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kkin
Pakkin

《突破書誌 Breakazine》前總編輯,dot-com-fever時代做過網,不出席網友活動的自閉blogger。入行做編輯時,仍是用rubber cement貼稿的年代。歷任書籍編輯、網站監製、雜誌編輯等職務。2019年出版了第一本個人著作《時勢好惡,做基督徒好難》。愛看書,愛攝影,愛動漫。

台北走一走,猶如去了日本(書店篇)

上回提到,因為台北書展延期,給我一個空檔在台北四出逛逛,而我選擇了「在台北感受日系文化」這個角度,作為這幾天台北之行的主題,並以食拉麵為第一目標,介紹了鷹流東京豚骨拉麵-極匠、 五之神製作所、鳥人拉麵,以及山嵐拉麵。而接下來第二個目標,就是去逛書店,務求讓自己在眨眼之間,產生身處日本的錯覺,哈哈。

其實每次外遊,無論我有多認識或不認識當地語言,書店都是我必去之地。單單被五花八門的出版物包圍,一想到每本書刊都彷彿是異世界的出入口,想像到書刊背後無數文化工作者的精誠所至、苦心孤詣,心裏就感到無比興奮。

來到水準書店,結帳時要預留時間給老闆向你推介心水書。

台灣的出版事業,雖然近年持續受壓,不少書店、出版社也是艱苦經營,部分亦撐不下去,但始終台灣出版業和閱讀社羣的底子仍然深厚,不單文化部部長鄭麗君親身上陣支持出版產業,以hashtag「書展延期閱讀不停息‬」一口氣介紹21本書刊,就連總統蔡英文也請愛貓蔡想想跑出來推介正在閱讀的好書。

Photo Source: 蔡英文 Facebook專頁

但這次到台北,主題既然是日系文化,那些精彩的獨立書店就暫且不作介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YouTube看看「書店裡的影像詩」,逐間書店細味品嚐。

開場白有點太長,這次台北日系書店之旅,開始嚕~~~


未去台北之前,第一間想去看看的是蔦屋書店,因為前年去日本代官山 T-SITE蔦屋書店時的震撼,一直念念不忘,然後就想看看登陸台灣的蔦屋,到底承傳到多少元素。

去之前曾聽朋友說,不要抱太大期望,事實上我也預先調整了心態,但去到位於市政府站附近的蔦屋書店信義店,少不免仍是有點失望。

蔦屋書店 信義店

書店位於百貨公司店內,一出市政府站就別往街道走,要直接走進百貨公司,循扶手電梯上到五樓。書店門口寫着TSUTAYA BOOKSTORE,托底像藤籃織紋的圖案,取材自代官山T-SITE的外牆花紋。書店的規模比想像中小,大概信義區租金不低,店舖面積也不能太大,整間書店半小時內就已逛完。

不知為何,台灣的蔦屋,不像日本的蔦屋,倒像台灣的誠品。朋友說,這可能和台灣蔦屋背後的營運,是由具備誠品資歷的業內人士經營有關;有朋友則說可能採光的玻璃窗不夠多,削弱了書店的空間感;也有朋友說,日本蔦屋本身可能也有向台灣誠品取經,所以兩店的基因也有點相似。

我沒有深究這中間的原因。一邊逛時我一邊想,這次逛得不夠爽,未必因為空間或選書,而可能純粹因為書店不夠大。於是我心裏打算,隔天要再逛逛蔦屋書店松山站前店,看看店舖大些,感覺會不會有差別。

蔦屋書店 松山站前店

說實在的,距離台北市中心稍為偏遠的松山站,空間的確開闊寧靜,如果想要安靜休息,喝喝咖啡看看書,這裏也是不錯的選擇。至於逛書店嘛,這店仍然比想像中細小,有點可惜。

地下一層,左手邊是中產生活百貨區;中間是各類新書,以及商業類、生活類的書;直入是雜誌牆,有不少英文雜誌;右手邊有樓梯上二樓咖啡店,樓梯中間牆壁也擺放了社會文化類的書。

原本打算花一兩小時在這裏看書喝咖啡,但期望落差之下,這天只逛了半小時就坐捷運回程。幸好之後還逛了兩間日系味道強烈百倍的書店,這次台北日系空想實驗旅行才得以圓滿達標。


那天吃過在忠孝復興站附近的鳥人拉麵後,朋友帶我走到微風廣場的紀伊國屋書店台北微風店。跟蔦屋書店一樣,去東京時我也逛過,位於新宿的紀伊國屋書店,低調老派但藏書豐富,有種怎麼逛也逛不完的感覺,印象非常深刻。

當去到微風廣場附近,我開始認得四周環境。大概四年前,我跟同事到台南台北公幹,同事說去到台北,一定要吃一次瞞著爹壽司店,而在微風廣場附近就有三間主題不同的分店。我雖然也吃魚生壽司,但熱愛程度不及拉麵,至少不會自己一個人去吃,所以這次我一餐魚生壽司也沒有安排,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google一下。

來到微風廣場後,要經哪條扶手電梯上去,也是要找一找。但朋友因為不是第一次去,所以直接找到升降機,一下子就帶我去到書店的正門。

雖然書店只佔一層,但極目一看,書刊佔據了極大面積。書店主要分佈成幾大部分,日文書大概佔了一半,中文書大概四成,餘下的就是文具和文創產品之類。

在日文書那邊,漫畫分成日文原版和台灣中文版兩種,印象中各佔一條通道;然後就是不同類別的日文書和專枱,再過一點就是種類繁多的雜誌牆。有點有趣的是,他們的日文書書櫃,除了高過一個成年人的那種書櫃,他們還有大量只及眼球水平視線的書櫃,上半部以呈現出書封面的方式擺放,中間只看見書脊,下半部則平鋪,跟在日本逛書店的感覺很相似。

如果時間許可,這間紀伊國屋書店絕對可以花上超過一小時來逛,尤其是雜誌部分,雖然有些我會讀的雜誌沒有進貨,但許多主流日本雜誌在這裏都有發售。


而最後一間想介紹的日系書店是淳久堂光復南路店,真是一間非常hard core的日文書店。這間書店位於臺北小巨蛋對面,可在國父紀念館站下車。

書店裝潢十分老派,一入書店就聞到舊式書店的氣味。這書店只賣日文書,雖然也有雜誌,也有「全空運」的保證承諾,但數量上不及紀伊國屋那麼多。

淳久屋的藏書,比上面提及的紀伊國屋更壯觀也更有自己的品味。在紀伊國屋,漫畫專枱擺放的,是近期大熱的《鬼滅之刃》;而在淳久屋,他們豎立的封面,是這一季新番的漫畫和小說,其中有《織田肉桂信長》和《因為太怕痛就全點防禦力了》,如果不夠動漫迷,只是純看銷量熱話,是很難作出這樣的挑選的。(不過隨著《因為太怕痛就全點防禦力了》走勢凌厲,這也成了大熱作品,盾娘聲勢一時無兩,人氣大幅拋離二月初的景況~~)

不單如此,淳久屋對現代文學類也是情有獨鍾。他們不單設有本屋大賞專櫃,更特別搜羅由中文譯成日文的文學書(例如 林奕含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吳明益的《單車失竊記》、劉慈欣的《三體》),並以手寫卡來作介紹,很有日本書店的味道。

連日本出版的門小雷畫集都有,選書真有眼光,很厲害。

再往書店深入一點走,還會遇到其他社科類別的日文書,以及龐大的漫畫專區。他們推介書刊的方式,是在書櫃中間空出視線水平的幾格,亮出書封面,以主題或作者等原則分類呈現。我就因為在這書店看見落合陽一這個名字,於是在網上找找他的資料,然後去水準書店找到相關的中譯本。


其實,隨了書店,在台北車站附近的中山地下街Y區,也有很多日系電玩店、玩具店、雜誌店,不單如此,那裏更有女僕風和執事風的餐廳,雖然不是我那杯茶,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去探究一下。

二月的台北之行暫且說到這裏,希望台北書展再開時能再到台北走走吧。

Pakkin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