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展
學展

學展,政治工作者。台灣中壢人,是七年級也是90後,關注數位產業、台灣政治、媒體、兩岸議題。

搖醒台灣的小確幸們,是什麼概念呢?

在上游的留言處, @趙思樂 提到:

嗯,可能想搖晃的小確幸們,我確實想到的不是所謂「普通人」,還是台灣的青年從政者,以及有一定政策影響力的學者/社會活動家吧⋯這幾個月在台灣混著,確實會覺得,這些(自認為)活在「小時代」/民主平穩期的「政治精英層」,「大時代」/嚴酷的政治變局來臨時,他們會有什麼反應呢。

思樂到台灣應該也有兩三個月了,我也有聽(看)過幾場你的訪談,其中最有印象的角度,大概就是感覺到思樂是個極度悲觀的人,對中國內部、對台灣問題都是。

從前面quote的這句話當起點,有些問題我想問思樂:

1、小時代跟大時代的轉捩點可能就是一瞬間,但這個瞬間(ex. 習著手處理台灣問題?)什麼時候會出現,沒有人知道。你強調的是心理認知,類似於「即使現在身處小時代,也要有面對大時代的心理準備」。就以此時此刻你身處的台灣來說好了,你是期待看到怎樣的現象,才可能認為台灣這些人已經不是小確幸了呢?(這個問句完全是中性的,並沒有預設不同意你的立場)

2、強勁的公民社會可以抵抗入侵?我最近也常常看到一個說法是「台灣的公民社會只要夠強勁,中國就算打得下來,也消化不良,因為中國不會面對這種鬧哄哄的社會」。我自己對這說法是懷疑的啦。就像是參與Matters計畫到現在,經常聽到中、港的朋友說「台灣的民主意識、公共討論氛圍真的比大陸、香港好得多」,但我也不覺得台灣的公民社會有多強勁,強勁到在面對軍事武力時還有辦法繼續反抗。想聽聽思樂對這種論述的看法。(我猜應該比我還悲觀?)

3、算延續第2點,如果從兩岸議題的軸線來看,你口中的「青年從政者」,許多人正在投入今年底的選舉。親身投入選舉(參選或輔選),這對我來說已經是最「衝」的路線了。台灣的確是個沒有經歷過革命的地方,加上選舉已經成為常態,定期會有「正常能量釋放」,所以很難期待三、五年就來一次太陽花。投入年底的地方選舉,跟兩岸議題基本上很難有直接的關係,畢竟兩岸議題屬於中央層級。但是新興政治勢力(無論是時代力量或是民進黨內的年輕一代)如果不透過這種路徑逐漸累積政治實力,也不可能直接跳到選總統的層級,更不可能有實力和膽量做出與現任總統不同的決定。總的來說,這仍是一個廣泛的社會說服的過程,如果只是個體戶的激進化(非貶義),也不一定能召喚出更多的支持。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