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信
周信

哲学专业的基督徒

基督教与柏拉图主义

这幅画是贝诺佐·戈佐利的《圣托马斯·阿奎那的凯旋》,现藏于卢浮宫。图画正上方是耶稣和众门徒,中间剃头的僧侣便是阿奎那,他的左右分别是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而趴在他们下方趴着的的是阿拉伯哲学家阿威罗伊。表现的是基督教的圣托马斯·阿奎那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帮助下战胜了伊斯兰教的阿威罗伊。

为什么一副基督教的宗教绘画要出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异教徒作为正面人物?这不得不提到基督教与希腊文化的历史渊源。有人把基督教影响下的西方文化称为两希文明,是受希伯来和希腊文化影响而产生的。《圣经》旧约是由希伯来文写成,新约是由希腊文写成。可见基督教的文化传统是由这两大主要支柱构成。《圣经》保罗也特别说到了:犹太人是要神迹,希腊人是求智慧,(哥林多前书 1:22 和合本) 基督教正是受要神迹的犹太人和求智慧的希腊人两种文化的影响下而产生。

在《圣经》中有提到过希腊人的哲学家:还有以彼古罗和斯多亚两门的学士,与他争论。有的说:“这胡言乱语的要说什么?”有的说:“他似乎是传说外邦鬼神的。”这话是因保罗传讲耶稣与复活的道。(使徒行传 17:18 和合本) 按照我们现在更常用的翻译,彼古罗是伊壁鸠鲁,斯多亚是斯多葛。使徒保罗在雅典城内宣讲福音却遭到了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葛学派的蔑视。因为伊壁鸠鲁主义是无神论的,而斯多葛学派的神和亚伯拉罕系宗教中的神不一样。在日后与基督教产生巨大共鸣的只有柏拉图这一系的哲学。

柏拉图作过一个比喻:一群人被困在一个洞穴里,手脚被捆住,只能看到面前洞壁的光影,如同皮影戏一般。因为这群人从小到大就生活在这个洞穴中,就以为这些光影便是全世界。碰巧有一个人脱离了束缚,到洞穴外边看到了阳光下的世界,才发现自己所经历的光影世界是假的,洞穴外的世界才是真实的。这个洞穴之喻大致可以表示柏拉图主义的内涵,柏拉图相信有一个绝对永恒、不变、完美的理念世界,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诸多对象是这个世界不完美的复制品,就好像真实物体投射下的光影。并且柏拉图认为最高的理念是善的理念,这个理念是超越一切的存在。

公元3世纪,普罗提诺又在柏拉图主义里,加入了神秘主义元素,建立新柏拉图主义。新柏拉图主义者认为新柏拉图主义认为,世界有两极,一端是被称为“上帝”的神圣之光,另一端则是完全的黑暗。但新柏拉图主义也相信,完全的黑暗并不存在,只是缺乏亮光而已。世间唯一存在的就是上帝,照耀着神圣之光,但就像光线会逐渐变弱,神圣之光也无法普照整个世界。普罗提诺认为,灵魂受到神圣之光的照耀,物质则位于那光照不到的黑暗世界,而柏拉图所提出的自然界的“形式”则微微受到神圣之光的照耀。该哲学思想很快就被早期教父们吸收利用,彻底的影响了今后教会的历史。最著名的教父奥古斯丁提到过自己以前在没有学过柏拉图哲学的时候读《圣经》感到很荒谬,在学完柏拉图哲学后读《圣经》才发现这都是真理。

基督教的教义很容易的与柏拉图主义哲学结合起来,都相信我们所生活的此岸世界并非是真实的世界,只有那个彼岸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柏拉图把彼岸世界表述为理念世界,基督徒把彼岸世界表述为神的国。也就是说,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并非我们的全部,我们只是在世寄居。一个人如果相信绝对真与善的存在,便会毅然决然的扛起十字架去前往那里。至善并不以现实为归宿,而是以上帝为归宿。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