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son
pengson

非典型事物爱好者

两个同学的近况:也许不结婚不生孩子,才是年轻人不焦虑的唯一办法

5月30号这天,有个久不联系的同学结婚。得知消息,几个当初要好的同学商量着给礼金,也趁这个机会聊了一会天。除了我之外,有两个同学,分别是 Q 和 Z。

Q 是个极要强的女生,高中主动追求男同学,大学追上了高一级的学长。自己毕业后做销售,赚了几年快钱。老公目前在西安某软件公司担任高级职位,而自己做家庭主妇。两人买了别墅,生了二胎。

Z 是个随遇而安的男生,大学毕业在南京工作几年,觉得前途无亮,于是早早回老家买房生子。当时的房子并不贵,150多平,加上车位,装修,也不过50万出头。生了一个孩子。

几个人回忆完学生岁月,开始讨论当下。

Q 说,自己现在非常焦虑,每个月支出都在 1.5 万以上。Z 哈哈一笑,自嘲说自己一个月工资才 4 千块。

Q 说,自己光是幼儿园每个月都要 3千块了。

Z 说,啥幼儿园这么贵?

Q 说,这个幼儿园有外教,小班授课,有各种高级设施,巴拉巴拉,能培养小朋友这个那个特长。

Z 说,幼儿园不就是玩吗,那么费劲干啥。

Q 说,很多东西都要从很小就开始培养的,比如英语语感。

Z 说,英语学太早,中文说不好咋办。

两个观点的碰撞太多了,上面只是很小一部分。

当今中国,像这样的思维碰撞实在是太多了。微博上,知乎上,以 Q 为代表的城市新贵,和以 Z 为代表的城镇青年,他们常常会以为类似的问题,吵得天翻地覆。Q 们会指责 Z 们不思进取,Z 们会嘲笑 Q 们不自量力。

他们的价值观是如此的不同,好像是两个星球的人。

但,其实他们是一类人 - 没有长期安全感。

Q 在西安买了房,但是她没有根基。她的同龄人可能没有她优秀没有她拼命,但是他们的父母可能是城市里退休的老头老太太,拿着退休金,享受着社保。至少,他们是没有养老压力的,甚至能偶尔啃啃老。但是 Q 不能。她有农村的父母需要周济,有房贷需要还,还有两个小朋友等着用钱。所以 Q 没法放松。表面的光鲜背后是岌岌可危,一旦老公失业,现金流就会断裂,往日的生活无法维持。

所以在一番自我解释和鼓励之后,Q 不无忧虑的说,自己太累了,老公也很累,但都不敢停下来。我明白这种心情。Q 说,自己也在准备出来做事,最好是能利用之前做销售所获得的人脉开拓一项事业。我读懂她没说出来的话,也许到那个时候,自己老公也不用辛苦加班赚钱。

大城市里的新居民大概都是这样的吧,也许挣得更多,也许挣得更少,但本质上来说,他们都必须殚精竭虑的保持目前的生活水平,所以都不怎么轻松。

而小城市的原住民,Z,又是怎样一番光景呢?

按照 Q 的说法,你现在小城市里面滋润悠闲,但孩子的未来呢?当孩子被迫离开家乡去大城市打工,同龄孩子们却已经在大城市站稳脚跟,至少父母有房子,那个时候,你该怎么办呢?Z 明显被触动了,很久没有说话。

中国的普通年轻人们,大概多多少少都会遇到 Q 或者 Z 一样的问题。勉强留在大城市的 Q 们,拼命工作赚钱,生怕不小心被淘汰出局。留在小城市的 Z 们,却又在担心子女未来的前景。年纪轻轻,却早早失去了生活的乐趣。

这就是我所认识的青年们,他们或许经常笑呵呵的,看起来对目前的生活颇为满意,但说到未来,总是不无恐惧。35 岁定律,通货膨胀,消费升级,教育市场化,那些号称在宏观层面上更有存在价值,甚至更有积极意义的东西,都在消耗着他们逐渐减少的精力和财力。

我唯一能想到的身边不怎么恐惧的普通人,他们要么没有结婚,要么早早进入事业单位,要么通过其他方式获得一般人几辈子也攒不出来的资本(联姻)。后两种因为种种难以模仿,于是很多年轻人都学会了“不结婚“,或者至少“不生孩子“。有人批评他们太过焦虑,但我自认能够理解:普通人有自尊的或者太不容易了,如果可以,为什么不简单一点呢?不结婚,或者结婚但不生孩子,就是成本最低的“不简单”了。

几个小时的聊天结束,我却久久不能入睡,写下了上面这些。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