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son
pengson

非典型事物爱好者

穷人的认知:人工费便宜是我们的优越性

居住国外的华人分享超市商品价格,往往低廉的让人落泪。中国观众有的喜欢将价格换算成人民币找点心理平衡,有的会指出换算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人家赚的本来就是美元。还有很多人会说,国外买东西也许便宜,但是人工费用太高,修个马桶,换个水管,就要好几百刀。言下之意,虽然国内商品昂贵,但是人工便宜啊,这也是优势啊。

问题是,这是谁的优势呢?

这是修马桶工人,或者修水管工人的优势吗?当然不是。价格低,意味着同样的时间,他们远比国外的同行赚的少。这怎么能是他们的优势呢?

这分明是消费他们的群体的优势,是那些拿着钞票购买工人服务的人的优势。因为,同样是修理马桶,他们只需要花费几十人民币。所以,人工越是便宜,他们越是开心。

图便宜是人之常情,这无可厚非。但是拿中国工人的便宜称之为中国的优越性,那就太混蛋了。因为便宜的代价是,中国工人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才能维持一个“体面”的生活。这也是为什么,中考50%分流到技术院校,会在家长群体里引起那么大的风波。大家虽然不说,但是都不傻。歌颂工人吃苦耐劳,歌颂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动动嘴皮子,点赞转发,这没问题。但是要自己后代去做工人,那就一百个不愿意。身体都很诚实。

辛苦的是工人,评论的却不能是工人,最后大家整体的感觉出来,却是,人工便宜是中好事,既然是好事,就应该继续坚持下去。这对工人们来说,是不是太不公平了。不光要吃苦,还要被另一个群体代表发言,说,你们干得多,拿得少,贡献了所谓的优越性,你们应该骄傲。而且,因为你们的劳动做出了贡献,所以你们的劳动是不可缺少的,所以请继续吃苦耐劳。

这真的是我听过的最恶心的话。

还有比恶心更让人不适的,是明明说话的也并非大富大贵,往往都只是生活中的普通人罢了。就算不修马桶,也还要修这个,修那个,领导的文档,客户的机器,硬件,软件。不管怎么归类,都是出卖劳动力换报酬的无产阶级罢了。当然,自己的价格可能高一点,仅此而已。仅仅因为自己价格高那么几块钱,就可以认为人工便宜是好事。这就是程序员群体里常说的精神资本家了。可惜真正的资本家却不会因为他是精神资本家就压榨的少一点。在资本家眼里,人工都是成本,都是要尽量压低价格的。

说到这,我回想起,最近流行的一个观点,富人和穷人的差别不在于钱,在于认知。很多人就很悲观,作为穷人,不仅没钱,还没认知,这可太让人伤感了。于是很多人就着急,如何才能有正确的认知呢。但是认知这个东西并不是说你想要立马就可以有的,就可以正确的。相对来说,一个更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能赋予你相对正确的认知。当然,我的原生家庭并不是个正面教材。我父母对这个世界的真相并不了解,但是他们很善良,而且了解自己的短处,所以并不灌输自己的认识给我。所以我的理解都是自己探索的,也并没有像很多最后牛逼的人一样,遇到过自己的人生导师。我并不牛逼。刚刚毕业的时候,我也天真的以为“机会比薪资重要”。但是第一次离职,公司HR赤裸裸的锱铢必较让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认识。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说实话,中国的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既不人性,又不高效。唯一的强项,在于高压之下的高效压榨。很多被加班文化洗脑的说,能加班的团队更有战斗力。有些喜欢结果论的更是说,中国公司这么能打,就是因为战斗力。我的理解或者说应对是,有战斗力也好,能不能打也好,这是公司层面的事情,能打,也是 CEO 的福报。一件事情再好,落到我身上不好了,它再好有什么意义呢?就像学校里干干净净很好,但是是由我无偿劳动保证干净的,那好不好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很多人又要说集体主义了。集体好,我们才能好。但其实,集体好了,也总是金字塔顶端的一小撮好罢了。学校里干净了,是负责卫生的王主任得到嘉奖,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北上广那么好,跟外来人群,大西北大西南,有什么关系呢?事实上,因为人性的自私,先富的群体甚至会团结起来,建立秩序,保持继续剥削。剥削的文明一点已经很难得了,你还指望带带你?

穷人的成熟,总是来的这么晚。往往开始有点醒悟了,已经满脸风霜了。

我最近关注了一个视频号“农村三人行”。这三个小伙子就是那种年纪轻轻已经悟到世界真相的。他们三人总是到处跑跑,体验生活。有点观众看到小伙子在某个行业做的不错,就建议人家,不如静下心来,好好打磨,成为“大国工匠”,“好手艺吃一辈子”。什么好手艺能吃一辈子?现在科技发展的快的跟啥一样,一个好手艺吃一辈子,做梦吧。最后小伙子们当然没听这种话,继续折腾自媒体,现在粉丝140万。如果有机会赚大钱,还需要什么一辈子的手艺。手艺是最不值钱的。能把手艺卖个好价钱,那才是最值钱的。可是大部分人都只对打磨手艺感兴趣,“酒香不怕巷子深”,最后果然一辈子都躲在巷子里了。

穷人要想成熟(不一定能赚到钱,但能避免被坑),最直接的途径,还是有个好爸爸好妈妈。要么就只能读书,读那些让你难受的书。什么书让你难受,就是那些说这样思考的都是傻逼的,都是脑子缺根弦的。当然作者不可能这么粗鲁,但是意思很明白。我之前读《思考,快与慢》就是这个感觉。好书其实很大。如果能避免网文,基本读不错。问题是网文太多了,很多人以为自己在读书,其实就是读读网文。网文就是为了讨好你大脑发明的零食书,连快餐都算不上。

好了,写到这里好像就要推荐书的样子。但还是下次吧。这次我只想简单的发发牢骚。

封面:光 * 遇,第一章 by Pengson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