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洞圖書室
地洞圖書室

小小的,關於考古學/人類學的圖書室。 分享一些我們的書寫、觀察跟介紹。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ooharchspace Podcast:https://open.firstory.me/user/ooharchspace

閒聊|在繩文中也能看見OUTDOOUR style?

前陣子買的日本雜誌到了,隨便聊一下。看著雜誌前面談露營生活、露營工具,看看後面介紹的史前器具,想想繩文人的生活跟現代人戶外露營的模式還真有點點點相似之處....吧(?
圖/地洞圖書室 攝

前陣子訂登山雜誌「BE-PAL」,主要在介紹登山、露營那類戶外休閒生活;不過不是為此而買的,是剛好這一期有繩文(JOMON)專欄,想說附錄有送小毯子還不錯,就手滑訂了實體本(?)。對於大眾雜誌撰寫的內容我沒有太多的期待,因為基本上應該都是些概要的認識跟一般印象的複製,但有趣的是,在一本登山雜誌裡置入繩文又強調了SDGs(永續發展目標)這件事,讓我忍不住買來瞧瞧。

雜誌前面介紹很多品牌的戶外工具小至生火大至露營帳篷,穿插一些露營食譜,找來戶外人士分享心得,然後翻著翻著就來到了繩文的專欄,覺得,哇繩文時代放在這種系列裡面好像也沒什麼違和感。

「各位,OUTDOOR在繩文也能看見喔!」

這特輯找來了夢枕獏做專訪,從他的角度導覽官看了史前繩文時代的生活。「我們正在做的事,繩文人大致上都做過了呢.....這裡我就先不吐槽了,透過夢枕獏對於繩文生活的描述,史前人狩獵、採集、釣魚等行為,似乎有那麼些無異於現代戶外露營活動,登山、釣魚、採野菜、野宿、烹煮、搭帳,而其中多了他對於繩文時代生活的想像——即使不平拼了命的工作也能幸福地生活和自然共生的繩文人他們沒有生活與工作的分界。他在文末談到,現代的我們要所應該要信的神應該是繩文人帶著敬畏對待的自然,而不是名為金錢的一神教信仰,而這些我認為都是源自於對日本當代生活的警醒,透過了日本列島曾經居住的繩文人找到了某種可以寄託的對象。

在夢枕獏的訪問後介紹了繩文人的生活雨工具,好玩的點在於,我覺得它們就跟前面那些露營登山用具無異,只是現代人使用合成塑膠、鐵鋁等製作工具並透過工廠大量複製生產,少了如史前遺物那樣具有獨特性與現代追求的手作感;現在用鑄鐵鍋加熱保冷箱帶來的食物或是即食商品,而繩文人則是使用陶器加上摘採來的野菜。

我突然好奇,繩文時代會不會也有這樣的型錄呢?不同地區的陶器、石器,各有不同的功能,不同的獸皮可以如何裁縫與拼接,成為時尚的尖端並兼顧保暖;外出打獵的背包應該要怎麼背,是不是也會追求輕量化?哪一種木材燃燒起來最快?每一家的獨家食譜與秘方的分享——在看雜誌其他玲琅滿目的商品介紹時,竟然也忍不住的想了起來。雖然可能性有點低,不知道會不會哪一天看見舊石器時代人或是彌生、古墳時代的人出現在雜誌中呢?

要說繩文在OUTDOOR雜誌裡會很突兀嗎?可能有那麼一點吧。雖然許多人努力想追求OUTDOOR理念或精神,甚至將其變為自我的「日常」,但大部分的人我相信很多時候還只是追求一種「非日常」,為自己習以為常的生活增添一些變化,且持續地促成資本市場裡面的商品販賣。這樣說不代表我認為我們必須要回到繩文時代那樣的生活,甚至在日本崇尚繩文時代的人也認為我們根本不可能放棄現代的便利性回去過那樣的原始日子。只是,會希望在一種「我們現在這種OUTDOOR生活在史前也有喔」、「繩文時代是SDGs的先鋒」的錯覺之外,能夠為當代的人們帶來一點點不一樣的思考;人總有許多不同的選擇,更是存在一種以外的生活方式。

這麼說起來的話,或許繩文人真的是現代OUTDOOR派的大前輩,特別是在追求輕量化登山或是露營休閒的OUTDOOR活動,繩文時代應該不會有人用各種裝備把車子塞炸,各式高級食材把背包塞爆,就只為追求一日的小確幸吧?史前時代的人或許也有自己的小確幸,但那個時候做任何的事,都不會像我們這樣增加環境的負擔吧。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