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裏的人
墻裏的人

進擊的巨人,艾爾迪亞帝國人

刺眼的感恩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陈庆港摄


十年间,想要平复汶川地震带给人们的伤痛,我们说的已经足够多了,以致于十年纪念之时,我觉得,沉默反倒更是一种最好的纪念。

毕竟,八万多人的逝去,是一件太过于悲伤的事情了。

本应该是最好的纪念日,却总有一些异样让人觉得不适。

譬如,所谓的感恩日。

遭受重创的土地和人民,为什么在十年后需要感恩?

我不理解,也不愿意去理解。

如果你把这个词套用到一些情境中,恐怕你也会发现其中的异样。

失去孩子的母亲在感恩,失去妻子的男人在感恩,失去家园的人们在感恩。

倘若你是地震的亲历者,十年纪念的今天,你会不会用感恩这个词?

再问问一下自己,感恩这个词,真的适合今天吗?

当然,这样吊诡的现象,已经出现了很久很久了。

现在说来,大家可能都有些遗忘了。

十年前,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王兆山的一首江城子,让人从上到下,由内到外恶心了一遍。


天灾难避死何诉,

主席唤,总理呼,

党疼国爱,声声入废墟。

十三亿人共一哭,

纵做鬼,也幸福。

银鹰战车救雏犊,

左军叔,右警姑,

民族大爱,亲历死也足。

只盼坟前有屏幕,

看奥运,同欢呼。

十年过去了,看到这样恶心的文字,我依旧尴尬癌一阵阵,以致于不愿多费唇舌讽刺他。

只是,感受到民族大爱的王先生,你怎么不去亲自死一死呢?

昨天推送的文,我写道:关于地震十年的纪念基调已经早早被定下。媒体和我们,可能都不会有足够的空间去深刻回顾十年前的残忍经历。

世界喜欢用突如其来的残酷,中断人们本来的享乐与愉悦,让人们重新开始思考与自省,而不是让我们陷入廉价的感动之中。

有时候,痛苦才是前进的动力,而面对缺乏共识的社会,麻木的感动到底能为我们带来多大的进步呢?

多难兴邦,要的是我们铭记灾难给予的教训和经验,在灾难的废墟之上写下无谓的赞歌,大可不必了。

而如同下面这样的新闻标题,我希望在下一个十年,能够不再出现。

我们奋力遗忘,是为了未来更好的生活,但没有一个人能够妄言伤痕不再,绿水青山之下,那一片曾经疮痍的大地更值得我们铭记。

原文写于2018-05-12

我是生活在墙内热爱写作的自由主义者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欢迎拍拍手。

我会慢慢把墙内的文章搬运过来,在这里重新开启我没有自我审查的写作。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