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兽爱智慧
野兽爱智慧

阅读·实修·转化

495 郝海东 叶钊颖:我们的下半场

野兽按:2020年6月4日这个纪念日,墙内一片静悄悄,微信群里最大的新闻来自郝海东。

北京时间6月4日,前中国足球名将郝海东在郭文贵、班农等人主导的“新中国联邦”建国行动中以“中文宣讲人”身份出镜,宣读了近半小时的“新中国联邦宣言”,郝海东的妻子叶钊颖也在节目中现身。

郝海东宣读“新中国联邦”建国宣言


郝海东“宣言”内容发布后不久,其微博个人账号即遭封锁,在被封之前微博粉丝数量接近770万。


在新浪微博搜索“郝海东”反馈的所有结果,相关评论功能均被关闭。



目前,与“郝海东”及家人相关的国内媒体报道,正大量被删除,疑似有统一的官方指令下达。


体坛周报发布声明严厉谴责郝海东的“错误言论”,并宣布停止对郝海东的一切报道。

【真理部】前中国男足运动员郝海东在海外社交媒体发表颠覆国家言论

前中国男足运动员郝海东在海外社交媒体发表颠覆国家言论,属严重政治事件。所有媒体平台一律删除有关信息,搜索设一级敏感词,关闭郝海东在所有互动平台上的账号,严格清理评论。

【“真理部”是网民对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和其下属的各省宣传部,以及中共中央网信办,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文明办,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出版总署,文化部等一系列言论出版审查机构的总称。】


郝海东叶钊颖 我们的下半场

一个是极具人气和话题性的“亚洲第一前锋”,一个是被称为女子羽毛球教科书的世界冠军,离开赛场,步入人生下半场后,选择投身慢行业

“如果只有金牌,只有冠军,没有人的成长,没有体育运动对孩子对年轻人特有的教育,甚至最后扭曲到为了金牌失去健康,这些就毫无意义”

郝海东叶钊颖夫妇俩在农场 图 / 本刊记者 梁辰


49岁的郝海东从车上下来,瘦削挺拔,握手有力。

叶钊颖锁好车,也随后下车。

距离青岛市区一个多小时车程的福润泽农场,对于第一次去的人来说,并不是太好找。车开到村子尽头,眼看着前面就没有路了,右手边一条小路通往田地之间,拐进去再走一段,正疑心是否走错,农场大门忽然出现。两百多亩田地足有18个足球场大,一眼望不到头,黄豆、土豆、玉米、红葱……各类有机农作物生机勃勃,网上流传甚广的那张郝海东和叶钊颖站在田间的合影以超大尺寸立在宣传栏里,到了!

农场官方微博发布了郝海东叶钊颖夫妇回青岛省亲并造访农场的消息后,有粉丝评论说,“你从最好赚钱的行业折腾到最难赚钱最苦的行业”,还配上了一个擦汗的表情。也有粉丝留言说,“农业,比足球还不好混。特别希望您炮轰一下农业里的黑幕。”

在去农场采访他们之前,我留意到湖北省大冶市市委宣传部官方微博“大冶发布”推送的一条微博,郝海东、叶钊颖7月2日与大冶市政府签署了合作协议,依托大冶尹家湖中、小学,面向社会招收九年制义务教学阶段适龄学生,让孩子可以“不离开社会、不离开家庭、不离开学校”接受专业足球和羽毛球培训。

基层体育培训,又是一个耗时长、投入久、见效缓的领域。

一个是极具人气和话题性的“亚洲第一前锋”,一个是被称为女子羽毛球教科书的世界冠军,离开赛场,步入人生下半场后,为什么选择投身慢行业?

“我恰恰觉得这两件事情是我自己认可、可以一直去做并且可以控制的事情,这个跟投资回报的效率没有关系,而是价值观。”郝海东拉着叶钊颖从果园转到菜地,摘下杏子就往嘴里放,广告语听起来很实在,“我们农场不用农药,放心吃,哎呀,这杏儿有的不是太甜哈……”

趁着在玉米地摘下的那一抱苞米在厨房大锅里咕嘟的功夫,夫妇俩换了一身正装,接受《南方人物周刊》独家专访——没错,“中国足球终于喜迎世界冠军”,5月8日,郝海东与叶钊颖登记结婚了——坐在我面前的这对传奇体育人,是一幅中国体育的完整图景,一边是奥运夺金优势项目,一边是体育市场化职业化的代表。无论是谈竞技还是聊人生,他们都是理想的谈话对象。

郝海东、叶钊颖夫妇接受本刊独家专访 图/本刊记者 梁辰


“小叶特别懂我”

采访前我们提醒郝海东夫妇稍微注意着装,其实只是根据过往采访体育人的经验,希望他们不要过于随意休闲。没想到他俩从田间地头回来后,又换了一身行头出现在农场办公室,叶钊颖一身白色休闲装看上去娴静秀美,郝海东则是一身黑色正装西服,用他的话说“加起来不到一百岁”的这对新人简直可以称得上惊艳。

郝海东对自己外形的要求,从绝不肯让麦克风和连接线随意破坏造型上就可以看得出来,足足“搏斗”了五分钟,最靠近空调的他头上甚至还冒了一层薄汗,“干嘛要从衬衫里面穿过去啊,你这个方法不对……”他抱怨叶钊颖给他的建议造成了耽延。

“别着急别着急,”叶钊颖忍着笑,温柔地帮他调整, “好了好了,这不就好了吗?”别以为郝海东对自己的小情绪毫无知觉,实际上他非常清楚对方无时不在的包容,“我特别感谢小叶,她特别懂我,也特别包容我。”

“他说话的方式比较直接,有时候让人听起来不舒服,但是你细想,很多问题上他说的是对的。”叶钊颖说如果两人都还是现役运动员,一个中国男足队员跑到乒羽这样的金牌大项指点江山,将传统优势项目所有的功绩归结为“专业打业余”,“那我跟他肯定会吵起来的。”

2018年,挂拍18年的叶钊颖在郝海东的鼓励下,重新恢复体能、步伐,拿起球拍,以44岁高龄在西班牙出战羽毛球西甲联赛。

“谁说一定要拿奖才能打比赛,或者是必须挣大钱?你有这个运动能力,为什么不去玩?”叶钊颖退役后变身超级运动家,玩一样精通一样——网球水平在文体明星中数一数二;高尔夫持外卡参加过职业比赛;还曾经成功登顶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为了储备登山的体能,她练起了长跑,跟沙宝亮、孙楠一起创办了“YES跑团”,吸引了包括郝海东在内的一众文体明星加入马拉松运动。

唯独没有想过拿起羽毛球拍复出,郝海东的一番话让她去掉了“偶像包袱”,重新回到曾经带给她职业荣耀的球场,像享受其他运动一样,“享受羽毛球”。

叶钊颖年少成名,16岁拿下世界青少年羽毛球赛女单冠军,进入国家队后成为她那个时代的“女单一姐”,1995-1998年曾八次位列国际羽联女子单打世界排名第一。2000年,她在悉尼奥运会后宣布退役,时年仅仅26岁,郝海东至今为她感到惋惜,“那个年龄其实是一个运动员最好的时候。”

中国羽毛球前总教练李永波曾在央视采访中亲口证实,悉尼奥运会他要求叶钊颖在半决赛让球给龚智超,以减少龚智超的体力消耗,确保其在女单决赛中战胜外国对手。

“很多人一直为我抱不平,或是感到惋惜,后来我接受采访,记者们也一直把我往那种悲情的方向去描述,”叶钊颖笑起来眉眼弯弯,“其实在我这儿,这些早就过去了。人生没有十全十美,十全九美已经很好了。”

1999年4月11日,日本羽毛球公开赛女单决赛,叶钊颖击败龚智超夺得冠军


退役后,她去清华大学读书,一口气读了五年,拿下了硕士学位,读完之后也没有选择回到体制内工作,“我就想要自由,自由是最好的。”

2016年,郝海东因为退役后应酬太多,身体状况差了很多,他拿起了网球拍开始锻炼,结识了叶钊颖。那时候他已经跟前妻办理离婚手续两年,而叶钊颖早已结束第一段婚姻,自己带着女儿生活。“我们都有运动能力,一起运动,体育增进了彼此的了解。”

“我喜欢简单的生活,像他这样有什么直说的人,让人信任、放心,反而那些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太复杂了。”三个半小时的专访中,叶钊颖多数时候是个温柔的倾听者,她笑盈盈地看着郝海东发表自己对足球运动的见解和对竞技体制的批评,时不时会跟坐在对面的我悄悄交换眼神——多数是表示赞许,有时候也可以理解为“呵呵”。

“我们的观点其实是差不多的,只是表达方式不同,我不认为说能解决什么问题,索性就眼不见心不烦,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好了。”

“你说我炮轰谁了?”

十多年来,郝海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持的立场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但人们对这位“亚洲第一前锋”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临门一脚”——他强烈的权利意识和对政绩足球的尖锐批评。

对于郝海东来说,叶钊颖这样的听众实在太少了——既能够深度认同他的立场,又能够包容他过于尖锐的语气。

“你只要拿金牌,干什么都没人管”,类似这样的夸张使得他的态度常常盖过了他的观点,媒体采访他时,往往期待的也是他语出惊人,用一位体育记者的话说,“随便说一句都可以做标题。”

他被称为“郝大炮”,有人赞叹他“敢于说话”,但也有人说他的批评不具建设性,“为了批评而批评,对中国足球并没有什么好处。”

一开始他非常不喜欢“郝大炮”这个称呼,但既然大家喜欢这么叫,他索性参与了一档脱口秀节目,节目名字就叫“郝大炮”,“利用这样的机会,好好表达一下,把自己想表达的完整地说出来。”

他像个老干部一样,出现在那样一个试图在轻快、娱乐的氛围中讨论足球的节目里,义正辞严,直接导致每一集都以喧闹开头,以深刻结尾。“开启民智”,他一脸严肃地说这是他忍耐着嬉闹做那个节目的初衷。

“我坦坦荡荡,说出我真实的看法,没骂人,没侮辱人……对一个事物有判断,有自我的看法,你不能不让我表达吧?我说的是对是错,那是仁者见仁是吧?但是你不能不让人说话。”

他特别尊重的是“专业性”,也渴望自己在足球项目上的专业性被尊重和理解,但这似乎已经成了“中国足球从业者”(郝海东常这样自称)的奢望。郝海东在八一队的启蒙教练刘国江今年已经80岁了,老先生说他出门从不说自己是搞足球的,“我就说自己是名退休老军人,因为一说是足球教练,那旁边的人就要说了,‘中国足球怎么就搞不上去呢?’‘13亿人里,怎么就选不出11个踢球的?’……”

这样的问题,在师徒看来,其实都是极其不专业的发问,没法从专业的角度来讨论。郝海东不像刘指导那么隐忍,一开口舌尖就卷起风暴,“我们还是自行车大国呢,那么多骑自行车的,怎么没出一个环法冠军?”

出于对专业性的捍卫,他对足协和球迷都不客气,自然,也有人对他不客气,虽然曾被网友票选为“中国足协主席”,但他知道自己永远不可能成为“坐在那里开会讨论并决定中国足球未来的人”,而网友,无论他说什么,永远可以在他的微博下面绕回到一个问题上,“东哥,C罗到底还能火多久?”

在《郝大炮》那个节目里,我被他回答球迷网上提问时的执拗逗乐了,但也佩服他的认真。有球迷对时任国足主帅调配人员提出疑义,他板着脸,毫不客气,“这是主教练的权利,球迷和其他人都没资格说三道四。主教练也不可能按照球迷的想法要求,配置国家队人员名单。”

谈论中国足坛里是否有“球霸”时,他对同行的尊重和体恤溢于言表,“你不在其中,永远理解不了身在其中之人的心情。”在他看来,没有所谓的“球霸”,职业球员只是一批以踢球为职业的普通人,“都有老婆孩子要养活,你半年不拿薪水,甚至收张白条,你也忍受不了。”

“你说我炮轰谁了?”他反问我,“说几句实话,怎么就成了炮轰?我凡事只是希望有常识、有逻辑,怎么就成了离经叛道,成了被孤立的少数派?”

他说自己只在意业内行家如何评价自己,“如果说我郝海东是搅屎棍,你去问问历届国家队教练,我是一个职业球员吗?你去问那些外教,他们怎么评价我。”

“都说我炮轰米卢,但是米卢对我的评价是最高的。”他怂一下肩膀,摊开手,“还有其他的几位外教,包括俱乐部主教练,老外可不是只要你能进球,就啥话不说的,你不职业,不在休息室给足他作为主教练的尊重,他们就会把你踢出去。”

“如果说我抨击过什么,那我抨击的就是那些睁眼说瞎话打假球吹黑哨不按照规律来的丑恶现象。那些操纵比赛、败坏从业者、破坏行业的……我跟他们势不两立。”

2002年6月13日,韩日世界杯小组赛中国队与土耳其的比赛中,郝海东带球突破


“我讨厌不能自己做主”

“自由”也是郝海东口中的高频词。这个夏天,“车厘子自由”成了网络热词,而郝海东似乎领先社会一大步,早就实现了“批评自由”。经常有人给他留言说,“佩服你敢于说实话”,他感到不解,“人不就是要真实的表达吗?说几句实话,为什么还需要‘敢于’?”

但别忘了,正如作家加缪所说,“自由固然是令人振奋的,但实践起来也同样是危险的、艰难的。”在“郝大炮”的标签上身之前,郝海东打小养成的性格底色其实是“警醒谨慎”——“郝海东同志”10岁就穿上军装,成为了“八一足球队第八期少年班”最小的队员,“只有赢,你才能从队友中间打出来。”

为了赢(无论是球场上,还是跟比他大的打架),郝海东偷偷加练,“有一次卧推差点没把自己砸死。”“训练完自己加练力量,大家都走了,身边也没人保护,那时候就十一二岁,平时卧推就推10公斤的,那天想试试15公斤的,结果推起来了,劲儿小啊,收不回来,一下子砸在大腿根上……”

刘国江老先生回忆那届成材率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少年班,称郝海东是“最认真的一个”,“刚进队时他颠球20-30个,入队一年,他颠了足足近半场的时间,共计5309次,平均每个月递增400次。”

2012年11月2日,山东青岛,郝海东和刘国江走进青岛校园,推广青少年足球运动


“被淘汰”、“被分配”,以及因为自身或是外部原因导致人生失败,从少年时期开始,郝海东就不允许自己陷入这样的被动里,“没有父母家人帮你,只有你自己,必须格外小心”,他高度自律,对环境也异常敏感,有什么不对劲儿,“闻我都能闻出味儿来。”

“我看到过无数身边的例子,我们一起的,包括比我们老的运动员,一旦你的人生没走好,你会很惨。”

1997年郝海东从八一足球队转会到大连万达,转会费220万,在当时堪称天价。在大连,他和队友五次捧起中国足球甲A联赛冠军奖杯,他个人则在1998赛季创下了甲A时代单赛季18粒进球的纪录。许多人甚至误以为他就是大连人,实际上他的家乡是山东青岛,即便少小离家,骨子里他还是个传统的山东人,这些年接受采访,“不能只顾自己,你得把父母家人、老婆孩子、亲戚朋友都照顾好了”这句话出现的频率也非常高。

女儿郝润涵考上大学后,郝海东感到自己完全卸下了身上的担子,他倍感自由,期待自己在50岁之后活出更为舒展的人生境界。

“一旦我不能自我控制,或者我不能自我做主的时候,我就很讨厌。”

了解中国足球的人会明白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感慨。从1994年代表八一出战甲A首届职业化联赛,到2004年岁末,以“1英镑转会费”从大连实德队转会到英国谢菲尔德联队,郝海东历经了中国足球职业化的万象更新与狂飙突进,他那一代的绿茵名将,被金钱、权谋绊倒的不止一个。

2004年中超元年,时任大连实德主帅科萨开赛第一场打完就请辞,郝海东临危受命,担任主教练兼队员,有张照片定格了那个不平静的非常赛季——34岁的他身穿9号球衣在战术板前布置战术。

2004年5月26日,中超联赛大连实德队主场2-0战胜重庆力帆,郝海东在中场布置作战 图 / 视觉中国


比赛已经完全不再是场上的奔跑和队友间的配合,与客队打完比赛,老板们会张罗两队在一块儿吃饭,“两个队一块儿,坐两桌,全世界也没这样的吧?”

彼时的风头人物、深圳健力宝俱乐部老板张海给他打电话,“好好踢啊,今年保你冠军!”也有老板找郝海东,表示愿意拿出三千万来,“一起运作两场球。”

赛程过半时,他向时任俱乐部老板徐明辞去了主教练的职务,“你们愿意找谁代理就找谁代理吧!”

郝海东坦言自己不是一个“社会人”,被称为“郝董”那么多年,“真正自己亲力亲为参与的其实很少,”他说自己只是希望能够“自己掌握命运”。

当球场内的生态变得异常复杂的时候,“我得有保障,不能说被他们左右,一旦你们让我不高兴,或者你们想操纵我,我就不干。除了踢球,我自己还有其他的本事能立足,还能自己养活着老婆孩子父母亲,对吧?兄弟姐妹你也得把他们都照顾好了,是吧?其实,我自己倒是无所谓了。但是总不愿意身边的人跟着你受牵连,所以就总是特别警醒,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那些爱你的人。”

职业生涯结束时,他心里有种坦然,“我没有做过任何损害行业伤害个人的事情。”

五十将近,他给自己设定了下一个阶段的人生目标,“不光要善始,还要善终”,离开赛场的人生下半场,“我如果做得比原先还差,那我真是白活。”

郝海东拉着叶钊颖在农场里从果园转到菜地。农场占地200多亩,相当于18个足球场大,种植着土豆、玉米、大葱、水稻等有机农作物 图/本刊记者 梁辰


“愿我们的下半场比上半场更精彩”

能在疾风险浪中安然无恙走到今天,平顺地完成抚养一双儿女成年的家庭责任,又因为“一贯坚持的价值理念”,“遇到她,得到她的认可”,郝海东跟叶钊颖对视一笑,“老天对我很好,用小叶的话说,‘我这个人走狗屎运’。”叶钊颖哈哈哈笑出了声。

“不过这样说有点儿唯心,老天爷比较眷顾你,是因为你没做错什么大的事情,对吧?如果你做错了,做了一定会受到惩罚。”

他的思维跟年轻时他在球门前发起的攻击一样迅疾,瞬时反应中更有令人赞叹的审慎,哪怕一分钟语速高达三百字,是普通人的两倍,但你来我往的谈话行进间他还不忘将“特异功能”和“超自然”做谨慎准确的区分。

“我不相信特异功能,但是对于超自然的力量是否存在,我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所以我对未知保持敬畏”,他不反对任何宗教信仰,“人有信仰非常好”,但是他不喜欢一些人求神拜佛的功利之心,“我们踢球的时候有的是这样的,地上跪一片,教练啊队员都有,我从来不相信,你拜了,就让你进球,让你赢?怎么可能?”

从小学三年级辍学起,足球就成为他最大最厚的百科全书,“你犯了错误一定会受到惩罚,只是足球场上很及时,马上就会来到;生活它可能时间长一点,你做错了,最多10年,15年都够呛,你糊弄不到那么些年,你一定会受惩罚。”

谈到儿女时,他在关切之中更有一份犀利,“18岁之后,你们所有的事情都有权自己决定,但是,你们要自己承担后果。”

这个“但是”,正是他的子女教育的核心理念,“你不可能靠禁令来管理成年人,给他们自由,也让他们自己承担责任就可以了。”

女儿郝润涵在阿姆斯特丹上大学,“她是我们老郝家第一个大学生,这一点,我特别感谢我前妻陈怡,两个孩子小的时候,我整年都在外面比赛训练,孩子们都是她一手培养起来的。”

陈怡送女儿去学校的时候,郝海东叮嘱她一定要带郝润涵去红灯区看看,“孩子身在那样一个城市环境里,很多东西不是靠封闭能够隔离的。与其封锁不如让她了解,打消好奇心。孩子自己学会自律,自己能对自己负责,家长才能真正放心。”

儿子郝润泽在西班牙踢球,两臂都有文身,一边是“永远的9号”,一边是妈妈和妹妹的生日,“文身前他问过我的意见,说文‘永远的9号’是因为我,说实话,我不太希望他文身,但是我没有阻止他。”

2011年,郝海东与儿子郝润泽


微博上常有人问郝海东现在归化球员那么多,为什么不让自己儿子回国效力,郝海东开玩笑说,“我们国家队不会要他,有文身。”收起坏笑,他说文身也好长发也好,跟足球水平都没有关系,“国家队的确曾经不让文身,现在应该进步了,不管了吧。我们那会儿有一阵儿是不让留长头发,我一直不喜欢留长发,但是,头发长短跟赢不赢球有什么关系?我不留头发,我留胡子……”

他开明家长的形象即将稳稳立定的时候,一个小插曲让他露出老父亲的本色。

“润涵原来也说过想去文身,不过她妈妈陈怡不让她去,闺女嘛,听话,就没去。”

叶钊颖笑了,“后来还是文了,脖子后面,还有小臂这里……你这个爸,孩子的事情都不知道……”

“哦,是吗?”他抬手摸摸头,摄像机捕捉到他脸上的表情,那是无法掩饰的惆怅啊!

再有两年,叶钊颖的女儿也要念大学了,“我们就要彻底解放了!”他们在西班牙买了栋房子,出门可以步行或是坐公交,自己做饭。郝海东盛赞叶钊颖的厨艺,“她手艺很好,心也细,在西班牙还自己做鱼丸,把鱼买回来,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把鱼骨头鱼刺剔出来,打成泥包饺子、做鱼丸。”

每次回到青岛的农场,叶钊颖都特别高兴,她喜欢这种踏实感,“现在人心都急,着急挣快钱,直播做网红……但我们田地里的土产都需要耕耘、播种、等待着收成,我很喜欢这样的节奏,很踏实很心安。”

2018年在西班牙复出,她单打九场全胜,荣获MVP(最有价值球员奖),但却毫不恋战,“今年事情多,我们自己的农场、还有足球学校、羽毛球学校这边需要更多投入,我应该就不参加联赛了。”

看到农场微店里忽然推出一个其他家的山楂条,虽然打理微店的工作人员说这是绝对可信的渠道来的,她还是坚决要求下架,“那个原材料不是咱们种的,什么土什么水,咱们不知道,这个平台上只能卖我们自家的东西。”

郝海东跟她一样较真,足球学校招聘老师,“冒出一句我们要做世界最大的足球学校,我特别生气,马上告诉他们把这句话撤掉,什么‘世界最大’,这不是我们的初衷,再说了最大就是最好吗?”

“你们办足球、羽毛球学校的初衷是什么?”

“健全人格,健康体魄,独立思考,自由发展。我们的足球学校,羽毛球学校绝不是只是让孩子在专业、职业上有所发展,我们的理想理念是通过体育教育正确地被认识、被实施,在孩子们的人格塑造上,以及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帮助到他们。”

“从我踢职业联赛开始,我就是为了生活,而不是为别人的政绩。”他不客气地称那些将竞技压力转移到球员身上的官员为“那帮孙子”。

一直温言细语的叶钊颖谈及专业运动体系的利弊也有些激动,“体育,并不是说就是要让孩子吃苦,体育训练,也不是一开始就让孩子去接受大量的枯燥的重复性训练,最重要的是保持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觉得被尊重,感受有团队有伙伴的乐趣,至于自律、积极、坚韧这些好的品格精神,是在持续运动中自然而然产生出来的。”

“农场和学校,一个是健康,一个是未来,我想这两块应该是我50岁以后,我们的人生下半场应该能做成的事业。”郝海东看一眼叶钊颖。

“希望我们的下半场比上半场更精彩!”世界冠军“接球”,为亚洲第一前锋的发言做了一个果断的总结。

一切只拿成绩说话,是我们的悲哀

对话郝海东叶钊颖

每一种做法背后都有价值选择

人物周刊:运动员时期,你们就彼此知道对方的名字吧?

郝海东:对!最起码我是知道她哈哈。大概是1992-1993年吧,老远地在训练局见过她,当时羽毛球队穿的是YY的训练服,鸡心领的毛衣。当时年轻嘛(看上去)很漂亮,(拍一下身边的叶钊颖)当然你现在也不老哈。

叶钊颖:我印象比较深的是看过央视的一个报道,2001年、2002年那会儿,我刚退役,他好像是在大连踢球,又有自己的公司,(那个节目讲的好像就是)“郝董”这个称呼怎么来的?电视里他装模装样的,在那个办公室拿一个报纸……(郝海东在一旁边听边乐)

人物周刊:你当时什么感觉,会觉得这个球员好像自由度比我们普通运动员大很多吗?

郝海东:还是觉得这人不务正业?

叶钊颖:(笑)哈哈我没有太去琢磨这个事儿。

郝海东:我们足球项目是市场化最早的,也是最早富起来的,我还是先富起来的那两三个人之一。挣那么多钱,成绩又不好,其实是挺招人恨的。而且你踢球的时候还做生意,你还当了所谓的董事长,你还敢说政策的不对,说外行在管理内行,你就更成了另类,对吧?

人物周刊:叶子,你作为中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运动员,有很多心理优势,你觉得他是不是想多了,足球明星有那么招人恨吗?

叶钊颖:(笑)恨倒是谈不上,足球是世界第一大运动,市场化的程度高、开展的国家也多,商业运作也好,肯定喜欢的人多嘛,很正常。

郝海东:毕竟专业跟职业两回事。我相信小叶在做运动员那会是理解不了职业足球的,肯定会想他们怎么练这么少。一般项目都是按照(训练)量大量小来衡量的,袁伟民来给我们开会,就讲郎平;李富荣、蔡振华就会讲邓亚萍,他们认为你们足球怎么一天就练两个小时,我们(排球乒乓球)早中晚都可以练,三从一大。我说如果让我站在那,我喝点水,就练他们那些,我可以练一天没有问题。

足球,有对抗,而且是无氧,而且你要比别人快一点,球进了就没了。老有人问我,郝海东你一百米最快能跑多少,我说我跑什么一百米,我离球门近的时候就十米八米,跑五十米我都出球场了。

叶钊颖:他的很多话细想是对的。足球职业化比较早,有很多国外的教练,他们接触到很多国外先进的训练理念,而我们延续的都是老传统的那一套。

人物周刊:我看过一个资料,叶钊颖在一个采访中说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备战的时候一直是体力和精神都严重透支的状态。

叶钊颖:对,因为自己意识当中也是觉得练多点,好像比赛的时候就会更有信心,总觉得如果练少了,到时候可能会跑不动,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郝海东:我二十年前三十年前跟这些人讲,他们不会同意。他们一定会骂我,一定会跟我讲,说你们足球就是练得少,你们就是不刻苦!

为什么踢一场足球要休息两到三天?小叶一直跟我讲打羽毛球更累,我说不是这么个概念,毕竟场地小,没有(直接的身体)对抗,再怎么你是一个人,足球可不,相对来讲它对体能的要求更多,那我们恢复起来就会慢一点。

别说我们足球差,足球还是公平的,虽然我们的联赛只能算是赞助商联赛,但是我们毕竟不在体工队,还是都放到市场上,跟人职业对职业地在踢。已经算不错了,世界排名还有个八十几七十多,我们最高还排到四十多,是吧?其他项目有吗?真正的职业化你排第几?

郝海东和叶钊颖常在一起打羽毛球


人物周刊:如果海东那时候跑到你们羽毛球队像这样讲话会有什么结果?

叶钊颖:(笑)我现在对他已经很习惯了,当时要这样的话,肯定我们俩得打架,得掐起来。你什么成绩啊?跑来这么说。

郝海东:你看,一切只拿成绩说话,这是我们的悲哀,所有的一切,最后只拿赢了输了来衡量。

人物周刊:我们现场举行一个辩论,叶钊颖可以举任何项目来反击郝海东,因为他把足球这个项目的价值“凌驾于”其他项目之上,踢足球的人认为足球就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高级的项目,甚至将足球运动水平视为一个社会文明的凝结,有没有把这个项目说得太玄了,太高了,我们为什么非得成为一个足球强国?我们就是个羽毛球强国不行吗?

郝海东:如果只用金牌衡量,咱们可以什么都不需要,因为如果只有金牌,只有冠军,没有人的成长,没有体育运动对孩子对年轻人特有的教育,甚至最后扭曲到为了金牌失去健康,这些就毫无意义。

如果按小叶这种能力天赋,她完全可以打到三十多对吧?你看她去年44岁了还可以在西班牙打比赛。但因为她那时候是在专业体制里,李永波就可以说,你让球给龚智超,确保奥运冠军属于中国队。

我的儿子女儿从小跟着我,都在英国读书,因为中文基础差,回国后也接着念国际学校,学校里有足球篮球板球橄榄球……全是集体项目,没有一个个人项目,连网球都没有。为什么这些国际学校组织的都是集体项目,这是我们要去考虑的——它希望孩子们通过运动受益,将个体融入集体,一定要有纪律性,但是也要发挥你的天赋和个人的能力。

叶钊颖:(笑)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的确不具备可比性。我们打苏杯的时候,虽然个人一场一场地打,但是拼的是一个团队,也是一个集体参与的感觉,每次一打集体人都比较兴奋,这种投入感更强,跟个人项目好像感觉就不一样了。

郝海东:每种做法、选择背后都是价值取向决定的,我们最后能够留给孩子们的教育是什么?这个太重要了。

包括我们足球现在搞的归化球员,一点血统没有,为什么有些做法能极致成这样?这个很可怕,最后拿了世界冠军又能怎么样?政策允许,全世界都归化?

你去看看人家归化了谁?人家归化的人是在那儿已经生活了无数年(有文化认同的),再有一个是什么?就类似这些中东国家,他们有钱没事干,归化一两个人踢一踢就完了,人家无所谓,人家就拿钱找个乐。咱们不是的吧,咱们一直强调“龙的传人”,文化自信,你要源远流长,你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结果为了一届世界杯,你就把归化的人弄上。

叶钊颖:这对我们自己的运动员也是不合适的,本来按照年龄到了可以代表国家打比赛的时候,弄几个归化球员进来,那我们自己的运动员就没机会了,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

人物周刊:我们的辩论好像开展不起来了,因为我们的世界冠军太贤惠了,又有涵养,不仅包容对方不成熟的观点还向着对方辩友说话。

郝海东:(笑)对对对,我说得不合适的地方,你该批评我批评我,你家庭地位高。

叶钊颖:我哪儿敢批评你呀,我这儿批评了,回家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呢,哈哈哈。

他的表达方式比较激烈,而且他的口气比较可能让人听了觉得不好听,但实际你想想,哎,是那么回事!对吧?

费德勒输给小德是心理素质差吗?

人物周刊:如果你们在年轻的时候就认识,不一定那时候就是男女朋友,而是说身边有一个像郝海东这样的朋友,在别人都说你心理素质不好、很多标签贴给你的那时候,有这样一个朋友,会不会是一个很好的精神力量的来源?

叶钊颖:应该会!因为他的思维就跟一般人不一样,比较特立独行,他肯定会从另外一个角度给我分析问题。

郝海东:所谓的什么心理素质好坏,这是特别不可理喻的一点。什么叫心理素质?

我就问问你,前两天德约科维奇跟费德勒温网最后的决赛,费德勒输了,是不是他的心理素质不好?你们都说不是,为什么到他头上就说不是,放我们自己运动员身上就给扣一个心理素质不好的帽子。

打到这种程度的时候,哪有什么心理素质好与坏,因为对面也不是傻子,都是最顶级的世界级的球员。小叶对阵王莲香,就一个球的事,对吧?一个球两分结束了。但是咱们这里没有机会再给你了,四年一届奥运会,所有的准备都在这里面,能赢这次金牌你就行了,输了你就没戏了!然后他们还要给你总结。

就像我们踢足球一样,没出线给我们总结,体能不行、临门一脚差、头球不行……是吧?

谁总结的呢?不是我!不是扬科维奇!不是霍顿!不是阿里汉……都是那些坐在家里面或者踢得臭的人,是这些人而不是专业人士总结的。

对一个年轻的运动员,你告诉他(她)你什么都行,但你心理素质太差,这样的话毫无意义,非常讨厌。再老的运动员在大赛前,只要你想赢,你都会紧张,这是正常的反应。但你把这样一个标签贴在一个运动员身上,就会给他带来干扰,他越想要证明自己,越容易给自己增加压力。

2017年9月30日,北京,中国网球公开赛,纳达尔手持郝海东进球集锦DVD


叶钊颖:我到后来就不去看那些新闻报道,把这些东西全都屏蔽掉。我要心理素质不好的话,1992年我才18岁,都没有怎么参加过什么大赛,我就能赢,拿亚锦赛女单冠军。我有什么心理素质好不好的?对吧?

郝海东:为什么说职业化会让人成长,我这次输了下次再打,我能赢回来,而不是四年一回。

我踢球的时候不也是吗?总有人说郝海东体能不行,他们要是说郝海东你体力不行,跑马拉松不行,这我承认。但他说你体能不行,我说你懂个P,什么叫体能?

跑圈就叫体能?我就告诉你现在我五十了,对吧?就说说我前三天的运动量,第一天跟她打了一个多小时羽毛球,完了跑了十公里;第二天,打了高尔夫,陪人走了两个多小时;第三天去力量房,引体向上,我从来不练,八个十个随便,现役的职业球员他们做个五个八个都很难。健腹轮昨天下午我一共做了200个。你说我的体能好还是不好?

我已经退役这么多年了,我的反应我的速度我的灵敏度也不差,就是和所有现在现役中超的这些人,大家一起跑个15米,你问他们有几个敢说一定能跑得过我的?

我能够一直走到今天就是职业化,不是职业化的话,我不听话肯定会被分配(到地方队)。但是我肯定也会打上比赛,因为我有这本事!我在八一队打不了,我去山东,去辽宁队,去吉林,总会找个地儿踢比赛,但运动生涯不一定能延续到35岁。谢菲尔德联队给我的合同一直到38岁。虽然后面三年就像玩儿一样,看一看学习一下,另外就是孩子读书什么的,但是起码不像小叶他们在最好的年龄就退役了。

人物周刊:叶子那时候是自己不想再坚持了吧?想打应该还可以继续打的。

叶钊颖:当时在那种环境里面已经很不舒服了,我不喜欢那样的环境,为什么要勉强自己继续下去呢?

郝海东:还是很可惜,二十五六岁,也还是运动员最好的时候,最成熟的时候可以说。

2004年末,郝海东以“1英镑转会费”从大连实德队转会到英国谢菲尔德联队


自由与选择权最宝贵

人物周刊:海东你的性格形成,除了职业化带来的自由度之外,还有哪些因素?

郝海东:我10岁离开青岛,参军到八一体工队。带我们的教练员刘国江、李宙哲是军人,尹怀容、孟宪武两位是国家体委科研所的科研人员,我们那一批球员是在比较公平公正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

我18岁就上一队打比赛,那会老队员都二三十多岁,但是教练不用比我年龄大的全国最佳射手,而是用我,就因为你表现出来这种能力,教练就愿意帮助你,让你成长起来。

我看书也是在八一队养成的习惯,虽然我只读到小学三年级,但是两个科研所的老师他们给我们上文化课,我自己也愿意看点儿书,那时候抄的一些句子,我现在还记着呢,比如“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当时抄下来还贴宿舍墙上。喜欢阅读这点我觉得特别重要,对自己养成独立思考和文化素养提升很有帮助。我们很多运动员都有所谓的文凭,不只是大学本科,什么硕士博士都很多,但是他们很少有阅读的习惯。

人物周刊:你退役后也没有去哪个大学进修?

郝海东:没有!不需要。我现在没有文凭,没有工作,没有单位,没有任何的保障。我就一个人。

叶钊颖:其实我们经历差不多,我退役以后买断工龄,就从体制里出来了。

人物周刊:你是世界冠军,按照规定,是可以在地方体育局任职的。

叶钊颖:对,我们浙江体育局局长那时候也跟我说,谁谁谁回去担任了哪个项目中心的职务,然后问我有没有什么想法,我说没有。我就想要自由,自由是最好的。我经常说我跟海东是两个社会闲散人员,到处流浪。

人物周刊:郝海东曾经为25岁时没能出国留洋耿耿于怀,到今天再看,是不是这也不重要了?

郝海东:对,最重要的是我要有选择权,你不能说我往左往右要生要死,我自己说了不算,你都替我做主了,那要我干嘛是吧。

2001年十强赛,我是第一个把老婆孩子带到绿岛去的。当时历来没有说中国运动员可以在一个大赛之前把自己的老婆孩子叫到驻地,在球场上一块嬉笑打闹的,对吗?

我没有打报告,我们在沈阳集训,我前妻陈怡和孩子们在大连,我就叫人开车把他们接来一家人团聚一下。没有人管,首先主教练米卢不会管,人家会觉得这很正常,那么其他足协的领导也不好管,结果其他队员一看,没人管,他们成家了的,也陆陆续续让家人过去了。

郝海东与米卢教练


婚姻到尽头彼此不应有恨

人物周刊:你们当着彼此,无论是叶钊颖说起前夫,还是郝海东说起前妻,都很自然,说明你们跟前面一段婚姻关系都处理得很好,是这样吗?

郝海东:小叶她很不容易,离婚十几年,一个人把女儿带大。但是我跟她说,你不能让孩子恨她的父亲,一定要让孩子很健康成熟地来面对你们俩的分开。

我跟陈怡,1992年认识的,2014年办的离婚手续,我的儿子女儿能够正确看待我跟他们妈妈之间关系,虽然婚姻不能继续了,但我们家人之间的关系是健康敞开的。

小叶跟陈怡、还有我的孩子们,关系都处得很好。前两天陈怡不舒服,我俩一起陪她去医院看病,她俩在一起还聊呢。陈怡说她从来没有打着郝海东的旗号做什么事情,唯独有一次在大连出了点交通事故,情急之下,她脱口而出,“我是郝海东老婆……”

成年人之间感情不好了,不在一起生活了,可以分开,但是它不能成为恨,不能成为仇人,因为你们还有孩子。人生啊……夫妻之间没有走到最后,那也只能坦然接受,但是你不能影响生活,影响孩子们,对吧?如果成了仇人,那就是人与人之间最低级的东西了。(对我来说)她是孩子的母亲,曾经的伴侣,大家应该都很坦诚,互相能帮的就一定要帮一下。

人物周刊:听起来郝海东并不是一个离经叛道清高孤冷的人,还很传统很保守。

叶钊颖:哈哈哈,对啊,他就是这种感觉,还有大男子主义,山东人特有的。其实他自己的生活能力很强,你想啊,当运动员从小自己一个人在外面闯荡,啥没经历过,对吧?

郝海东:对对对,有时候不干活是属于犯懒,别说不会对吧?人物周刊:叶钊颖经常在微博上发一些你家的家常菜,吃得那么好,你们还能保持这么棒的体形,太不容易了。那些菜是你们一起做的吗?郝海东会做饭吗?

叶钊颖:哈哈哈,他会煮方便面。

郝海东:这个真不太会,我35岁第一次下厨房,也是回青岛,在我爸妈家,我第一次做了青椒炒大肠,哎呦,很厉害,好吃,但是第二次就不行了。

叶钊颖:现在也可以了,能弄个鱼还可以做个醋溜白菜。我们的食材都是用的自家农场的,简单的家常菜味道也都很好。他的兴趣点是在锅里扒拉,我说差不多了可以起锅了,他还在那儿扒拉。

郝海东:哈哈哈,对,我很喜欢那个动作,扒拉扒拉几下,感觉那菜就跟自己做的差不多。哎,别说我只会扒拉呀,我会炝锅,锻炼完了,肚子很饿的时候,煮上我们农场自己生产的“郝面”,再把油往锅里一倒,把鸡蛋啊西红柿啊啪地往锅里一倒,咔咔炒出汁儿来,往面上一倒,我跟你说,太香了!什么是幸福,这就是幸福。

人物周刊:动作这么大,咔咔咔,感觉锅已经翻了。

叶钊颖:哈哈哈……

郝海东、叶钊颖漫步在福润泽农场 图/本刊记者 梁辰


当“郝董”遇见“浙商”

人物周刊:你曾经对记者说,金钱买不了幸福的生活、干净的空气、自由的人生。

郝海东:的确是这样,人其实需要的不多,我睡一张行军床就够了,我们在西班牙的时候,我一天可以就吃两顿饭,早上11点钟吃一顿丰富的早午餐,下午喝杯咖啡吃点儿小点心,直到晚上七八点不吃东西我都没事儿,把她给饿得哈哈哈。

管理身材是管理自己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毅力,很难做到在人生当中很多节骨眼、关键点上有控制力。我们是最早职业化、当时讲白了最早挣钱的,我还是我们这一拨人最早挣大钱的那三两个是吧?我讲实话我九几年一年就挣好几百万,但是到现在为止我也没车没房,该花的,该给我父母给我父母,该给别人的给别人。

很多人说我批评这个那个是因为我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我财务自由了所以批评自由,不是啊,我是没有财富,没有任何可以失去的,所以我才自由。

人物周刊:啊,你不是传说中的足球界首富吗?“郝董”叫了这么多年,白叫了?钱都去哪儿了?

叶钊颖:哈哈哈,对,钱都去哪儿了?我特别想找那些记者一起算一算,身家十亿是怎么算出来的。

郝海东:真的,得算一下,不然回头让我补交税款,交不起。我真的感觉钱啊代表不了一切,你什么也买不来,自由、健康、爱情、舒服的生活,都不是有钱就能买来的。吃顿饭,你得有饥饿感,才吃得香。我冬泳完,自己做碗面,吃得太舒服了。

人物周刊:你的幸福感很强。

郝海东:我如果还不满足,就太不知足了。小叶经常说,郝海东你走狗屎运!真的,我非常幸运非常满足。而且确实我很感谢小叶,很懂我。

她对我爸妈也特别好,老人阅人无数,一眼就能看出她是真心对我好的人,我爸妈也说,郝海东,你命真好!

人物周刊:你们俩在一起的时候,你也叫她小叶?那“小叶”怎么称呼郝海东?

郝海东:有时候叫她“媳妇儿”,还有“老婆”。

叶钊颖:(笑)在家就叫他“老公”。

人物周刊:你们之间的甜蜜满溢出来了,四十多岁选择再婚是深思熟虑的吗?到这个年龄,有人甚至会选择一起生活,但不一定再需要一张结婚证书了。

郝海东:我有过婚姻,也有小孩,我可以不急,我就一个人,反正我从10岁我就一个人(生活),我是因为有了(郝)润泽(郝)润涵两个孩子,我才有家庭的,要不我就一个人,一破包,包里装着我的身份证啊护照啊,拎起来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了。

但是对小叶来说,这样不公平,她一个人过了那么久,再遇上我没有任何承诺,吊儿郎当地又耗她好些年,那就太不好了。

叶钊颖:其实求婚跟领证之间还隔了一段时间。

郝海东:求婚的日子我记着呢,2018年8月18号早上。

叶钊颖:(笑)对,我也是记忆犹新,因为他求婚的场合跟别人都不一样,很特别。我其实也没有想到他那天早上会开口求婚,一起相处了两年,我也没有多想,如果结婚好像就会顺理成章地说一句就完了。(看着郝海东)你是之前想好了,还是那天突然就讲的?

郝海东:(笑,拍拍叶钊颖胳膊)你说你都那么大岁数了,赶快吧,要不耽误你时间再久,那不合适,是吧?

人物周刊:你老提的那个“破包”是怎么一回事儿?

郝海东:(笑)对,就是我用了好多年的一个包,我出门就拎着它,其实也是个LV的包,以前花了好几千买的,边啊角啊都磨破了。

叶钊颖:这个包,我妈都发现了,有一天说,“郝海东,我看你经常拿着这个包,小心哪天我把你的包拿走了。”

郝海东:(哈哈哈)你看老人家就是有智慧,吃的盐比咱们吃的米都多,她看人看东西明白着呢。我什么都没有,就一个破包,结婚了就拎着这个包住进小叶家。

人物周刊:啊,都以为是叶钊颖嫁给你这个首富,没想到你拎着破包住进了叶子的豪宅。

郝海东:哈哈哈,对啊,我户口迁到她家那里,她让我当户主,我还很高兴:哎呀,我是户主,那这房子是不是就是我的了。她说,这跟房子没关系。

人物周刊:相当于一个荣誉地位哈哈。

郝海东:对啊,她把房产证什么的都放在一个保险柜里,啊呀,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一个人在家里买了保险柜,我就好奇,这能防贼吗?这保险柜能有多重,贼来了直接扛走不就得了。

叶钊颖:你扛不走的。(笑得不行)

郝海东:有一天她特严肃对我说,如果我忽然不行了,你要记住咱家这保险柜的密码,哎呀,我说我记不住,你别告诉我了。我真的对这些都不愿意操心。前两天我们一起去杭州处理一个房子,最后要签一个文件,中介说如果我签字就意味着房子我是共有产权,不签,就自动放弃。我一问,签了字,卖房子的时候我还得跟着再去一趟,这不有病吗?不签。

人物周刊:感觉“郝董”遇到“浙商”后,完全显示出自己在理财和打理生意上不在行。

郝海东:对对对,我肯定比不过她。我特别傻,还问她,你结婚前的那些财产,咱俩结婚了,是不是我也有一半。她说,那叫婚前财产,跟你没关系。

叶钊颖:(笑)然后我告诉他,但是你的财产,比如他买的那幅毕加索的画,一半留给儿子郝润泽,另一半既然结婚了,就归我了,你也就别想了。

郝海东:我还是有投资头脑的你看,我买的时候才1万多欧元,前两年我看都拍了七八万欧元了。

人物周刊:别惦着卖这幅画了,听起来,那是你传说中的首富生涯剩下的不多的实物了。

郝海东:(笑)西班牙的房子我还占一半哈哈,还有点猴票四方联儿。我没觉得这有什么,真的,我跟我前妻也说了,我不会留财产给孩子的,他们都独立了,我也完成了任务。至于小叶是不是要留给她女儿,那是她的财产,我不干涉。

人物周刊:你们两个人在一起生活之后发生过比较大的争吵和矛盾吗?相比于第一次婚姻,现在处理分歧的时候是会更直接还是会更有技巧?

叶钊颖:我觉得会更直接。我不喜欢复杂的生活,我喜欢他也是因为他很直接。他是一个直接正直的人,有他的智慧。

郝海东:(抓住叶钊颖的胳膊)哎呀,媳妇儿你这段讲得有点肉麻啊!别在这儿当着人说了,咱们回家说。

小叶她性格很好,她也很包容我。我们有一次吵架吧,在西班牙,那时候我们认识两年了,打算一起看个房子。因为这个房子的事,包括钱怎么付,我就大声地跟她在那儿讲,她一生气就走了,我心说好啊,你走你的,我自己打车回去,一摸兜,就几个零钱,再有打车了去哪儿呢?住的地方用西班牙文怎么说我那时候也没记住。

叶钊颖:(哈哈哈哈)他一看不对,赶紧就跑过来追上我。其实也没多大事儿,他的表现越来越好。

郝海东:哈,你看这个评价很重啊,也很鼓舞人心是吧?

人物周刊:你们步入新的婚姻,同时也进入了人生的下半场。上半场,有成就,有名誉,有毁谤。进入下半场,你们想要一个怎样的生活?在这个下半场时间里你们看重什么?

叶钊颖:我们俩吧,首先就是好好地生活。(我们共同经营这个农场,)希望把我们自己种的好东西,让大家也都能知道,能够品尝到。只要吃过的,我相信不会失望。

郝海东、叶钊颖夫妇在自家农场的玉米地里摘玉米 图/本刊记者 梁辰


郝海东:首先还是对家庭对自己的爱人,更多地关心、交流。她刚才说的大男子主义啊什么的,真的就是这样。山东人就我父亲这一辈,包括我爷爷那头,确实就是女的可能炒完菜,最后吃饭都在厨房,不让上桌。虽然我没在青岛一直生活那么久,但还是受了一点影响,年轻的时候自己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有去分担什么家务。

今后应该主动去照顾到别人的情绪,虽然说现在做家务是有阿姨,但是呢尽量能和爱人一块儿,大家一块儿自己动手,也有乐趣,是吧?

更多的陪伴和沟通,这样两个人可能走得更长远。如果还像原先一样不闻不问、一意孤行,自己想干什么干什么,时间久了这个女人她也有爆发的时候。对一个50岁的男人来讲,经历了这么多,如果这点道理再不明白,那他就是个傻子,是吧?

前些天我在家练字,写的就是“唾面自干”,也不能白唾,是吧?得有自省的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们都大了,都走了,一定是最后我们俩走完人生剩余的道路,你想一想那时候都拄着拐杖,她年轻,身体比我好,你不积点德不趁现在对人家好点,最后咣当踹我一脚我也没有还手之力是吧哈哈哈……

再一个就是把这个所谓的爱好当成事业,一个就是我们的学校,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农场,把它们都运营好服务社会,一个是未来,一个是健康,我想这两块应该是我50岁以后,我们的人生下半场应该能做成的事业。

(实习记者都芃亦有贡献)

郝海东:一切都已无所谓 英国球员不配高工资

2006年12月06日15:06  《体育画报》杂志

让我们试图去描述一种命运:他取得异乎寻常的职业成就,凸显异乎寻常的秉性,假使他对世界又抱有异乎寻常的欲求,他或许要遭遇异乎寻常的考验。

现在,36岁的郝海东要面对的,正是这些。

本刊记者 关军 李响

结束了吗?

没有人知道确切的答案,包括他自己。

至少现在,曾经的“亚洲第一前锋”停下了奔跑的脚步,放缓了他那令凡俗之士感到眩晕的复杂运转的生活。

他悠然地按动选台器,悠然地在沙发翘起二郎腿,悠然地端起茶杯,悠然地翻看李春平的《忏悔无门》,悠然地整理出儿女的照片。生活一下子成了慢镜头,甚至干脆被定格,下午的阳光烘烤着他的脚踝,时间变得没什么意义。

位于首都机场附近一个小区的600多平方米别墅已被出租,地下那间摆满奖杯和巨幅照片的荣誉室或许早被尘灰遮掩了光彩。这个漫长的夏天,他住在北京岳父母的家里,偶尔出去与人谈点事情,对方会惊异于他对近期的电视节目的熟知程度。

他依然穿着谢联队的Umbro球衣。回到英国的时间大约定在圣诞节之前,但什么时候回到赛场的中心,实在无法确定。天气差的时候,右脚踝外侧和左脚踝内侧的老伤让他略感不舒服。他在休整,似乎不完全是为了脚伤的康复。

“没有人再来催我。”他松了一口气。在职业生涯甚至更长的踢球岁月,他很节制地饮食,他按时睡眠,他坚持不喝可乐、雪碧,“现在无所谓了”。

这个过去的夏天,在外界看来,他同时是英超球员、企业集团的董事长、湖南湘军俱乐部事实上的老板,但是现在,这些身份都值得怀疑,至少是模糊起来。入主湘军计划已接近一个泡影,生意场上完全隐身幕后,在英超登场的希望越发渺茫,昔日的伙伴大多渐行渐远。

偶尔有电视台请他去做嘉宾,没有报酬,只付车马费,他想一想,还是拒绝了。他希望以此确认一点:他还是郝海东。

电视里,一个专题片,讲述一群五六岁的小孩进入举重队的故事。看到杠铃下稚嫩的肩膀,他愣了一下。

还记得10岁时那个失落的黎明吗?

当然记得。那是1980年,父亲把他送到八一体工大队。运动队是共产主义吗?他可以穿不花钱的运动服——后来更兴奋的事情,是拥有了肩膀处有“两条白道”做修饰的球衣——可以随便喝牛奶,可以领每月七元的津贴,比他年长的球员还能领取一小块黄油。

但是,父亲在几天后的一个夜晚决然离开。当郝海东次日清晨醒来,突然意识到要一个人面对一切了,包括那些大自己两三岁、看起来不怎么友好的队友。

在那届八一少年队,22个人排队,郝海东总在最后面,他年龄最小,个子也最小。那时候的他长得眉目清朗,嘴也甜得像抹了蜜糖,逢人都喊“哥哥”,属于运动队里的可爱角色,即使如此,多数高出他半头的队友还是以欺负这个身体尚未发育的孩子为乐。球场上,一旦有人嫌郝海东碍事,就狠踢他的屁股,“小毛崽子,一边玩去”。

少年队里,有四个球员结成帮派,经常与其他队员打架。其中一个看到别人咧嘴就怀疑是在嘲笑自己,于是正好有了仗势欺人的借口。

由于性情倔强得像一根折不弯的石柱,郝海东没少挨这几个球员的打。前国家队门将江津也在那支球队长大,他清楚记得,郝海东即使被打得头破血流,也从不服软,更没有流过眼泪。十多年以后,郝海东成了明星,在江津眼里,虽然老队友的性情日渐孤傲,却从未像某些大牌球员那样欺压队内的新人。

10岁,一段充满惶恐的开端。是谁制造了惶恐?是那些蛮横的队友,也是他自己。刚入队的时候,前国脚李国宁为小队员们做过表演,十二部位颠球,杂耍一般神奇,看得郝海东目瞪口呆。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驯服足球,什么时候才能让欺负自己的队友折服,他甚至担心瘦小的自己随时会被淘汰。

入伍前三年,他是新兵,按规定不允许回家。他想念青岛的家人,他想回家,但他不想因淘汰而回家。“他练得非常苦,非常自觉。”江津回忆道。

1983年,曾有一个英国沃特福德队的教练到八一少年队讲课,他带的一双Adidas球鞋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还没有谁穿过这么专业的玩意儿呢。英国教练说,谁能用大腿连续颠球一百次,就以球鞋作为奖励。一个眉目清朗的孩子自信地站出来,并不费力地完成了指标,赢取了球鞋。如你所料,他是郝海东,那个三年前满怀忐忑踏上足球之路的“小毛崽子”。

“想一想你们10岁的时候在干什么。”少年时代有怎样的艰辛,郝海东不愿意正面回答,但他承认,那对他的一生极其重要。

北京郊外的红山口基地旁边有一家军人服务社,训练之余,郝海东是服务社书刊柜台的常客。最初,他喜欢看的是《读者文摘》、《青年文摘》之类,那是一些喜欢刊载生活思辨性的隽永文章的杂志。后来,这个年轻人开始涉猎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等书,都是那个年代大学里最流行的励志、反思类的书籍。

球踢得渐渐硬气了,书看得渐渐多了,话却说得渐渐少了。后来有人开玩笑说,郝海东的脸孔为什么背离了少年时代的俊朗,肯定因为他的心事太重了。

受欺压,读书,苦练,希望它们不是三个孤立的关于少年郝海东的故事。它们和其他无数个故事一起,汇流到上世纪90年代,渐渐塑造成那个坚忍而孤僻的、技艺非凡的足球明星。

坐在自家的沙发里看着电视,下午的阳光烘烤着他的脚踝。依旧是宽松的运动短裤,这样的装束他穿了26年,似乎很难再脱下它们。

如同超人穿上印有“S”的紧身衣就威力无穷,运动服也让郝海东改变了命运,赢得了光环。而在10岁以前,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贫穷人家的孩子,春节的时候,家里可以凭票购买四板冷冻的海鱼,郝海东记得父亲会把其中两张票卖掉,这样就相当于吃了两板鱼,改善了生活,又没有花钱。

“还有更惨的事情吗?”某些失意的时候,他回想自己的童年,告诉自己要感恩,要享受现在的生活。

过去的26年,他没有理由抱怨。

还记得刚入八一队的情景吗?动员会上,体工大队政委问他:“小家伙,你为什么踢球啊?”郝海东想都没想:“为了改变中国足球落后面貌。”这不是谁教的豪言壮语,他就是渴望踢上国家队的比赛。

他想为国效力,后来就成了最成功的国脚;他想追逐名利,就把握了足球职业化的一切契机;他想了却留洋梦,谢联队还顺便帮他把英超梦也实现了……

幸福的一家人


如果红山口基地附近那些小商店的女店主还健在,由阿姨变成了老太太,或许还会记得一个眉目清秀的少年球员,每当他从外地比赛回来,会带着一些名烟、名酒或其他紧俏商品,利用各地之间的价格差,换一些零花钱。

所谓的零花钱,可不是小数目,郝海东说,比较多的一次,他倒卖烟酒赚了几千元呢。那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市场经济在这个国家刚刚起步,春江水暖,郝海东成了运动员里较早有所感知的一个。

“你问问当时各个运动队的,谁出去不倒腾一些(小商品)?只不过郝海东大家都知道,记者一写,就成了新闻。”他似乎并不喜欢自己被描绘成很有经济嗅觉的人。

但当年的室友江津提供了相反的证词:郝海东倒卖商品的时候,小伙伴大多很佩服他,觉得这小子胆子真大——当时火车上对于倒卖商品是严格查禁的,更何况他还是现役军人。

看起来,那时的“小商贩”郝海东不仅要有商业头脑,还需要颇多勇气。

远离北京市区的红山口基地里,军事化管理像一块铁板,大强度训练像一个噩梦,生活的全部,就是这些。它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最典型的专业运动体制,郝海东生活在里面,整整17年。奇怪的是,铁板和噩梦没有禁锢郝海东的头脑,而且情况恰恰相反。

脱掉军装,转会大连,他创造了甲A的天价纪录,年轻的中国职业联赛哪里想得到,传奇在这个27岁的前锋脚下刚刚开始,蔓延到球场边线以外。

放下茶杯,他与远在大连的门洪昕通了电话,谈几句“生意上的事情”,手机是他的遥控器,让他显得从未如此逍遥。

2001年,大连沿海集团的员工偶尔可以看到一个穿着运动服的男人前来视察,看到鞋厂肮脏的卫生间,他皱起眉头,要求马上雇一个专职保洁员。当时并不是每个员工都清楚,这个看起来更像一个运动明星的人,刚刚成为了他们的董事长。

董事长郝海东过问一个个细节,董事长郝海东觉得融资比人才、管理更重要,董事长郝海东的行事风格带着居高临下的强硬,董事长郝海东让公司的管理层感觉难以沟通。后来,名声在外的沿海集团遇到不少内部问题,其中就包括人才的不断流失。

经营企业遇到麻烦的那几年,董事长郝海东却参加了世界杯,改写了联赛进球纪录,继续穿着“S”紧身衣当他的足球超人。

“我没必要和你们说生意上的事。”喧嚣之后,如今他选择低调。

按照沿海集团总经理门洪昕的说法,经过了几年的风风雨雨,郝海东认识到踢球和经商完全是两回事,他现在还是集团的董事长,不过完全由幕前退到了幕后。“在有些情况下,商业伙伴认你这个明星的身份,有些情况则相反,人家会觉得,一个踢球的懂什么经商。”

这样的怀疑,很让人沮丧。原来球星的光环并非万能。

在大连,民间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炒房炒成房东,炒股炒成股东,贷款贷成郝海东。”创业早期,长袖善舞的球星获得了一些政策上的、资金上的支持,这也让他进一步意识到,足球圈的名望、身份对他的事业有多重要。

生意场上,郝海东依然穿着他的运动服,即使是接受大连市委一位副书记的宴请,他也穿着宽松的运动短裤。交往了接近10年,门洪昕只记得郝海东穿过两次西服,而且是与生意无关的场合。

郝海东说,踢球的时候,他特怕球队里衣服太多,换来换去的,“就这么一套,就是它了,挺好。”后来有钱了,他被尊称为“郝董”,但在足球圈那些时尚青年眼里,他像一件“古董”。

衣服可以还是那一套,但行事风格还可以坚持那一套吗?至少门洪昕是不赞同的,“踢球与做生意完全不同,比如孤傲的性格,在球场上那是特点,到了商场上就是缺点了。”郝海东自己也承认,作为商人,他只相当于“青年队(球员)”。

他喜欢读书,喜欢与智者喝茶,喜欢冥想,但从自身的知识局限中突围,看起来并不是一两个赛季就可以完成的任务。

与它的董事长一样,沿海集团也正经历着转型,它渐渐告别加工业等传统产业,曾经名噪一时的“沿海靴业”已经关闭机器和厂房,出让了土地。低调的郝海东已不肯谈论具体的公司业务,倒是门洪昕主动描绘了他们的商业梦想:下一步,沿海集团谋划进军通讯产业,希望启动一项针对全国千万聋哑人的手机赠送,并让这些聋哑人享受到每月仅30元的短信套餐。

蛋糕足够大,难度也足够大——这个项目至少需要30亿元的启动资金,即使是足球明星郝海东,也绝没可能从银行贷出如此巨大的数目。

午夜已过,电视台在转播英格兰与克罗地亚队的比赛,0比2,英国人完败。“踢得像一堆狗屎。”郝海东看到英国足球,总是感情复杂。他欣赏那里的职业足球氛围,却瞧不起英国人粗鄙的踢法。

在北京,他穿着谢联队的Umbro球衣,但他并不知道自己的球队最新的战绩和排名,似乎那些距离他非常遥远,远过万里之外的比英格兰。

“球队更衣室里还贴着你的大幅照片吗?”我们问他。那是郝海东获得中国南北明星对抗赛最佳球员的辉煌瞬间,在谢联,队友们曾为这个身份、举止和踢球方式都很特殊的大龄前锋搞了个恶作剧——在他的肖像上画了一抹胡子,那胡子看上去很像一个问号。

“照片?现在哪还会有!”冲口而出之后,他似乎觉得这回答对自己不够负责,“也许还有吧,谁知道。”

半年以前,我们在郝海东青岛的家中与他聊天,他也穿着谢联的球衣。相同的装束,却掩饰不了心境的迥异。那时候,他的球队刚刚冲上英超,他的眼神里散发出的光彩,一半是欣慰,一半是向往。经纪人许宏涛说,能在世界最高级别的联赛登场,会让郝海东的职业生涯更为圆满。

更早些时候,2005年的3月,郝海东刚刚签约谢联,年轻的姑娘开动印号机,该队历史上最大的号码随之诞生:39号,八一少年队时的队友冯峰说,它更应该出现在一支篮球队里。35岁的中国前锋,穿着39号球衣登陆英伦,在许多人看来,这更像一个与足球关系不大的交易:他拿出尚有余温的影响力,换回多年夙愿的了结。

还记得初到谢菲尔德的惊魂之夜吗?那是一座哥特式宾馆,客房屋顶高得足以打排球,郝海东一个人看书直到午夜,刚躺下,感觉电视机的屏幕“刷”地被开启,没有图像,只有数不清的雪花闪动。他明明记得刚才关了电视,千真万确,是关了的。

像电影里的午夜凶铃,郝海东无法解释这一切,他抬头望一眼昏暗中更显深邃的屋顶,被莫名的恐惧攥住,再也难以入睡。他度过了一个无比漫长的夜晚。

事实上,在谢菲尔德,他的漫漫长夜刚刚开始。

他几乎没有任何料理生活的能力,他苦苦等待妻子、儿女,好在团圆的时刻很快到来,更难等到的是正式比赛的出场机会,直到现在,他没有获得一秒钟的英超比赛记录。

他像一个孤岛上的将领,拔剑四顾,找不到战场和敌手。

“那些英国球员,哪配拿高出普通工人那么多的工资,训练时,哪是他们在颠球,简直是球在颠他们。”还真的不是故作清高,从骨子里,郝海东认为英国足球粗糙到无法忍受的地步。但是,英超也难以接受这名36岁的中国前锋,他们不能想象自己在防守的时候少一名球员——哪怕少的那个人是罗纳尔多。

如果仅仅依从自己的感受,他宁愿马上结束在谢联的尴尬;为了绿卡、儿女前程及其他一些东西,他倒是希望延续在英国的工作。

《忏悔无门》在手里被随意翻动,让他感兴趣的是,身为亿万富豪,李春平居然会在书中直面自己的人性弱点。传记体书籍一向是郝海东最爱,对于他而言,阅读别人的了不起的故事,也会深化自己的故事。

曾有一个大连写手为郝海东写过自传,出版后,惟一让主人公满意的只是书名:永远的前锋。

1999年因不理智行为遭禁赛一年,他已经29岁;在此前后,他遭遇的禁赛处罚多达四次,累计超过两年;2003年被任命为大连实德队代理主教练,而恐怖的YOYO体测也出台了,他已经33岁。每一次,人们都以为告别的时刻到了,郝海东没有出来谢幕,随后却准备了更精彩的演出。“妈的,让你们禁,禁完了我还踢。”“你说我不行,让你看看我行不行。”他如此解释自己的一次次坚持。

他的故事一度让人怀疑,是否真的有一种传奇,名字就叫“永远的前锋”?

不过,比赛总有终点,即使它是一场马拉松。2006年,北京的深秋来得格外的晚,但它还是来了。这个时节,郝海东产生了又一个心愿:找到合适的作者,重新写一写“永远的前锋”。

“一切都已无所谓”


手机一般在晌午时分才打开,假如凌晨看了欧洲冠军联赛的直播,起床的时间可能更晚一些;在北京,不再需要坚持服用安利的营养品以及鹿心血了,有球训练也已停了太久,他只是偶尔去一下健身房,因为医生说“一下子停下来不太好”。

与谢联的三年合同刚刚完成了一半,还有大把的时间,他可以穿那件39号球衣,不过这也意味着,还有大把的时间,他将忍受煎熬,眼睁睁看着亮相英超的心愿被一点点消磨掉

。在湖南卫视,他看到参与“快乐中国”节目的米卢。又跑来赚出场费了,他嘀咕着。

听说米卢新近出任牙买加队主教练,郝海东来了兴致,“他需要助理教练吗,干脆我去帮他带队吧,那他多舒服啊。”

“做那么一个小国的助理教练,有什么意思?”我们表示不解。

“别忘了,没有中国人在外国的国家队当过教练。”他随后做了很重要的补充,“成为第一个,这个非常关键。”

去辅佐曾经的“冤家”米卢,这想法看起来并非郝海东的戏言。他说自己不是一个主动寻找机会的人,“机会来了,我就会去看看”。他去看看,看的结果是,担任了董事长,做了代理主教练,去了英超,还险些买了一家足球俱乐部,他什么都敢做。你很难相信,这就是那个不会使用电脑和信用卡、不会发手机短信的“古董”。快要脱下了,这身穿了26年的比赛服,郝海东想做另一些与足球有关联的事情,足球教练,就是他一直没放弃的职业理想。门洪昕给他的建议是,“不管干什么,一定要干自己懂的”。而他也私下对门洪昕坦言:如果再作为主教练带领中国队打进一届世界杯,自己的足球生涯就真的完美了,可以马上脱下运动服,享受生活去。

中国人踢足球不比任何人差,他确信这一点,并因此要不断听到嘲笑的声音。“我儿子,在学校运动会拿第一,在谢联10岁组比赛进球,我在旁边为他加油。他就是一普通孩子,但什么都不差。”除了不断提起孩子,他知道必须亲自回到球场边,拿出更有说服力的东西。“我想回来当教练,不过如果足球环境还这么差,那就算了。”

在成为主教练以前,他本来有机会成为俱乐部的拥有者。他曾与湖南湘军俱乐部频密接触,只是总也谈不拢价格。他希望以一个非常低的价码实现收购,可惜在这单生意上,球星的光环帮不上什么忙。

湘军已经降级,收购已经搁浅,剩下的,只是湖南方面对那位“准董事长”的怨尤:他为球队引进了两名外援,多数人觉得那是不折不扣的“水货”。

今年9月的一天,郝海东回大连处理一些私事,因为商业伙伴、沿海集团总经理门洪昕这天格外繁忙,郝海东脸也懒得洗,找人买了一大摞当天的报纸,叫了一份便当,就这么默默地呆了一天。这个例子,你可以拿来佐证郝海东的好学,也可以拿来说明郝海东的孤寂。

在中国国家队期间,队友们背地里把郝海东称为“独狼”。当训练结束,别人去喝酒、K歌、洗桑拿的时候,请到酒店的大堂吧寻找我们的第一前锋,那里或许有孙继海、李铁、李宵鹏,球队中难得的几个朋友,也可能只是他自己。他好像总有想不完的心事,一壶清茶或咖啡,足够让他打发掉一个下午或一个晚上。“我不愿意大家喝完酒胡说八道,吵吵嚷嚷的。坐着喝喝茶,聊聊天,这个我喜欢。”

今年中甲联赛的关键时期,湖南湘军队颇为窝火地先后输给了南京有有、成都五牛队,窝火的原因不仅是保级形势变得岌岌可危,也因为很多人以为这是完全可以搞掂的比赛——有有队主教练胡云峰是郝海东八一队的队友,成都五牛队更是被认为与郝海东关系特殊。

对于输球,郝海东的解释是,他绝对不可能拿比赛做交易,而接近有有队主教练胡云峰、五牛队主帅黎兵的人则透露,他们根本就不可能让球给郝海东。

傲慢,孤独,这是他的标签,写在最明显的位置。没有什么人愿意触摸冰冷坚硬的铠甲,不管里面包裹的是一团火焰还是一束鲜花。

被那层铠甲隔开的,有足球圈的各色人等,球员、教练、记者、官员。但还远不止这些人。

据在沿海集团工作过的员工回忆说,曾有一位大连某政府部门的领导,权限与沿海集团的生意有关,有一次,这位喜欢足球的领导希望找郝海东一起吃顿饭,在朋友面前挣一些面子,没想到却被郝海东拒绝了。

在郝海东的思维里,做运动员,踢好球就行了;做商人,搞好自己的企业就行了,“我凭什么恭维你啊?”

足球场上的郝海东不管什么人际关系,他相信足球是用脚说话的,而事实也在印证他的判断——在炮轰主教练米卢之后,他依然出现在主力阵容。可惜,足球场外的逻辑就没这么简单了,至少沿海集团很快就感受到了那位领导审批上的刁难。

那位郝海东曾经的下属遇到一个难题:他该钦佩董事长的傲骨,还是感叹董事长的幼稚?

“徐弘带重庆力帆队打保级战,大连有400多球迷坐飞机去声援,多有面子啊。海东当然不喜欢搞这些东西,但即使他想搞,会有几个人去捧场?”作为朋友,门洪昕为郝海东遗憾,他在圈里圈外的朋友太少了。

郝海东本是一个珍视友谊的人,他也曾有过崭新的“Armani”,当一位朋友流露出称羡的神色,立刻慷慨相送。送人其实是那些衣服最好的命运了,其他一些正装、休闲装,鬼知道正在哪处房产的哪个角落里发霉。

他不缺乏义气,这为了他留住了李霄鹏等几个球友,但重义气轻合同的行事风格,也让他与生意上的一个个伙伴反目,这其中有“格威特”老板刘彬,实德老板徐明。

门洪昕后来几乎成了郝海东在大连惟一的朋友,一壶茶,可以让他们坐一下午。

会有那么一天,也要对39号球衣说再见,留在身边的将是他真正的哥们儿,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那时的朋友会比现在更少。

永远桀骜不逊的郝海东


这实在是一个单调的人,总穿着一成不变的球衣,说着一成不变的“没什么”、“无所谓”。让我们暂时逃离枯燥,听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次,郝海东乘坐国际航班出行,这时候他已经是中国最著名的前锋了。飞机平飞了几个小时,一位乘客找到空姐:“那个卫生间出了什么问题,怎么两个多小时了一直是‘正在使用’?”空姐走过去敲门,没有人回应,她有些不安,于是开始到座位上查问。一位客人告诉她,是他的朋友拿着一本书去了卫生间,这人有在卫生间看书的习惯,“不会有问题的”。

那个长时间在卫生间看书的人,正是郝海东。

无论在国家队还是俱乐部队,球队外出比赛,队友们想看什么书刊杂志,最好的选择,是去郝海东房间的卫生间。

守门员江津不仅是郝海东在八一队的队友,后来还一起成为了中国足球队进军韩日世界杯的功臣,他开玩笑说:“知道海东为什么爆发力那么好吗?因为他从小就喜欢蹲在厕所里看书,一蹲就是两三个小时。”

作为喜欢读书的球员,郝海东最热衷的话题之一,是谈论对毛泽东的推崇。在他看来,毛的传奇具有激励作用——一个来自底层的、主要靠自学的人,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事情,统领那些社会精英,改变了一个国家的走向。

郝海东最反感的话题之一,则是“运动员文化素质的局限”,每当说起这个,他习惯用两个看起来并不相干的逻辑加以辩解,一个是,“踢好球需要文化吗?贝克汉姆读过书吗?罗纳尔多那就是个文盲”;另一个则是,“有的人当了叛徒,当了间谍,他们有文化吗?我想一定很有文化”。

擅长冷幽默的李霄鹏偶尔会揶揄郝海东:“什么收藏,看书,都是附庸风雅。就你那三年级的文化,看得懂吗?”

玩笑归玩笑,在内心深处,李宵鹏极其敬重这个朋友,敬重他的技艺,以及他的见识,他的职业素质。“中国足球20年之内不会再出这样的球员。”李宵鹏很肯定地说。

在米卢那届国家队,多数人在琢磨着怎么偷懒,李霄鹏发现,“老家伙”郝海东偏偏在训练场上喜欢较劲——练速度,他专挑“快马”曲波配对;练臂力,他喜欢与身材强健的邵佳一同组。输给邵佳一的时候,他的精神胜利法是表达“不屑”:踢足球,上肢好有什么用?

他拿自己的小学三年级学历自嘲的时候,你很容易听出潜台词:读过三年书就不能成就大事吗?看上去,他耻于和粗俗的球员们为伍,同时又总想为中国那些踢球的男人证明点什么,证明他们能把球踢得像那么回事,也能在其他领域赢得尊重。事实上,即使他做到了,充其量也只能证明自己。在中国的足球运动员中,他不是一个典型,仅仅是一个特例。

那天下午,约了郝海东的采访。此前的电话里,他表现出一贯的不屑,“有什么好采访的”。不过他还是如约出现,端着一杯薄荷茶,很快进入神侃状态。

对话间隙,郝海东站在咖啡厅的大门边,对于摄影记者的摆布,表现出难得一见的耐心,他甚至一遍又一遍地表演头顶颠球,假如摄影师不说“OK”,看上去他没有停下来的打算。

灯光从侧前方打过来,他的影子投在大门的边缘。

郝海东配合着镜头,并与身边的记者聊天,比起坐着接受采访,他的表达松弛了许多。“他妈的,我当然还能踢,他们(谢联)不给我机会。”

摄影师不断移动取景框,希望准确捕捉到郝海东的神情,以及那个捉摸不定的影子。

问起10岁被送到八一队时哭了没有,他的回答是“还好”,问到在湖南湘军的职位,他的回答是“足球从业者”。很显然,在实情与谎言之间,他试图找一个模棱两可的词句。这让人想起好友李霄鹏说的,“海东不会骗人”。

起码,欺瞒让他觉得不那么舒服。但是,“长大了,人学的太多,太圆滑。”他无奈地呷了一口茶。

这些闲散的日子,很容易让郝海东怀念在八一队的时光,怀念与队友一起逮蛐蛐,偷大白菜,也怀念周末蹲在中关村的邮市里发呆,让他感慨的是,人的一生只是在一呼一吸之间,什么也留不住。“现在单纯没有了,快乐少了。但是,没有办法,这就是生活。”

他看不到生命的意义何在,但终究还是要忙碌,很多时候,他觉得自己是在为长辈和儿女奔波。

至于个人,他实在没什么特别的爱好,只希望能坐在露天咖啡厅,看一看远处的山和树。50岁以后,儿女成人,他想选择更宁静的生活。

对话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对于采访者而言,这肯定不是一段愉悦的历程——关于与湘军俱乐部的聚散传闻,关于在谢联板凳上的失意,关于生意场上“郝董”光环的褪色,关于朋友反目带来的感伤,关于可能面临的退役,他的回答都是:没有什么,很正常,无所谓。郝海东说,他调整自己心态的方式就是:无所谓。

无所谓,无所谓,无所谓,真的无所谓吗?

录音笔规矩地侧立在距离郝海东一米远的位置,它静默地记录,不做任何判别。第9分钟,郝海东说起退役,“没有什么,不踢了就不踢了”;第95分钟,他又说起退役,说到不想搞告别仪式,“怕自己想起很多事情,控制不住情绪”。

他总是把自己坚毅甚至冷漠的一面展示出来,但李霄鹏也提供了相反的证词:2004年11月17日,中国队在广州痛失世界杯小组赛出线资格,郝海东哭了,要知道,2001年中国队出线的时候,他都不曾落泪。

队友们并不容易理解郝海东的泪水,他什么都有了,他也什么都经历过了。郝海东同样不理解年轻人的平静,“你们不如我爱国”,他挖苦着李霄鹏等人。

有所谓,无所谓,一定都是真实的郝海东。他苦笑着说:“我有所谓又能怎么样?”

摄影师结束工作,聚光灯渐渐暗下去。

前锋也基本讲完了自己的过往,他说他喜欢经历过的每个角色,而且,还没有发现什么是不适合自己的。而在大连,那些与郝海东互不买账的记者则表示,郝海东惟一擅长的仅仅是踢球,离开球场,他将是一个“悲剧人物”。

最熟悉他的记者金松说,海东要面对一个人生低谷;最熟悉他的商人门洪昕说,海东现在要休养生息。

或许,这个世界上,有人在为他的未来担忧,有人在等着看他的笑话。

郝海东拒绝谈论未来的选择,他说,什么来了就是什么,什么都没有也无所谓,“皇帝不急太监急什么”。

门洪昕说,郝海东正尝试改变思考的方式,做事的方式,但出现在我们眼前的郝海东,依旧更像一个强硬的“愤青”,难以接近和沟通。毕竟,这副秉性几乎像他的球龄一样长,改变它,不可能简单得如同换一件外套。

不管当事人是否认可,他确实来到了人生中的特殊时刻,“无所谓”并不能化解所有的难题。

我们宁愿相信,适当的停顿之后,前锋还要继续他的好故事,依旧穿着他熟悉的运动服。别忘了,这是一个爱思考的人,一个顽强的人,同时他还兼有雄心,常识提醒我们,这些都是完成好故事的重要元素。

如今时代发展了,连卫生间都跟着进化,郝海东早已不需要蹲在里面看书。但是,请不要低估这个人的爆发力。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