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anutMatters花生好朋友
PeanutMatters花生好朋友

歐洲生活 | 自我成長 | 職場觀察 | 語言學習 | 留學 | 海外工作 | 科普 | 商業 https://linktr.ee/peanut.matters

聊聊幾點關於德國的刻板印象(上):影劇劇本所反映的現實

刻板印象通常是把一些人事物特點過度簡化、概括化並歸類而形成的既定期待或成見,並不適用於所有人或所有情境。不過不可否認的,有關於各個國家和文化的刻板印象還是在生活中閒聊常常出現的話題。

這篇文章想要以一個住在德國超過五年的歹丸郎的角度出發,簡單聊聊關於德國的幾個刻板印象。

為患有資訊恐慌症的人群著想,所以把這個主題分成上下兩篇,維持文章長度不要太長。

刻板印象一:德國人的幽默感不存在?

前一陣子在 Netflix上很紅的《艾蜜莉在巴黎》(英:Emily in Paris)裡面有一幕特別針對這點調侃了德國人,那一幕劇情是這樣的:

艾蜜莉(Emily)嘗試說服巴黎行銷公司的男老闆(Paul)抽菸不健康這件事,說道:

Cigarettes cause diabetes and cancer. (香菸會導致糖尿病和癌症。)

男老闆(Paul)當時不否認艾蜜莉的 statement,但回應說抽菸會帶給他快樂:

Smoking is a pleasure... (抽菸是一種愉悅,)

並且反問:

... and without pleasure, who are we?(沒有了樂趣,我們是誰?)

然後艾蜜莉的法國女上司(Sylvie)接著回應:

German?(德國人?)

語畢兩個法國人相視而笑。

註:本文僅舉《艾蜜莉在巴黎》劇中場景為關於德國人的幽默之相關材料,並沒有鼓勵吸菸,也沒有支持艾蜜莉男老闆的言論。

這一個刻板印象似乎已經深植世界各國除了德國人以外的腦海中。很多人想到德國人的性格,腦中可能都會浮現「嚴肅、做事嚴謹、不懂幽默或享樂」等等的印象。

雖然我沒有很想針對這點為德國人平反,但身為看德國喜劇節目或短片會對著電腦螢幕痴笑的人,不得不承認,其實德國人的德式幽默並沒有以前以為的這麼不好笑。

因為德式幽默時常引用時事議題、國家及社會現況、文化和傳統等等專屬於德國或是居住於德國的人才比較能理解的題材,導致沒有關注德國時事或是尚未到過德國的人很多時候無法體會笑話的背景,這可能是很多人認為德式幽默很難笑的原因之一。

另外,許多德式幽默也會使用德語的雙關、一字多義等等作為笑話基礎,這類型的笑話就很容易在翻譯時被丟失,而變得不那麼好笑。

綜合以上兩點,想要讓「德式幽默」從不幽默變幽默,可能需要一些對德國時事議題的關心、在德國旅遊或生活的經驗、跟德國人的相處、或是一些德語知識。其實這也不局限於德國,想要更能領會任何一個地區有關當地文化的笑話,這些元素可能都會有幫助。

對德式幽默有興趣的人,諷刺型(satire )或是一些跟時事相關的的喜劇秀或 stand-up comedy(單口喜劇)在德國都蠻受歡迎的。德語裡面有一個字 Kabarett,源於法語的 cabaret,法語或英語的 cabaret通常指的是一種不會太長的歌舞表演,主要是以喜劇、歌曲、舞蹈、話劇、魔術等可以在短時間內演出的內容為特色的娛樂表演形式。而現今德語的 Kabarett比較常用來專指一種諷刺性的表演,主題圍繞在政治和社會話題,表演過程可能大量引用模仿、反諷等技巧,不太常加入歌舞的表演,形式上比較類似單口喜劇,不過也可能會有加入話劇元素或多人的 Kabarett show。不少電視頻道會有專門的 Kabarett節目或是廣義的單口、雙人喜劇等,都頗受觀眾歡迎。另外,去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德國許多公司的耶誕晚會(意義上有點類似台灣的尾牙)都改成線上的模式,這時候除了樂團、歌手之外,Kabarett表演者也是很熱門的節目選擇。

除了以上比較有系統性的娛樂性節目,sarcasm(諷刺、反諷)也是在日常生活中閒聊或談話很常出現的一種幽默表現。

雖然用了這麼大一段篇幅來解釋德式幽默,當我看到《艾蜜莉在巴黎》上述劇情的時候還是不爭氣的笑了,如下圖:

Image:Amir Ghoorchiani, Pexels:咧嘴而笑的貓咪。(好啦,牠看起來在笑,但我無法確認牠是否真的在笑)

不過就算在德國已經待了不算很短的時間,我也不是100%的笑話都聽得懂,畢竟成長的時空背景不一樣、人生經驗不一樣、童年回憶也不一樣,就跟他們可能不會懂我們小時候喜歡看哈姆太郎或是櫻桃小丸子的概念一樣。假設我開了一個花輪或是美環的玩笑,我猜應該大多數的德國人都聽不懂。

說到這裡,有一個問題我蠻好奇的,歡迎大家在留言區討論:

如果你聽不懂一個笑話,你會要求講笑話的人解釋,還是假裝聽懂了而跟著其他人一起笑?

大家應該也都有經驗,當自己講了一個很好笑的笑話,但卻因為其他人聽不懂而必須解釋,這時笑話也就變得不這麼好笑了。另一方面,如果在聽不懂笑話的時候跟著笑,就永遠都沒有聽懂類似笑話的機會,或是讓對方以為自己講的笑話真的很好笑,甚至之後可能還會笑錯地方或被揭穿。(好像有點尷尬)

這個問題好像還可以分成在工作場合跟私人場合來討論,可以想像很多人在不同的環境可能會作出不同的反應?例如很多人會說,老闆講的笑話一定要笑,但萬一出現你覺得完全不好笑的笑話,大家有什麼婉轉又聰明的表達方式嗎?

刻板印象二:德國人都很守時?

平心而論,德國人普遍的確是守時的,以我的經驗來說德國人大多都蠻注意時間的。

講到時間,在德國的大學校園裡面有一點蠻有趣的,上課通常會有15分鐘的 buffer時間,例如表定9:00開始,實際上9:15才正式開始課程,讓大家在排課很滿的情況下還有跑校園、跑教室、買午餐、上廁所等等的緩衝時間。這點我覺得還蠻人性化的,雖然這個最後都被我拿來當作可以多睡15分鐘的理由。

題外話,其實這個好處不只有在德國的學生可以享受到,很多歐美國家的學校都有類似的潛規則,這裡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學術計時法」(英:academic quarter;德:akademische Zeitangaben),專門用來指這種上課時間比表定時間晚若干分鐘的計時方法。在美國加州的 UC Berkeley甚至有一個專屬的不成文 Berkeley time,也就是上課時間比表定時間晚10分鐘。但其實這種實際上課時間和表定上課時間有偏差的制度有時也會造成大家的不便或誤會,例如開會、研究生口試、甚至是有外賓來訪的開始時間應該要按照表定時間還是所謂的學術計時法?建議在使用學術計時法的環境中,這類模糊的情況可以事先問清楚,以免導致有人認為自己浪費時間等待而產生不愉快。

當然在德國脫離校園、進入職場後,就不能再繼續活在學術計時法帶給某些拖延症患者的美好時光中了。開會的時間表定從幾點到幾點指的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沒有額外遐想的空間。

另外,談到守時的部分,當然不可以忘記德國鐵路(Deutsche Bahn,簡稱德鐵)。我猜應該很多人都會想馬上舉它當反例。

關於這一點,有一部也是來自 Netflix的德語影集《我的瘋狂聖誕》(英:Over Christmas;德:ÜberWeihnachten)劇中一幕場景應該也算是對德鐵致敬吧。劇中演到主角 Bastian聖誕節假期坐火車回他父母的家鄉團聚,到站的時候 Bastian在月台向父親問候:

Hallo, Papa. Na? Wie ist es?(哈囉爸,怎麼樣啊?還好嗎?)

他父親回答:

Muss ja. Wurde aber auch Zeit, dass du kommst.(還 ok。你早該到了。)

這時 Bastian有點不解,問道:

Wie meinst du denn das?(你是什​​麼意思?)

他父親回道:

Vier Minuten Verspätung.(晚了四分鐘。)

Bastian便接著說出了許多人在這時可能都會有的反應:

Ja, nur vier Minuten. Sicher Rekord für die Deutsche Bahn.(只有四分鐘而已,沒破德鐵的紀錄吧!)

德鐵在德國是出了名的不準時,在德國很常被引用這一句話:

Pünktlich ist ein Zug nach Bahn-Definition, wenn er weniger als sechs Minuten nach der im Fahrplan angegebenen Zeit ankommt.(根據鐵路的定義,如果火車在表訂時間後的六分鐘內到達,則它是準時的。)

看看這個,再想到台鐵,就覺得我們不應該對台鐵的準點性太過苛求了。

在德國不只一般的火車,連高鐵 ICE也很常誤點。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他們的鐵路基礎建設發展的蠻早,所以很多鐵道都行之有年。再者,德國的高鐵跟一般的火車共用一樣的鐵軌,所以其他火車誤點也就很容易連帶影響到高鐵的運作。在德國很常聽到的火車或地鐵誤點理由包括技術性問題、有人員在鐵軌上、有人員突發狀況需要急診醫生、正在等前一輛車等等的。甚至還有聽過車子已經在車站才廣播公布車長請病假所以會誤點的案例。我曾經跟一位德國的火車司機聊過,他們認為寧可大誤點也不能冒任何險,所以在路況不佳(例如下大雨、大雪、起大霧)或是較難通行的路段(例如轉彎或會車),德國火車或地鐵誤點的機率就會大大增加。

相信以下圖片對於住在德國的人應該都不陌生:

Image: Frank Wittkowski, Pixabay:德鐵車站看板顯示車班臨時取消

撰文的此刻,隨便在德鐵的應用程式上搜尋一趟路程,第一個嘗試,搜尋柏林到法蘭克福的高鐵,就馬上找到因技術問題導致的臨時不靠站停(停靠站取消)或是誤點情形。

德鐵 app顯示德國高速鐵路(ICE)停靠站取消和誤點資訊

除了大誤點(可能長達一個小時以上),臨時取消停靠站或是臨時取消車班其實也是偶爾會發生的情形,所以我們如果公務上參加重要會議需要坐火車,通常會訂可更改時間和班次的車票。建議大家如果需要參加重要會議,可以選擇前一天抵達或是搭乘更早的班次,預留一些緩衝時間。

另外,通常火車誤點一小時以上的話,乘客可以要求部份補償,如果在車上沒有拿到補償申請信封的話,記得可以向車上工作人員詢問或是到站後至德鐵櫃台詢問。


這一篇關於德國刻板印象的上集先寫到這邊,有興趣的人歡迎追蹤我,不錯過下一篇新文章。如果喜歡我的文章的話,歡迎幫我拍手五下;如果不喜歡本篇文章的話,歡迎留言告訴我哪裡可以改進。當然很歡迎所有人在底下留言,跟我分享你們對德國的想法。你們對德國還有哪些刻板印象或問題?在下方留言,我可以在下一篇文章回答你的疑問。最後,謝謝所有看到這裡的人~ :-)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