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口竹
三口竹

隱娘 – 在被遺忘之前,活一次

隱娘 – 在被遺忘之前,活一次

By 劉宇昆

 

*身份*

這是我第二本劉宇昆

上一本<摺紙動物園>

https://matters.news/@otter4018/297366-摺紙動物園-過去與未來都在那張反覆摺疊的紙上展開-bafyreibfphv5hb77fhtwwx5c5a4yqw5bqq6q7wgxdigd5otsedc6iymfea

依稀記得當時的“個人”感覺同名故事得獎是政治正確大過於故事本身

反倒其他幾篇非常有意思

也閱讀的很感動

 

在摺紙中我感受到劉很善於描寫身份認同與階級間的糾結

基本上摺紙這個故事就是在講身為異國婚姻的第二代

(還是不是奠基於戀愛基礎的婚姻)

如何找到自己在這實為故鄉卻認同晦澀的國家中的位置

在<隱娘>(下稱隱)中更是明顯

許多篇讀來都可以感受到主角與他者、與自我定位觀點上的掙扎

不管是身為某一國家的人、某一族群的人

乃至宇宙中這顆蔚藍星球的一份子

人類都習慣找尋自己在長長光譜中的定位

也許藉由階級區分、發動戰爭或是建構記憶

都是為了知道及確認“自己是誰?”

 

「我們不知道自己是誰,但我們不敢停止努力找尋答案。」(p326.)

 

然一但出現對比就必然帶來紛爭

所以隱中許多篇故事都只是想問一個問題

我們對於身份的建構

必然要奠基於排他的自我中嗎?

在這樣的狀況裡

是否每一個追尋認同的個體在趨於完滿與可撇除他人的眼光之前

都必然傷痕累累

在劉的故事中

答案是“是的!”

(唾手可得的就失去它的價值)

 

*理性與感性*

這次隱中有許多篇我都挺喜歡的

例如討論什麼是藝術的“真正的藝術家”

當大數據已經可以推斷出一個符合幾乎是所有人的口味時

藝術的定義將會是什麼?

如同班雅明提到的靈光閃逝的年代

趨於一至、可被複製、可由人工智能演算而出

這樣還算是藝術嗎?

真正的藝術是創作

還是只是單純的感受

我認為創作是有意識的

哪怕是潛意識裡的捕捉

如此沒有透過情感、透過體驗所轉化的呈現

還可以被稱為藝術嗎?

 

感知情感與情感表達是身而為人的特點

哪怕它可能過度被用於煽情

如同在“拜占庭同理“ 一文中對於情感在”觀點博弈“過程中的角色

就提出了大哉問

藉由煽情、行銷受害者獲得的認同

是值得支持的嗎

(是說讀“拜占庭同理“一文第一段我就覺得我讀過

對於閱讀的過目不忘還挺有信心的

後來翻箱倒櫃的尋找

終於發現確實在很久以前去上海買的書<十二個明天>中有讀過

沒想到多年後竟然又相遇)

 

拜一文即在討論當宣傳、爭取資源、哪怕是推動自己的觀點時

以情感去作為包裝

是否是對於受害者/弱者的一種再次剝削

但真的完全以理性去思考

是否會失去人性那種難以條理分明、有時難以解釋的情感

例如恨

例如愛

這種更為抽象卻不可缺乏的情緒

 

在拜中兩位角色的辯駁中

 

「情感是一種鈍工具,必須將其放在有助於理性的位置。」(p159.)

 

「世界並不總是依循經濟學家的理論或國際關係預測的道路前進……那麼秩序、穩定、帝國總會獲勝,永遠不會有任何改變、任何獨立、任何正義。我們是以心為重的生物,我們也應該如此。」(p159.)

 

「在做正確的事所代表的意義中,情感一直都位於核心的位置,不只是說服人的工具。」(p159.

 

我想人類始終在兩者間擺盪

感性過盛的時代終會緩緩傾向理性

然後又回去

但我相信只要人還有人性

(而不是虛擬化,亦或是AI)

就永遠會在這天秤間來回

直到有一天

人再也不是人

 

*其他身為而人的原因*

其他篇例如“馬克思威爾的小惡魔”

用科學中的“馬克思威爾的惡魔”理論結合巫術

帶出日本被核彈攻擊的歷史

是說這篇的科學設定跟奇幻之間的拿捏

我非常欣賞

將魂與科學理論融合的很有意思

 

就不爆雷 我真的挺喜歡這個故事的

當然 奇科幻小說都是借故事寓人性

這篇在講的依然是身份認同、國族認同的議題

 

 

其他還有許多篇討論軀體的有限與意識的永生的差別

以及在永生與有限之間人類應該怎麼選擇

例如“神祇系列”(三篇)

 

「生命關乎具體……透過感官體驗世界有別於只是擁有關於世界的資料。在父親被變成一顆放在罐子裡的大腦後,是他活在這世界時所留下的記憶幫助他維持神智正常。」(p278.)

 

「意識本身就是幻覺……妳手放在一顆番茄上,妳的感官堅持妳在碰觸某個固體。但番茄大部分是由原子核間的空無空間構成,彼此的距離就比例而言跟星辰一樣分散。什麼是聲音?熱或痛又是什麼?它們不過是構成意識的電流脈衝,而脈衝是來自碰觸一顆番茄的感應器還是運算結果,並沒有差別。」 (p297.)

 

 

其他尚有討論愛(束縛)與自由的“訊息”

那背景設定的星際考古學風格

探究遺落在浩瀚宇宙中的種族

當時間與空間尺度都拉扯到無限大時

一切都帶著巨大的孤獨與傷感

讀者會感傷於一整個文明的消逝是如此的輕如鴻毛

因為星球之間的距離

讓巨變都只能悄無聲息

互不相知

當被徹底遺忘後

這文明就再也不復存在、沒有活過

 

死亡有三階段

肉體的死亡(呼吸、心跳停止)

社交網絡的死亡(葬禮上的儀式,不只是撫慰生者,更是告知其社交網絡,死者已不再與此網絡有關係)

徹底的死亡(當所有在這世上的人都遺忘其之時,當所有認識死者之人亦已不復存在時,則一切如未曾出現)

 

王陽明說的「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所有活過的階段

不過是生於寂、鮮豔一時、復又重歸於寂

若無銘記(不論是傳奇、親人間亦或是國族歷史)

活過兩字將無比困難、永不存在

 

「他感覺發燒、譫妄。他想像無情的輻射線切入他的身體,那是一個衰亡文明的餘熱,但他不害怕、不傷心,也不生氣。就算要死了,琵。碧艾歐人也努力拯救身後之人,他現在也在為他女兒做相同的事。就算是在一個冰冷、黑暗、走向死亡的宇宙,這樣的故事永遠有意義,一則值得傳遞下去的訊息……一切將重新開始。」(p477.)

 

 

*回憶*

劉的故事中常常提及回憶這件事

回憶對於人類來說是經驗長成的重點

但同時也是必須背負重擔前行的原因

 

「陶寧人的生命基本上是永恆的,他們原本會被累積數萬年的回憶壓垮,難怪會變成遺忘的大師。」(p86.)

 

記憶也是一種篩選的過程

我們可以選擇記住重要的事

不論是愛、恨還是責任

每一份都是一種自身對於事物了解後的詮釋

這也是為何往往對於一件事、一個人的記憶

千百人有千百種

 

「比起記得太清楚,遺忘的罪孽要嚴重太多了……你們無法分析哪些記憶為真、哪些為假,卻又堅持記憶的重要性,將生命如此大的一部份奠基於你們的記憶。」(p95.)

 

 

*整體*

其他篇幅例如“灰兔 緋紅牝馬與煤黑花豹“這篇證明他要寫奇幻也可以

從他另一套書摘錄的“風暴外的追逐“這篇近似蒸氣龐克風格也很不錯

截成短篇收錄在短篇集裡挺賊的

若是達到一個水準

確實會讓人忍不住想要追(笑)

 

我覺得劉的故事基調、用字遣詞總是帶有一種繪本感

但故事講出來的本質卻更傾向格林兄弟版的格林童話

也許是因為他始終是在扒挖這世上的各種人性

並真實的說出來

 

「她(祖母)讚美我創作的故事,遠多過我的學業成績,這讓我終其一生都在乎我對事物真正了解了多少,更勝於考試的成績,很多考試其實是威權者為了自身目的而強加於人的無用的障礙賽。」(摘自 科幻小說家X未來學家 劉宇昆與眾不同的創作之路【專訪上篇】

  

基本上是很值得閱讀的一本書

也是很有閱讀樂趣的書

推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