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ia哲学社

@philosophia

佛教哲学基本概念「四法印」与「四圣谛」解说(一)

研究一切错误,从错觉到各种错误观念,作大众的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分析师,这是佛教的僧侣——佛教的哲人一开始尝试去做的。并非合理化的精雕细琢,而是不断把不合理的错误、偏差和衍生物,以及把人如此持续产生差错的认知本身,作为深刻的现实来思考,从而扩充理性抵达的范围而使其周遍于所履人世。

公民不服从(下):不服从的正当性为何?

当国家已经不再值得被服从,是否应当、应当如何抗争?本文将讨论公民不服从的正当性何在,以及什么样的不服从是「合适」的。

我们如何继续前行:保持自我可持续 / 工具包

本文献给每一位在关注或参与社会事件与政治运动中感到愤怒、自责、无力、抑郁与倦怠的朋友。

防疫强制措施商谈指北

本指南的前身为笔者与同校师姐编写的、日前在网络上流传的「吵架指南」。

唐山烧烤店事件,就是属于性别议题。

无论此类事件如何地多发,许多人仍坚持将它们归于一般的暴力犯罪。于是,桩桩件件尽被绕过「性别」这个关键词,被定义为「单纯的恶」。而我们认为,这起案件既是关乎暴力的,也是关乎性别的。首先,我们想要阐述它不是一起一般的暴力事件,而是一起典型的性别暴力事件。其次,这个性别暴力事件也不是仅仅关乎一些「个例坏人」,而是反映了一些更深层的性别不平等和男性霸权的机制——它需要女权主义者及其盟友们来一起与之抗争。

上海疫情援助实录:困难民工、志愿小组与劳动节

令人震惊的事实是,2022年5月1日的上海,许多身处上海的劳动者正在饥肠辘辘盼望解封。仅4月30日到5月1日,笔者所在的民间临时互助小组就收到了296条在沪外地民工的求助信息,经筛选可能需要解决的需求196个;当天完成的配送共19次,受助者共271人。这仅仅是经志愿者通过各种渠道核实、筛选出的最紧急,最需要帮助的个案,在此之外,不知还有多少不懂得使用互联网求助的务工人员正在盘算最后的剩余物资。

什么是男性中心主义

男性中心主义的讨论背景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在法律明确规定了性别歧视是违法行为的今天,依然有着严重的性别不平等?第二,我们应该如何去评价第二波女权主义中,认为“性别平等要求女性和男性有一样的选择机会的平等”的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者的观点?

礼物、债、等价交换:产品交换方式的三叶结

本文的写作发端于这样一个疑问:人类学的「礼物交换」和哲学的「礼物现象学」真的是在讨论同一个「礼物」吗?如果是,那么,为什么它们彼此争论的内容如此大相径庭?如果不是,为什么它们都在使用同一个词——「礼物」?而礼物这个范畴为何又表现出如此自身分裂的状态?此外,为什么人们会不自觉地将礼物交换和现代世界的商品等价交换活动做对比呢?

哲学问题究竟能够获得答案吗?/ 哲普

所谓「哲学」,我在这裡指的特别是分析哲学,但以下我的论证和结论可能也适用于其他哲学,如欧陆哲学和东方哲学。对于多数的哲学问题,我们看到的情况经常是:在每个问题上,哲学家们的看法总是分歧,不同阵营的哲学家的论证尽管推陈出新,但总难说得上是击倒性的 (knock-down) 论证;有些问题的争论甚至长达两千多年,而始终没有定论。哲学讨论是否真能带给我们有关于这些哲学问题的答案的知识?如果不能,为甚麽?

公民不服从:我们有无义务服从国家?(上)/ 哲普

政治义务是一个人们常常不会特意思考,但往往在当下舆论中被有意无意讨论的概念。关于政治义务的讨论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公民到底有没有(道德)义务服从城邦?这一个问题还要以更丰富的形式被提问出来:公民是否有道德义务无条件地服从于城邦?如果是有条件的,那么有什么条件?公民是否有权利反抗城邦?甚至,公民某些条件下是否有道德义务反抗城邦?公民应该以什么方式反抗城邦?

埃德蒙德·胡塞尔 / 哲普

主客二元论的传统,不可避免地使得西方哲学研究长时间陷入怀疑论的窘境,亦即「认识如何完整的呈现客体」的核心问题无法以传统的方式被得到解决。在现代哲学中,胡塞尔所开启的现象学和弗雷格等人所创建的分析哲学、成功的对这个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并且通过他们的学说深远的影响了现代哲学的发展。

什么是公共知识分子?

「公共知识分子」这个概念在国内的广泛传播是始于零几年的南方报系,近些年由于环境和各种形势的影响逐渐转变为一个能对知识分子冠以的最为罪大恶极的称号,并且该概念的内涵被牢固地于特定的政治倾向挂钩。本文排除了对这个词一切褒义或贬义的使用,而追根溯源地力求讲明白「什么是公共知识分子」,一方面因为那些问题不值得辩驳,一方面因为本文本身即是辩驳。

维为伪学考:被歪曲的史学背后,隐藏着什么?

张维为教授演说的……这些论述本身其实并无批驳的必要:其中的学术错误非常明显,甚至有对基础知识的完全混淆。但是,它恰好涉及了一些非常关键的话题:历史学的「真实性」与对史学论述的怀疑、政治与文化霸权对于讨论的影响、史学的学术规范与方法、以及在后殖民视角下这一「真实性」和「西方中心主义」逻辑之间的关系。

「阳刚之气」为什么是一个话语陷阱?

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一个神话,认为优秀特质或美德似乎在某种本源的意义上与性别相关?美德、「阳刚之气」与性别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帮助贫困的人是道德义务吗?对后果主义论断的质疑与回应

所谓「后果主义」我们可以在这篇文章里把它简单理解为这样一种伦理观念:我们做的行动正确与否取决于行动的结果是否能够最大化社会效益,而不是取决于行动者的动机或者某些神圣的义务。这篇文章要解决的问题是:后果主义有没有成功地应对「对于苛求的反驳」(demandingness objection)。

道德责任与决定论 / 哲普

想象这样一个世界,个体一切的行为都被因果 (Causal Chain) 所决定着。人类的每一个行为都不取决于其自由意志,而仅仅是之前原因的结果。在这个世界中,人类如何能对自身的行为负有道德责任?

伊曼纽尔·列维纳斯 / 哲普

德里达曾经评价,列维纳斯的思想有如海浪拍打沙滩,愈加不懈地循环往复。

什么是扯淡?/ 哲普

哈里·法兰克福《论扯淡》一书的发表为「什么是扯淡 (bullshit) 」这个之前几乎没人注意的哲学问题引来了大量的关注。针对这个问题,哲学家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答案,关于它们激烈的争论从未停止过。在这篇论文中,我将尝试给出一个理解这个话题的方式。

什么是压迫?

压迫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具有强烈负面色彩的词汇。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压迫」这一词汇的含义往往是模糊和过分宽泛的,有些时候甚至是不准确的。因此在本文中我将致力于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准确的去理解和使用「压迫」这一词汇。希望本文可以启发读者对「压迫与痛苦体验和强迫之间的区别」,「压迫的可能形式和特点」,「个体与压迫之间的关系」,以及「研究压迫的意义」等问题的思考。

政治倾向与艺术倾向 / 哲普

是什么使「政治」和「美学」成为了两种对立的东西?「政治正确还是艺术质量」这个古老的无结果的争论是何以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