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MattersAMAhost
ExMattersAMAhost

【今晚十點 在線問答】台灣新南向:留學泰國的奇幻旅程

就台灣人的一般印象而言,「留學」理所當然等同於「往經濟發達國家流動」。幾十年來,除了一直是主要去向的美國,英國、澳洲是其次比較多人會考慮的地方,非英語系的國家主要是法國、德國,但人數都已經不多,其他國家則更少了。

亞洲地區,除了日、韓(中國和香港的情況比較特殊),幾乎從來不在我們的留學想像之內。東南亞?刻板印象總會告訴你:那是外籍移工和婚姻移民來的地方,沒什麼好去學習的。

即使從十多年前開始,某些研究領域裡,新加坡的大學正在快速崛起,但實際上會動念想到那裡深造的台灣人,還是少之又少(@萬宗綸是其中一位),就算去了,也會受到當地的氛圍影響,多半還是放眼整個英語世界。

2016年蔡英文政府上台,為了宣示在經濟上「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試圖減低跟中國的連帶,提出了所謂的「新南向」政策,呼應九零年代曾經有過的口號,再次鼓勵台資/台商,開發東南亞市場,或直接前往東南亞地區發展。

一時之間,東南亞成了新顯學。政府各部門都為了「響應」新南向,推出各式各樣的計畫項目。社會上對東南亞的討論度似乎也稍微打開了一些,從過去看不上、看不起,到現在主流思維經常會強調:東南亞的資源如何豐富、市場如何廣大,以及經濟前景如何看好云云。

然而,經過了一年多,新南向已自我證成是一個目標、方法都欠明確的鬆散框架。尤其當中國的人和錢在東南亞早已進出多時,「一帶一路」出台之後更如風火,台灣很快就意識到往南走也無法繞開中國,加上東南亞的經濟發現與產業現況已跟二十多年前大不相同,今時今日要在這裡開拓彊土,根本的考驗還是兩岸關係,以及本地經濟如何紮實轉型。

種種原因,都導致了新南向顯得有些虎頭蛇尾。去年底,台灣總統府已關閉了原本統籌這項政策的特別辦公室,美其名為相關工作已分散到各部會單位去推動,實際上就是承認玩不出新把戲,原本想像的全面作戰,如今必須縮小到幾個比較可能的突破點上去打游擊。

不過,若要說這項政策完全沒有留下什麼實質的建樹或有趣的成果,倒也太過嚴厲。

高等教育,就是其中一個還值得持續觀察的領域。除了台灣的大學有沒有可能從東南亞找到另類的經營之道,台灣的新世代能不能在受教育階段,就跟東南亞建立比較緊密的關係,也仍然是一個值得探索的方向。

2017年台灣教育部的公費留學考試,因應新南向增設了赴東南亞國家留學的專門名額,我們今晚在線問答的主角許純鎰(@純鎰),就是第一批新南向公費留學的受獎人之一。

純鎰目前是泰國第一學府朱拉隆功大學(Chulalongkorn University/จุฬาลงกรณ์มหาวิทยาลัย)泰國研究中心的碩士研究生。他是一位地理學家,同時也是一位中學地理老師。

他過去在台灣大學地理學系碩士班的畢業論文,曾經得到2016台灣東南亞學會優秀碩士論文獎,研究的是泰國北部清萊府的茶產業,特別是美斯樂(Mae Salong/แม่สลอง)這個以國民政府軍隊遺民(也就是台灣人熟悉的「孤軍」後裔)為主的邊境華人小鎮如何成為一處茶鄉

因為這個研究,純鎰必須經常性地前往泰北,也開始學習泰語。取得台大的碩士學位之後,尚未打定主意是否繼續深造的他,沒有選擇前往歐美,而是藉由新南向獎學金的機會,回到了泰國,想更貼近地認識這個國家。

跟純鎰同期,Matters上的另一位夥伴@黃嬿庭 也是同一批領取新南向獎學金到朱拉隆功大學深造的台灣留學生。認識他們以來,我一直對台灣的「泰國通」這個小圈圈裡的人際網絡與互動關係感到興趣盎然,而從他們身上,我也直接或間接地學習到了非常多過去無從知曉的泰國歷史、文化與社會現況。

留學泰國,對絕大多數的台灣人來說,至今仍是一個非常不尋常的選擇。但也正因為做了這個選擇,這群年輕人在一個通常只會出現在台灣人旅遊話題的亞洲大城市裡,看到了真實的當代泰國,也不預期地遇見了許多「中國」。多重的碰撞,經常讓他們產生有趣的反思,這也是今天晚上純鎰將會跟大家分享的重點之一。

或許因為受過課堂教學的專業訓練,純鎰是一個非常好聊天、非常能說故事的人。今天晚上十點,請務必不要錯過認識這位風趣台灣人的大好機會!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