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
皮皮

馬來西亞90後 喜歡寫日常

關於上一段戀情的檢討

我對於上一段戀情耿耿於懷,然後我和自己開起了檢討會。

我覺得自己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内喜歡上一個人,是個值得探討的事情,畢竟我活了20多年,第一次有這種反應,感覺之前自己喜歡過的人都不是真的喜歡了,而是荷爾蒙在喜歡。

先聲明對方并不是大帥哥,至少我第一眼看見他并沒有想入非非和嬌羞的感覺,所以這次我喜歡的并不是一個皮囊。


寫寫我覺得我陷入這段感情的幾個致命要點。

  • 對方與我有著同個學術領域

我忽然覺得能找到有共鳴的人一起討論事情是很棒的。其實我很少會特地説出自己喜歡的事情,但是無意間還是會說一點點,然後那個無意間對方剛好釋放出那段共鳴,呐,頻率對上了。

比如説,如果我和他在一起了,我們一起手牽手到紅樹林玩泥巴采集樣本,想想就覺得開心(?

喜歡“髒髒”的大自然的人,真的好少。

  • 我被關注細節的時候很容易傾心

那時候我讀著手機上的電子書,後來他看著我,我看著他,他説,集合了噢。

然後還有一次他在洗手盆洗著鍋子,那時候我的手都是沙子(在海邊幹活來著),想在洗手盆接肥皂洗手。他洗鍋子洗一半卻讓我洗手,後來他説,你的手臂上都是沙子呢,去那邊(戶外水龍頭)洗乾净吧。乍聼之下對方是嫌棄我骯髒所以叫我離開對不對,可是當下他的語氣真的非常溫柔。

還有其他我説不上來的小事,互動不多,但都很精準。

我會喜歡關注我的細節的人,也許是感覺到對方釋放的一種信號。就是對方關注了我,我會覺得對方有可能喜歡我才會這樣。一方面,我覺得喜歡上已經喜歡上我的人,成功幾率會比較高,就一種你來我往的交流。

那,萬一對方就是爲了和人交流,所以一向來就很擅長注意細節呢?所以要辨認自己在他眼裏是不是特別的那個,但是我們的交流時間太短了,我沒辦法察覺這方面。

後知後覺才發現他有女朋友,所以一切推翻,推得乾乾净净。

  • 我對未知極度樂觀

説難聼點是我對未來沒有想很多。對方是馬來人,如果真的事成了,我跟他能在一起,共結連理的活,我是要改名換姓和換宗教的。我甚至覺得,能開啓另一個世界的大門也不錯。

能遇到對的人真的非常難得,我覺得這些算小事,不值得計較。


我在喜歡他和發現他有女朋友的期間,一共是14天。這14天,説實在的,我的心情真的好到爆炸,看來我對自己找到喜歡的人這回事,真的挺開心的呢。雖然在這之前,我對尋找伴侶這回事并不上心。

這種事情,真的可遇不可求。

因爲非常地可遇不可求,我理解當中的難能可貴,我在發現他有女朋友后,之前有多開心,之後就有多傷心,我可以呆在昏暗的房間一個下午,思考這段錯過的意義。


檢視自己在追求感情和樣子,很覺得神奇,我之前也沒有做過這事。

我分析自己喜歡對方的原因,然後在發現他有女朋友后就立馬止住,很快地就能收拾。但是事後我遇見他的時候,我的心情是雀躍的。好卑微,注定等不到回應。

我在想自己喜歡上對方是不是我期望對方能給我什麽?那些對方能給我的,我自己能否給予自己?要是我欣賞的那些對方的優點消失了,我還會喜歡他嗎?

只是自己單方面在想這些東西有點燒腦呢。先姑且不理對方的優點消失這個事情,因爲目前我也沒機會跟他在一起,所以之後的關係怎樣發展,現在的我去想也沒什麽卵用。

先從自己的角度開始想,我是不是在期望對方能給我什麽?我的背後還是哪裏,雙手觸及不到的地方,是不是有個洞,自己補不了,需要另一個人來幫忙?

我自認我的家長不是很關心孩子,他們不願意在孩子身上花多餘的錢,就是吃穿住行都沒問題就行了,可能那時候窮吧。可是,對於孩子的情緒,他們也不聞不問。其實他們的工作沒有多忙碌,就是他們沒花時間好好看一下他們的孩子們,究竟是些什麽性格的人,然後要如何對症下藥,讓孩子們有更好的發展。

外婆家在很遠,要駕車一整天,然後一年只會過去一次,在學校放大假的時候。那時候小學吧,每次從外婆家回來后,我都會哭,但是我躲起來哭,我捨不得外婆,我還想在外婆家多待一陣子。

有一次我吃飯吃到一半,眼淚滾了出來,結果被家長罵,説我邊吃飯邊哭,很晦氣。他們沒有問我哭的原因,可能覺得小孩子就是愛哭的。

寫到這邊我都鼻酸,唉。

中學后很常去朋友家溜達,發現他們家的氣氛,真的很不同。我朋友有段時間心情低落,把微信頭像換成一張黑圖,他的爸爸還會來問她怎麽了,然後開導她,最後她又換回了之前彩色的頭像。

我的家長……?

在最需要關心的那段時間沒有被關心,我那時候的心靈慰藉就是看書,但他們反對我的愛好需要花錢,不給我買多餘的書,一個月只能買一本,可是真的不夠,後來我把圖書館的中文書都看過了,有的我還看了兩次;認識或者不認識的人,我也曾硬著頭皮去借書。長大了覺得,看書不是很棒的事情嗎,可是不被貧窮鼓勵。

難聽點就是家長不怎麽理會孩子的身心靈發展,但是他們的教育也非常放養式,課業成績考好,然後做些不花錢的事情就好了。朋友有門禁,可是我沒有;朋友出門每隔一小時就會接到父母的電話關心,可是我沒有。總之,一身輕啊。

家裏並沒有什麽負擔,沒有家族企業,也沒有要爭房地產,我無牽無挂地選了我喜歡的專業,然後跑到了離家很遠的地方上大學。

可是,這個時候,父母寂寞了就會打電話給我,而我的雖然嘴上是和他們説著話,但是很想結束對話。事情在循環啊。

我已經不把期望放在父母的身上了,我好像愛不了我的父母,但是我之後工作了肯定會給他們錢。怎麽我變得那麽恐怖。然後我也不喜歡回家,我甘願在大學裏面呆著我也不要回家。回家了我壓力好大,因爲父母感情不合,其中一方有外遇,然後他們年邁了,需要陪伴,聊天很喜歡聊政治(我對政治非常無感),聊今天covid有幾個case,聊聊過很多次的事情,不喜歡看書,只喜歡玩手機。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我的童年時開心的,但是我現在看回去,我覺得缺了很多東西。

是啦,不要跟別人比較。但是這個不是跟別人比較出來得到的結論,是應該要有的東西缺不在,那個洞一直都在。現在我能照顧好我自己,但是父母卻把他們的空虛擺在我眼前想叫我處理。我沒有逼自己把孝心生出來。

説了這麽多,其實就是想找一個能關心我情緒的人,但是現在我能自己處理情緒,就像現在這樣,如果能有個人來陪我,那更好。


檢視到最後還是回到自己凹進去的地方,對嘛,向外的尋求的目的就是爲了彌補自己内在的缺憾。

我還是會喜歡人,但是不會在對方身上期待什麽。就把自己弄得圓潤了,其他的都是畫龍點睛。無論未來的伴侶存不存在,最重要的還是把自己先搞好呢。

就這樣,今天劈里啪啦寫了一小時半。

祝你愉快 :)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