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和谦
徐和谦

學習歷史,逡巡兩岸,現居北京

大陸如何應對“反服貿”之後的台灣─寫在學運四年後大陸大幅對台開放之際

四年前,台灣“318反服貿學運”的坑灰未冷、棋局已殘之際,我在遙遠的蘇格蘭曾揣想:接下來,大陸要如何面對這場風波之後的台灣?原本在這份協議簽成之際,經內部各方協調要對台灣做出的經濟讓步,是給、還是不給?

當時我的一個判斷和預測是,即便服貿協議在台灣完成立法程序、正式生效的機率已經微乎其微,但對大陸來說最理性的做法,是不管台灣內部的拉鋸,單方面直接宣布對台灣個人和企業相關優惠條件,直接在大陸開始生效。

畢竟,如此一來,才最符合大陸與台灣洽簽服貿協議及整套ECFA架構的最高宗旨。以台灣市場之緊湊、競爭之激烈、規模之有限,大陸與台灣簽署服貿的初衷,從來就不是當時運動青年們所聲言的,什麼來台灣併購巷口阿姨開的理髮店、讓台灣夜市裡都是“一條龍”的陸資攤販等等......服貿本身最大的用意,其實就是鼓勵台灣最多人口從事的服務業中的領頭羊企業,都能到大陸發展,形成“頭小身體大”的業務樣態;讓作為台灣中堅階層的專業技術人才、文創工作者、白領金融服務業者,甚至是教育、養老、醫療、獸醫等市場新興領域的從業者,都能夠擁有到大陸“平行發展”的動機和誘因。如此一來,不論台灣執政黨如何輪替,社會主流自然會形成一股“底線反獨”的共識牆──阻止任何有機會執政的主要政黨,在兩岸關係上提出過於極端化、衝撞性的選項。從而使“台獨”作為一個島內政治選項的市場前景,逐漸被邊緣化。

當然,“反服貿學運”爆發之後,服貿狀態隨即陷入了彌留狀態,雖然在法理上海基會並未斯毀協議;但兩岸皆知,在台灣內部已經不存在服貿再次被理性討論並生效的可能性。

而過去這些年,我在與大陸涉台學者的交流中問過,為了繼續推進落實服貿本應具有的政治經濟效果─大陸是否會單方面地、化整為零地,逐步逐項將原本已承諾要允許台灣個人和企業登陸的選項放開?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理由不外乎:“現在兩岸根本連談都談不了了,怎麼還可能在實質上落實服貿?”、“只有大陸單方面向台灣開放,台灣什麼都不履行,大陸內部難道不會有壓力嗎?更重要的是,其他WTO成員方對於大陸單方面向台灣傾斜這種事情,一定不會輕放”、“現在民進黨當局即將/已經上台了,在這種情況下做這樣的決定,會被視作示軟,向台灣社會放出錯誤的信號”....云云。

但四年後的此時,大陸單方面宣布對台灣人民和台資企業開放的31項“同等待遇”措施,和80多種專業技術證照考試資格(詳見http://www.gwytb.gov.cn/wyly/201802/t20180228_11928139.htm),在在顯示了,在背後做出這項決定者的思考站位和謀劃,已經衝破了上述我聽過的種種曾有過的猶豫,直接回歸到與台灣簽署服貿時的“初心”。

這些“初心”包括什麼?四年前我曾預想的政治和經濟效果發酵情境包括:“五到十年之内,台湾各领域服务业内的指标性厂商、旗舰品牌大多会登陆大陆市场,特别是以金融、零售、电子商务、资讯服务、文化创意、运输及旅游行业的受惠效果将尤为显著”、“年轻族群中的产业中坚份子,有显著比例的人口,会在事业上或者长驻大陆、或者频繁往来于两岸之间,或者其本身的业务内容与大陆市场、大陆厂商发展出绵密的合作关系"、"在大陆市场空间发展的台湾人士,还将打破目前以台商、台企所聘雇之人员为主的结构;除了受聘于大陆企事业单位或外企的在陆台湾人士可望逐步增加外,诸多拥有证照或特殊资质技能的台籍专业技术人员,也将有机会以大陆作为舞台,开拓其职业生涯更加广阔的可能性"、"一旦大陆因实质采取“惠台”措施而遭其他WTO成员方告上国际贸易仲裁机制,那么在国际间、和在两岸间的宣传效果、形象效应,恐怕也未必全是消极的。"

轉眼間的四年過去之後,坦白講,台灣企業特別是服務形企業登陸大陸時所要面對的本土競爭─不論是產品服務迭代的激烈競爭、資本規模戰的燒錢碾壓、對海外市場的投放能力、優秀人才的薪酬吸引力,當然還有面對大陸當地政府監管的GR能力,情勢都已遠比四年前更加艱鉅。

與此同時,當年戮力投入這場運動的青年抗爭者,也有許多人都已經走出校園、走進產業鏈,或者已在產業中爬升到更有全局觀的位置。他們又會怎麼看待四年前,曾被同齡人中的多數所否決的選擇?會怎麼回應重新端到自己眼前來的“牛肉”?當其時與馬英九的低迷聲勢和國民黨的顢頇形象一起“陪葬”的服貿協議突然甦醒還魂之後,對於今天的台灣個人和企業是否還有吸引力?當蔡英文競選時用已替代兩岸經貿整合的其他路線選項─“在地經濟”“五大新興產業”和“新南向政策”等,在她任期即將過半、卻遲遲未見任何標誌性舉措起步的背景下,馬英九時期曾奉為施政圭臬的“力用中國”路線,會不會重新浮現成為台灣政壇的可考慮選項?特別是當國民黨恐怕仍難在2020年取回執政權的預期下,這種選項又會為台灣內部的哪些勢力所代表、所鼓呼,並對今後政壇促成哪些影響?

凡此種種,皆是我們值得觀察的局面。與此同時,我們也都已身在局中。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