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中
潘光中

只要有電腦和網路就能活下去的阿宅,啊對,老婆也不可或缺。

【潘氏片局】摸清《屍戰朝鮮:雅信傳》利用史實穿插杜撰的巧妙,你會看得更過癮!

《雅信傳》在正史與虛構之間,做了非常巧妙的拿捏。
《雅信傳》在正史與虛構之間,做了非常巧妙的拿捏。

做為影集《屍戰朝鮮》前傳的《屍戰朝鮮:雅信傳》,大家是不是都看完了?因為新冠疫情影響了拍攝週期,原定十三集的規格被精簡成一部九十四分鐘的前傳電影,讓很多人都覺得意猶未盡;連同本傳第一、二季劇情共同形成的「生死草世界觀」,相信也讓不少人都覺得宛如長篇史詩的恢弘壯闊。本篇將從《雅信傳》的歷史背景切入,帶領大家進一步認識整個故事在正史與虛構之間的巧妙拿捏。

以生死草為主要構圖的《屍戰朝鮮:雅信傳》官方海報。

一、女真族的生熟之分

首先要解說片頭字卡那句「女直兵若滿萬則不可敵」的典故由來。這裡的「女直」就是「女真」,原句是北遼開國君主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平定遼東之後,有感於女真族相對於渤海、高麗族的異常勇猛,不覺讚嘆道:「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數代之後,完顏阿骨打率女真族十二部起兵反遼,數度以懸殊兵力大敗遼國大軍,也算是應驗了遼太祖的預言。在遼興宗耶律宗真在位時命人修訂《金史》,主筆史官為了回避興宗名諱,刻意把「真」字略去兩點為「直」字。《雅信傳》劇組應該是考證了金史,才會採用「女直」這個名詞。

女真族的強悍,連國力鼎盛時期的大遼也無法將其剿滅,所以大明、朝鮮都長期採取懷柔收撫政策。

.藩胡部(熟女真)

雅信的家族、慘遭婆豬衛屠村的部落「藩胡部」,衣著服飾偏向蒙古部族風格,推測是屬於元朝滅亡後從遼東遷入朝鮮的「朵顏衛」。這一群遊牧民混合了契丹、蒙古、女真等族的血統,擅長騎獵且精通多族文字語言,但人口稀少勢單力薄,只好選擇歸順李朝以免遭其他強勢部族欺壓,故被朝廷稱為「熟女真」。另有別稱「兀良哈」,可能是出自朵顏部族發源地烏梁海的音譯。

雖然歸順之後領有駐紮地不必再顛沛流離,不過「城底野人」的稱號也隨之而來──他們不能像一般居民住在城牆保護的範圍內,但是春秋兩季依然得朝貢納糧,還得聽從官軍的指揮(像雅信的父親必須擔任官軍的密探)。既不被朝鮮視為國民、也無法再獲得女真同族的信任,還被一般百姓視為化外之民,可以說是夾縫中、體制外的邊緣族裔。

被稱為「城底野人」的藩胡部,淪為朝廷「以夷制夷、以蕃理蕃」的工具。

.婆豬衛(生女真)

史實上不存在「婆豬衛」這個部落稱號,從環境設定看,應該是影射從十四世紀末就盤踞在綏芬河、圖們江、鴨綠江及婆豬江沿岸一帶的「建州衛」。建州衛除了本部,還繁衍出建州左衛建州右衛兩部,統稱「建州三衛」,是女真族中勢力最強大的部落。雖然領有大明的正式敕封,卻不安於領地、屢屢四出鬧事,劫掠客旅和官糧的行為成為李朝北方大患,朝廷數次出兵鎮壓也只能收一時之效,因此被稱為「生女真」

朝鮮官軍的戰力積弱也是赫赫有名,素有「十個朝鮮兵不如一個蒙古兵,十個蒙古兵不如一個女真兵」的戲謔之語。

世宗十五年(1433年),李氏朝廷決定畢其功於一役,出兵一萬五千掃平建州衛大寨,史稱「婆豬江征伐」建州衛首領李滿住雖然身受重傷仍僥倖逃脫,糾集殘部與其他女真部落合流後四處騷擾報復。朝廷一方面從南方調兵駐守,同時向大明請令將建州衛北遷至渾河。李滿住雖領命遷營,其他部族卻紛紛放棄原駐地、擁護李滿住在蘇子河一帶建立新據點。《雅信傳》中趁朝廷忙於應付倭亂之際、統合所有女真部族勢力的婆豬衛首領阿里多干,應該是影射出身建州左衛的後金國王、清太祖努爾哈赤

二、北方四郡的沿革變遷

片中以「廢四郡」統稱的荒廢城池,雖然沒有明指地名,但從對白推敲,應該就是在婆豬江征伐之前,就開始沿鴨綠江東岸建造的「西北四郡」──閭延、慈城、茂昌、虞芮共計十六座大城、廿五處小堡。這些駐屯地與圖們江南岸的「東北六鎮」共同形成防範女真、蒙古等遊獵部落南下侵襲的北方防線。世宗頒布「三道徙民令」,從南方的忠清、慶尚、全羅大舉徵調軍民,進駐四郡六鎮屯田養兵,一方面充實邊防、二方面也藉此讓當地原住民融入朝鮮文化,前後耗時約三十餘年。

「虎患」也是駐紮在北方郡鎮的軍民心頭大患,甚至只敢組隊驅離而不思獵捕。

世祖(世宗次子)取姪子文宗王位而代之後,四郡六鎮的存廢問題浮上檯面。先是廢除三郡獨留慈城,雖然讓兵力集中、卻也有孤城難守的缺點,讓一直蠢蠢欲動的建州衛逮住空隙重新活躍,襲擾邊境的事件時有所聞。世祖五年(1457年),都察史申叔舟上書諫請廢郡南遷,因為慈城當地各處城堡陸續爆發「轉相傳染、多至殞命」的不知名疫病。這段史實對照劇中雅信探索廢四郡時,在國師堂石壁上發現的女真小字(也有網友認為是蒙古文)石刻紀載的生死草之謎,以及雅信父親對白曾提及「百餘年前的混亂中,我們協助朝廷,才得以在此居住」等話語,巧妙的將西北四郡的廢棄連上了影集裡的喪屍之亂。

小雅信發現的生死草之謎,成了整個故事的關鍵起源。

三、壬辰倭亂的始末

本片劇情的起始約莫在「壬辰倭亂」剛發生的當下,也就是宣祖二十三年(壬辰年/1591年、明萬曆二十年、日文祿元年)前後。這場由日本發起的大規模侵攻,中方稱為「萬曆朝鮮戰爭」,日方稱為「文祿慶長之役」,韓方則有「壬辰/丁酉之亂」「壬辰衛國戰爭」的稱謂。從太閣豐臣秀吉發出「假道入唐」國書起始,中間經過二次舉兵、大明發兵援助,到秀吉病逝、日方倉皇撤軍為止,前後長達七年餘,遍及海上與陸地的大小戰役。雖然當年戶籍資料遠不如近代詳實,但粗估主戰場所在的朝鮮方傷亡超過百萬人,被擄或失蹤也有近十萬人,戰後可參與勞動人力剩下不到戰前的兩成,全國可耕地面積更僅存一成。

《雅信傳》的四大主要角色,左起:全智賢的孤女「雅信」、朴秉恩的點儉史「閔致祿」、金雷夏的藩胡部首領「達哈」、具喬煥的婆豬衛首領「阿里多干」。

日方的侵攻野心雖然中止,但出兵支援的大明也國力受損,對邊境遊獵民族的管轄威嚴從此大幅降低,更無暇顧及朝鮮內政。由於邊防空虛,蒙古瓦剌、建州女真等部族的劫掠更肆無忌憚;朝臣們不思勵精圖治、反而忙於內鬥奪權;面對荒涼國土的八道百姓飢寒交迫,易子而食的慘劇所在多有。片中婆豬衛違反禁令入山採蔘,以及影集第一、二季海源趙氏專權獨斷,既呈現了當時的概況,也借古諷今反映了近代韓國面臨的內外交迫。

四、劇中人影射了哪些歷史人物

對比劇中的主角背景,第一季就成為喪屍的朝鮮國君,應是以壬辰倭亂時在位的宣祖李昖(讀音:言)為原型;至於世子李蒼,妥妥的是宣祖庶子光海君李琿(讀音:魂)跑不掉,只是光海君宣祖死後立刻即位,並沒有把王位讓給名義上嫡出的弟弟。宣祖光海君之間的父子分朝矛盾,後來引發了數度黨爭,不但進一步削弱朝廷威信,也讓朝鮮八道的復原之路更顯漫長。

朱智勳飾演的世子李蒼,無疑就是知名歷史人物光海君。

至於誕下王子的中殿趙氏,顯然是借用了宣祖的繼室仁穆大妃金氏,但金氏的母族延安金氏當時在朝中的影響力不大,父親金悌男雖然官居正一品的領敦寧府事,可是這個官銜僅是毫無實權的閒職,同族弟兄中也沒有人位居軍銜軍職。對照起來,海源趙氏的原型比較可能是當時官拜領議政、被視為北人黨首領的李山海李山海通曉經史、文采傲人,出身望族韓山李氏,入朝為官後多次主導黨爭,擅權專斷的程度與片中的趙學柱不相上下,不過他的下場倒沒有趙學柱那麼悽慘。

雅信在本片結尾與阿里多干狹路相逢,不知道會在第三季帶出什麼樣的新展開?

由於雅信在本片的片尾遇上了阿里多干,又在第二季結尾和李蒼碰頭,等於將她的故事(或說命運)與正史中的兩位君王──努爾哈赤光海君直接牽扯在一起。編劇金銀姬將虛構附會在史實當中,杜撰情節穿插之巧妙令人折服,借古諷今意味之深濃也值得玩味。藉由以上所整理的正史與虛構間的對照,希望能讓各位在二刷時對時代背景有更清楚的理解。

將於明年上映的《屍戰朝鮮》第三季,勢必會有更多穿鑿附會的架空橋段。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