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魚老師的音樂教學
小魚老師的音樂教學

我是小魚老師,研究鈴木博士的母語式教學法多年。 因在教學的過程裡,有許多珍貴的觀察與反思,於是興起將它記錄下來的念頭。 也希望透過書寫,釐清些想深入了解音樂學習的家長們心中的疑問。 所謂教學相長,也正因這樣的開放探究讓親師雙方都受益。 教育是百年大業,但需要的環境人人責無旁貸。 期待與您相識,齊心透過音樂培育孩子美好的人格。 有天我們灑下的種子,一定會在某個合適的時刻,長出屬於它自己的樣子。

學音樂,如何才能把譜看得更好?

一般人可能認為學樂器=學音樂,而學音樂=學看譜,所以學了樂器看得懂譜後,學音樂就等於這樣了。

但音樂學習真可被簡化為幾個等號就可理解的問題嗎?

其實音樂是包含許多面向的,絕不單單僅止於看到譜再用樂器把聲音發出來而已。

除了視譜能力之外、對音色的分辨與控制,樂理基礎的概念、(調性、和弦)、合奏的能力、古典音樂發展的各個時期背景,創作手法,音樂家的故事及鑑賞能力等,都是能更深入接觸音樂不可或缺的探索。

不過以上提及的各種面向,以最廣為人知的能力來說,的確直指看譜

會不會看譜在音樂學習上的確是非常重要的事!

(它的角色可想成早期沒受過教育的阿嬤,說話溝通沒問題,但不識字就可能為自己帶來些麻煩。)

小魚老師的樂理團體班

既然看譜如此重要,那到底要怎樣才能學會看譜呢?

是擺出五線譜上面所有音的位置,讓孩子死背?或是有更好的方式?

又要到達怎樣程度才算有把譜看好呢?

是只要把音跟節奏都彈對就好,其他不管。還是最好邊彈就能邊感受到音樂的流動?


我用語言學習的方式來舉例好了,

例如, 今天有一本英文書:

「Brown bear, Brown bear,what can you see?」

「I see a xxx looking at me」

繪本裡這兩句話會不斷地重複出現。

在講這個故事時,孩子除了能大量熟悉語感及語法外,在邊唸邊指文字的同時,他們也會把聲音直接連結到文字上。所以同一時間裡,他們學會了單字(看久了真的會認得)、語法,也產生對這個語言的好感(喜歡聽故事),甚至是對閱讀的喜愛。

因為這樣的學習方式是透過直覺,而非死記。若可大量長時間暴露在這種環境裡,孩子在這門語言的能力,可想而知是得到全面性的發展。

另外, 在說故事的同時, 若想吸引孩子進入故事裡, 相信大家不會只是照本宣科把文字一字不漏的念出來而已。若唱作俱佳, 聲調能配和著故事情境, 相信孩子絕對會愛上聽故事甚至閱讀這件事 !


那如果大家也贊同上述的例子,我們現在就把這樣的學習方式,完整對應到音樂的學習上:

例如, 今天有一首民謠:「瑪麗的小羊」

Mi· ReDo Re Mi Mi Mi - Re Re Re - Mi Sol Sol -

Mi· ReDo Re Mi Mi Mi - Re ReRe Mi Re Do - - -

這首歌旋律輕快簡短,若孩子在學這首樂曲前,已將此曲旋律琅琅上口,孩子除了已掌握住了音高與節奏的變化外,在邊唱邊指樂譜的同時,他們也會把聲音直接連結到音符上。

所以同一時間裡,他們直覺連結了聲音與音樂符號的相關性。也因為發現原來我唱出來的聲音是這樣被記錄下來的呀,進而產生對樂譜的好感。有了這層好感,她們對符號的接受度提高,就更願意在讀譜上下功夫。長期累積下來,不論是在音樂能力或自信心的提升都有莫大幫助,對音樂的喜愛也更深植於心。

也就是說,

我們用已知的曲子導出相對應的符號,直覺地對應連結,不需解釋就能理解應用,且運用的同時,音樂性自然流露。

<熟讀的繪本=已知的曲子/文字=音樂符號/說書的語調=音樂性>

我們最終的盼望是, 孩子彈琴的時候, 眼睛看到音樂符號, 是同時能在耳裡聽見聲音, 且那個聲音已帶有感受性了。而這一層層的能力, 還要能同時間不假思索的表現出來。


談何容易呀 ! 這關乎太多面向的能力整合了 !

所有的卡關都會造成困難,所以我們要訓練孩子 : 耳朵好, 肢體好, 看譜也要好才行 !

想要到達這個階段只能慢工出細活, 不只個別課上的學習, 若有團體的活動來協助更能刺激連結。所以我們的樂理團體班最重要的目的在於:

「創造音樂語言符號的環境。」

我期待讓所有的吸收都是自然的。

自然的對應出符號在音樂裡該有的聲音, 自然的結合所有音樂元素 !

小魚老師的樂理團體班

只是這個引導過程並不容易。我們早已習慣直接告訴孩子答案讓其背誦記憶,而非讓孩子自己去發現。孩子也習慣被動學習,鮮少透過感官觀察,只等待指令行事。想改善這種學習模式得要長時間泡在刻意創造的環境裡才能獲得。一旦內化成功, 即與短時間死背所得到的快速暫時性成果差距甚遠。

(就像妳不可能期望唸完一次brown bear繪本後,認為孩子已經能背寫出書本裡的單字,或著已經懂得疑問句要倒裝的概念吧 ! )

再搭上每周持續進行的個別課,老師在其間不斷的引導孩子聽出美妙的聲音,教會他們如何使用肢體正確觸鍵,並用耳朵不斷的修正到最好。

於是團體課與個別課兩者相輔相成,遂始完整。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