度看问题,容易被一种想法所绑架,其实这才是导致友谊翻船的根本原因。感谢蓝方的分享,让我又重新认识了自己。

 

对于第二点, 如何来展开积极而有意义的公共对话,学习公共说理,重塑公共理性,我觉得这点特别的困难。但是面对困难,我想起菠萝文章里的一句话:困难从来不是问题,放弃才是。正是因为蓝方们的存在,让我们感到,中国还有希望。谢谢你们!

 

@ 涛小淘

蓝方给我的印象是那么瘦瘦小小的美丽姑娘,在做一件非常大并且很有理想又惠及他人的事情,让我感受到了她内心强大的力量。想给她一个大大的赞。

 

蓝方提到的独立思辨的能力,确实是我们众多普通人需要改善和提升的。她在她的分享中提到的TWO wrong 的观点,我也有再反思和思考。

 

蓝方不仅提到了她倡导的观念还在传授大家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讲道理方面,她告诉我们:

首先,态度很重要,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内讲道理。

其次,要讲究技能,从如何区分事实及如何讲出自己的观点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也强调要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试着去接受相反的观念。不断的去锻炼说理和论证的过程,能够让我们更加具有独立自由的思想和人格。

 

她的 C 计划也真的超级棒,能够分门别类、“因材施教”。最让我感动的部分,是有针对义务教育中的老师的思辨方面的培训。老师成长了,就会把更多的收获带入到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就能获益。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到老师们的再成长。

 

最后也谈一点我个人的感受:现在我们周围为什么那么多的网络暴力?为什么会有以暴制暴?大家为什么都在寻求“即时的满足感与收获”?我们的生活和教育中缺失了什么,让我们不能够去等待、去理性的思索、去理智的建议?这些可能不仅仅是某一方面做好了就能解决的。当然,也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去努力。

 

@ 刘雯

听完蓝方姐姐的分享,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瘦瘦小小温柔知性的女生具有如此平静而强大的力量、逻辑思辨的力量,时时冲击着我的脑袋和内心。

 

看直播的过程中想起前段时间和做纪录片的好朋友的一个讨论,关于传统纸媒的衰退、公众号等流媒体盛行之下出现的一些问题。

 

传统纸媒时代,对于新闻的报道是相对更加客观,对于观点的阐述也更加谨慎,一定程度上报纸更多的是呈现和传递“客观的事实”,当然也会经过严格的审核。当下公众号等流媒体的盛行降低了信息传播的门槛,这本是好事,却也存在风险,如前段时间出现的“咪蒙风波”。事实和观点的混淆视听,加上网络暴力,其毁灭性不可估量和无视。

 

在当下,思辨、说理论证、critical thinking 的能力变得格外重要,它并非是“和你我的生活毫不相关的事情”。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简单获取信息的门槛和成本也极大降低,但是怎么去区分“事实和观点”、怎么去拥有信息源意识和判断查证信息真伪的能力、怎么去多角度看待问题、寻求全面证据,从而真正的做到自主论证,探求事实的真相,是如此的重要。

 

我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充满了“判断”和“改变”,这并不是离我们很远的事情,而我们正在其中。

 

“改变,源于思辨。”感谢蓝方姐姐和她的伙伴们把这样棒的思辨能力传授给大家,向这种“试着来,一点点去做”的不容易和坚毅致敬!就像付紫璇同学说的“作为一个年轻人,我们身上所肩负的是青年人的社会担当和公共意识”。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奴隶社会(ID:nulishehui)不端不装有梦有趣的原创文字,听现实的理想主义者讲自己的故事。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