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素OriVegHK
原素OriVegHK

香港社會學人,愛吃的素食者,偷空研究飲食人類學,深信可從飲食窺探文化

【餓底社會學】奶茶聯盟(一)

(编辑过)

緬甸緊張局勢持續,不少大城市民眾忙於悼念頭部中槍、延至昨日不治的女示威者,據報軍方正於外媒較少之地如Kachin State 的密支那,連夜搜捕示威者;同時間印度政府進一步打壓當地農民就農業改革法案的示威浪潮,一度將首都附近的網絡封鎖,阻止民眾對外傳播信息。

一眾亞洲城市面對威權統治的威脅,開始有聲音探討兩年前由泰國、台灣、香港網民組成的奶茶聯盟,會否讓緬甸及印度加入成為盟友,一同捍衛民主。上星期Clubhouse 華人圈就緬甸局勢進行討論時,當時早稻田大學亞洲太平洋研究院博士候選人馮嘉誠認為,泰國網民跟台港網民取態較不一樣,後兩者的焦點在於共同反中,前者則較注重共同爭取民主,因此對於新盟友的加入持較開放態度。

事實是否如此呢?我打算開一新系列作討論。至於有關泰國網民對民主的重視,則是毋庸置疑,數月前亦曾就此撰文,從泰式奶茶看泰國對民主的追求,在此分享一下:

奶茶聯盟的誕生,何其浪漫。浪漫不因坊間強調的共同反中政治傾向,而係背後跨國界連結抗威權抗不公義的精神,更像社會學大師Immanuel Wallerstein提出的世界體系理論(world system theory),資本主義體系走到最後,全球各地被欺壓的人民會團結進行世界體系性反抗(world-systemic revolution),爭取自由世界(the free world)。只是沒有料到,團結所需的黏合劑,居然是一杯奶茶。

圖片來源:奶茶通俗學

奶茶在大部份亞洲地區落地生根,都源於苦澀的殖民地歷史,例如奶茶聯盟的港式奶茶源於英國、台式奶茶源於荷蘭(所以台式奶茶講求濃厚鮮奶香,正正因為其殖民者荷蘭的乳製品業發達,荷蘭人調配的奶茶重鮮奶香)。

唯獨泰國,係東南亞唯一沒有被殖民之國度,卻擁有一杯當地人引以為傲的奶茶,原因可從泰式奶茶的興起窺探一二。

泰式奶茶的源起與西方影響

泰式奶茶起源眾說紛紜,但能夠普及至成為國民飲料,有一點是肯定的:西化。早於咸豐年代(真係清朝咸豐皇帝在位之時),泰皇拉瑪四世已經主動進行現代化,積極跟外界進行貿易,引入西方思想,進行適度民主改革。他們的西化制度和行政改革使英法不敢貿然入侵泰國,亦令泰國較其他亞洲國家更了解西方思維及政治手段,外交談判上更具優勢,加上自身地緣優勢,令泰國未被殖民。在此背景下,泰國人得以接觸西方飲食文化,主流說法認為西方奶茶於此時傳入泰國,不過一直未能普及。

泰國文化大革命與奶茶普及化

直到30年代、二戰前夕,留學法國的Plaek Phibunsongkhram成為泰國首相,推行泰國文化大革命(Thai Cultural Revolution) ,不過係現代化、泰國化的革命。這場革命強調泰國性(Thainess),除了本土化,例如將暹羅(Siam)改名為泰國、高喊Thais buy Thai的口號,同時要求人民衣食住行等生活文化都要向西方學習以自強,主張適應性(adaptability)、新(newness)的現代化為新泰國人應有之義。

泰式奶茶正是在此時代背景下普及。泰式奶茶顏色係別樹一格的橘紅色,坊間流傳因為裡面除了砂糖、煉乳及淡奶,還有橙花水、羅望子等香料,甚至有指泰國土壤特殊,令種出來的茶葉帶有橘紅色。實情確與茶葉有關,不過係這時代到南洋「搵食」的中國商人,預先在茶葉製作中添加色素而已。

泰國茶葉銷量第一、幾乎個個泰國人沖製奶茶都用的手標牌茶葉,可算是泰式奶茶普及化的鼻祖。老闆係中國人,20-30年代賣的依舊是中國綠茶,其時泰國文化大革命高呼去中國化,而且當地天氣炎熱,自然不受歡迎。直至手標牌老闆引進西方紅茶兼添加色素(原因不明),加上泰國政府由上而下進行西方飲食習慣在地化,泰國人模仿西方喝茶時加奶加糖,再因應本土氣候加上冰,成就了一杯泰國人民至愛的泰式冰奶茶。

諷刺的是,現在令泰國奶茶盟友深受其害、將王權、宗教與民族合一建構而成的泰國民族主義,亦係Plaek Phibunsongkhram 推行泰國文化革命下的產物,令泰國人將自己與王室綑綁,愛泰國就要愛王室,將王室高舉至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若不豈會向皇后車隊舉三隻手指,都會面臨終身監禁之刑?

有著亞洲最早之一接觸西方民主思想及制度的歷史,泰國人民自然對真民主更為渴求。今次泰國學生面對的,不止係軍政府,更係一場將泰國民族主義/身份認同重新定義之戰。不過當年面對強悍的帝國主義,泰國尚且不倒。虎父無犬子,泰國人身上流著的不只是奶茶,還有改革者之血。

參考:Numnonda, T. (1978). Pibulsongkram's Thai Nation-Building Programme during the Japanese Military Presence, 1941–1945. 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9(2), 234-247.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交流賜教!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幫忙多拍拍手支持一下喔!在此附上我Instagram 專頁及贊助成為讚賞公民的連結

🍱 Instagram 舊文及食譜交流: https://instagram.com/ori.veg?igshid=1laed7bfqt8n7

🗿支持我的創作,化讚為賞: https://liker.land/oriveghk/civic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