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son
pengson

非典型事物爱好者

从《虎妈猫爸》说起

把钱砸在孩子身上,等孩子以后自己赚钱?这可真是我见过最不靠谱的生意。


四五年前看到赵薇佟大为主演的电视剧,叫做《虎妈猫爸》,一家人为了女儿的学区问题,卖掉了原本温馨舒适的房子,换到了靠近名校拥有入学资格的「老破小」。


赵薇饰演的女主是一个来自农村,依靠努力学习进入高校,才获得城市里体面的工作机会的「凤凰女」。在她的少年岁月里,家庭条件的贫困和父亲的严格管理,是激励她不断奋进的源动力。但是这种动力,在物质条件丰富的女儿身上是不存在的。同样,佟大为扮演的丈夫,也丝毫没有赵薇所体会到的学业危机感,因为他从来没有面临过这样的境遇:要么继续念书,要么回家务农。作为城市工薪阶层的子女,他的成长环境决定了他并不需要为了一张城市的入场券而拼死搏斗: 从他出生那一刻起,他就是城里人了。


所以他不能理解妻子的焦虑。在妻子看来,女儿的今日的平庸,是未来的大难临头。尤其是,当她遇见比自己年轻,但心机满满的优秀后辈时,那种无处安放的焦虑达到顶峰。


也正是在这样的焦虑中,她选择了另一条人生道路。放弃工作,成为全职妈妈;放弃新城区大 house,住进名校扎堆的老破小。在女主的眼里,自己的舒适惬意,哪抵得过女儿的「远大前程」呢。


女主十多年辛苦求学,十多年职场打拼,最后的结果,女儿得到了名校的入学资格。如果把这比作一场交易的话,亏吗?


如果用这个问题问女主,答案一定是不亏的。她会用自己少年时期的经历做证据,告诉提问者,教育上的投资,一定是有其价值的。当年要不是我爸爸卖掉家里的牲畜凑够了我的学费,我现在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拾牛粪呢。


可是,要我来说的话,十多年辛苦求学,十多年职场打拼,换来了一张名校入学资格,这终究是一场豪赌。赌的是一个能够功成名就的可能性。可是万一没有赌对呢? 万一女儿并没有继承母亲的智商和毅力,天赋平平,努力但是毫无卵用呢?


回归职场,难上加难。学区房变现,各种政策之下,学区房价值远不如前。


即便,女儿最终成功上岸,得到一个令人羡慕的工作,这一切就结束了吗?终有一日,女儿也会发现,自己的子女仍然在应试教育的赛道上,如果不努力,就会被卷的七零八碎。于是女儿卖掉了当初精心装修的大 house,换成一套老破小。重新一遍母亲当年的心路历程之后,再让自己的子女重复一遍自己当年的求学生涯,还要祈祷自己的后代在智商上面没有出现比较大的滑坡。


这是一件让人无论如何都无法觉得轻松的事情。传统的叙事结构是:努力学习,学业有成。但是学业有成之后呢?维持局面的唯一方式,是子孙后代一直学业有成。而维持这个系统的必备条件是,不计代价的教育投入,副作用就是,生活条件的极大下降。


很多人说计算教育的成本是非常短视的行为。这个评论放在20多年前的中国,甚至放在现在的偏远地区,我觉得都是没问题的。因为教育支出足够低,所以提升效应却非常明显。很多农村出身的大学生表示,自己的父亲听闻自己一个月就能挣一万块,非常吃惊,因为当地人的平均收入可能就一千出头,等于自己一个月就能挣父亲一年的收入,这种提升当然是很明显的。但是地点换到东部沿海,情况就完全不一样。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大家收入都很高,做什么都能赚钱,学历的提升效益就非常有限。上十几年学,出来工作,工资跟十几岁进厂的没什么太大区别,「十几年」这个代价都不是那么「超值」了。


这种现象其实在农产品市场上有相似的例子。以我家乡的水果为例,刚开始流行「夏黑」葡萄,第一波种植夏黑的收益颇丰。于是第二年第三年种植夏黑的农户越来越多,夏黑的总产量也越来越高,市场总体供应逐渐由供不应求,供需平衡,最后变成供大于求。到今年,很多农户已经放弃夏黑,转进其他品种。早期投入低,单价高,后期投入高,单价反而变低了。大部分人的反应是滞后于市场反应的,等市场火爆了,才姗姗来迟;等竞争激烈了,才进入市场。


用成本-收益来看待教育这种方式,其实并不新鲜,我可以说大部分父母就是用这种思维来看待教育的,不过贯之以各种光鲜的称呼罢了。「好好学习,找个好工作」,「好好学习,长大了报答你的父母」,都是这种思维的产物罢了。谈钱并不可耻,这种认知要彻底改掉,才有可能理性的看待教育这件事。理性是什么?理性就是你要用一贯的认知来看待整个事情。既然谈钱,就好好地思考投入产出比,不能盲目的投入,不切实际的期望。明明孩子在应试教育上天赋平平,还要不计性价比的投入资源。或者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如何考试,却对考上了之后如何择业两眼一抹黑。还有,既然都是为了钱,是不是可以考虑直接点的方式呢?拥有水准之上的一技之长,也可以养家糊口,对吧。如果不考虑「体制内」,其实学历可有可无。因为对于体制外来说,有学历做个私企小白,没学历做个小贩子,没什么区别。尤其是,如果考虑钱的问题,其实从你自己开始努力奋斗,不管是做做小生意,还是努力攒钱买基金,不都是比期望你孩子以后能搞钱更有操作性的事情吗?


所以我是很不理解家长们的思维方式的。既然想的都是孩子以后能不能赚钱,那自己何不努力奋斗,让自己的孩子以后可以站在肩膀上呢。我倒不是说要让孩子无脑啃老,自己有个小店面,孩子帮忙打理,做「店二代」;自己有储蓄有基金,培养孩子做生意,以后给孩子支持个几十万试错。这样不是挺好吗?把钱砸在孩子身上,等孩子以后自己赚钱?这可真是我见过最不靠谱的生意。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