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展
學展

學展,政治工作者。台灣中壢人,是七年級也是90後,關注數位產業、台灣政治、媒體、兩岸議題。

【今天10pm,在線問答】Ketagalan Media 總編輯葉介庭:台灣的國際參與

各位 Matties 好!大年初三也有在線問答,時間一樣是台北/香港/北京時間 22:00。

今天的主角是 Ketagalan Media 創辦人暨總編輯葉介庭 (@介庭),近年長期在美國經營「台灣與國際的關係」議題。

他在桃園大溪出生,成年之前就到美國生活,哈佛化學系與法學院畢業。曾在民進黨實習、2008年曾籌辦「第三社會黨」。畢業後待過華爾街的法律事務所。

後來陸續參與多個位於美國、與台灣議題相關的NGO,包括兩年前2016年於DC成立的「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lobal Taiwan Institute)的創建。

介庭近年費力最多的是他在2013年創辦的英文網路媒體 Ketagalan Media,希望以台灣、美國、歐洲等經驗建立屬於台灣的全球化媒體,讓這些內容的傳播突破華文圈。(註:Ketagalan=凱達格蘭=台灣原住民族的其中一族=台灣總統府前那條大馬路「凱達格蘭大道」。)

其實我作為一個台灣人,對於台灣的「國際參與」這件事,經常是很無力的,理由應該不用贅述。除了常見的主流政治議題如WHO或奧運之外,我自己常舉的一個例子是:在台灣的媒體圈,經常有讀者批評媒體不做國際新聞,但新聞工作者會反過來質疑是因為國際新聞就是沒人在看,於是陷入雞生蛋、蛋生雞的迴圈。我認為關於「國際新聞沒人看(沒人做)」的問題,背後的一個基本因素還是在於台灣於國際社會的缺席、是個國際孤兒,所以很難從國際新聞上找到與台灣讀者的關係,所以沒人看、沒人做。也因此,我對於介庭這樣的嘗試更感到好奇和佩服。

但介庭說,他的初衷並非以憐愛的眼光視台灣為一個國際孤兒,而是認為台灣有許多美好的事情值得介紹給更多人。

在2013年創立 Ketagalan Media 的背景是,當時台灣的社會運動規模越來越大,引起在美國的台美人(第二代)以及他身邊的美國人的好奇,他們也知道介庭較了解這些事情,就來問他。所以一開始他就把這些聊天的內容做成podcast,然後上傳。這是 Ketagalan Media 的前身。2014年3月網站正式上線,才過一個禮拜就遇上了台灣的太陽花運動,透過當時人在台灣的朋友傳回素材,Ketagalan Media 就開始做 liveblogging。

Ketagalan Media 的宗旨是想向(英文)世界介紹台灣的好。但就像前面說的,一般想像的「讓台灣走進世界」,經常會被困在狹義的政治議題上,而這也是介庭在成立 Ketagalan Media 之前,在上一代台美人身上看到的困境,而也正是因為這個因素,促成了 Ketagalan Media 的出現。(至於這中間的思考,就留待介庭本人來為大家解答!)

所以,Ketagalan Media 網站上其實大部分不是「那種」議題,例如軍購、第一島鏈、中美關係。 Ketagalan Media 成立的契機與台灣的社會運動有關,介庭說網站上反應好的議題也是如此,包括報導台灣同性婚姻和台灣原住民議題——因為美國也都有這些議題!「原住民愛喝酒」的刻板印象也同樣發生在美國的印第安人身上。

從2013年到現在,Ketagalan Media 已經逐漸達到一開始的目標:成為政治雜誌《外交家》(The Diplomat)的消息來源,也有非政治類的記者到此探詢關於台灣美食的線索。

接下來,Ketagalan Media 即將要推出募資、開設子品牌網站(針對在台灣居住和旅遊的外國人,提供生活、時尚資訊)以及販賣台灣設計或生產的商品。

在台灣,這種路線的英文網站並不多;在美國要做這樣的事情,更難找到志同道合而且願意投入的夥伴。(至於為什麼困難,也留給介庭回答。)但至少現階段,介庭是會讓 Ketagalan Media 繼續走下去的,背後的種種思考,就留待今天22:00的在線問答啦!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