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已废弃请取关
账号已废弃请取关

欢迎回到“油屋” ——《千与千寻的神隐》的“神隐”

小河水浅,可以不湿鞋子就跨过,跨过去是一片绿油油的土坡上的野草地,坡上看过去,远处还有农家。

夏天下午,沿街的屋子,门窗、栏杆早已被晒得油漆翘起,剥落。一切颜色都在无聊地褪色,显得长街破落。光光的街道上没有人迹,偶尔看到黑乎乎的影子隐在房屋深处。

水泥墙壁也被接受,摸上去剌手,发烫。尤其是有些已经微微泛黄,有几处被油烟熏黑,有几处生长一些绿苔。几乎要锈穿的铁管被留在原来的位置上,黑色的烟囱里在吐着烟灰。

……

这不仅是这部动画里,开头几个场景的描述,也是一个人从小时候开始经历的一幕幕:从乡村到城镇上,再到小县城,到城市。依次是这样。这些画面,也是等到一个人已经身处大城市,再来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才恍然发觉。到发觉的时候,就连工业文明的痕迹和记忆,也都成为了一种怀念,念旧。

9102年了,竟然可笑地发现自己仍然沦陷在油屋的汤婆婆手里,而且自己早不是那个坚韧的千了。

这一次宫崎骏的这部作品再映,让人泪目的原因又多了一个,发现自己安生立命的真相。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在感受和体悟中几个原因早融为一体:对故乡的眷恋,人在如此工作里的异化,美好人儿的真挚心态,旧日情谊再难找回。

这是一部不太难看懂的动画,一些象征,对污染,对剥削,对工业文明的反思都是直截了当的。让人担心的不是这一点,而是以后的孩子们,大人们看得懂,但感受不到。硬生生把一部动画解读成一篇研究分析,一种吉卜力动画说明书。

至少从小地方长起来的人,被河水湿过鞋子,绿草坡上仰面朝天躺过,摸过粗糙发烫的水泥墙壁,剥过翘起的油漆和铁锈,这样的人眼睁睁看着自己过了那座桥,进了油屋。进了那个看起来富丽堂皇,有可能为所欲为,让一切为自己服务的地方。在影片里,就连椅子也会主动“屈膝”,好让汤婆婆坐上去。

但以后的孩子们呢?那些在油屋里出生的,就像动画里“宝宝”一样的人呢?都有机会去外面看看,去钱婆婆家作客吗?那又怎样?

更何况,宝宝外出玩玩,回家还是要回那个油屋的,我很担心自己走路,跑鼠笼帮钱婆婆纺线,这些给了宝宝的只是新鲜感,一种田野观光。

就如同,我们去看这部电影,也是去钱婆婆家作作客,湿几张纸巾,戏完。

欢迎回到油屋。


谢谢鼓掌支持。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