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lf_run
wolf_run

论评价历史人物和民族主义者眼里的秦朝


先说三点:

1,汉人王朝的底线好于外族的天花板。任何用所谓“开明”的蛮族王朝去黑汉人王朝的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实质上也是错误的。比如著名的前秦苻坚就是个吹捧出来的大神话,事实上历史学家发现前秦对汉人的任用之少,控制之严刷新了历史的天花板。

2,法家,秦政,汉人王朝一般制度,极权是四个概念,彼此不等。严格来说,秦政是一种威权制度下的暴政,一种军国主义的暂时政策。秦政很接近极权,但仍然算不上极权。秦法虽严亦粗疏,秦朝的文字狱烈度和社会控制力远不如满清,这点可以从日后起义的六国贵族经历看出来。秦朝治下也承认私有财产,秦法把平等的权利授予了七国全体华夏人,也让他们平等承担责任,绝无划分种性等制度(尽管执行的时候因为政策设计问题导致关中民众可以承担的傜役在楚地变成了暴政,但这不是刻意为之的)。从这个角度说,秦比蒙元强百倍,比满清强万倍。推翻它也更容易。

3,但秦还是被吹过了。所以民族主义者不可能给秦还有秦始皇以什么好评价。古代儒生写了本书,把人分为上中下九等,秦始皇是中下之人。今日民族主义者看秦始皇,也差不多是这样。

为什么这么说?这就说来话长了。民族主义者和自由派不同,并不认为“秦朝制度的专制毒素毒害了民族”。恰好相反,民族主义者认为秦朝制度是一种战时军国体制,和其他六国仅有集权程度不同,没有本质区别。秦朝极其失败,其“统一”短暂而迅速灭亡,实质上压根没有实现任务,是无意义的。类似于陈友谅和张士诚,亦或者项羽。汉朝日后开发出了和平时期基于黄老之术的自由放任体制,奠定了汉人经济技术大发展的基础。借鉴楚国制度的郡国并行制,奠定了汉人南进扩张的发展路线,才是成功者和有意义的。

所以,民族主义者眼里秦朝和秦始皇是一个过客,并无任何“遗毒”可言(刨去日后本身被拿去当作宣传工具以外),自然,作为过客,不可能有什么历史高度评价。之前自由派眼里,秦始皇和秦朝遗臭万年,流毒深远。在pinky眼里,秦始皇是民族之父,没他就没有汉民族统一,七国本质上是不同民族。在民族主义者眼里,秦始皇就是个失败的刘邦,其制度遗产荡然无存,自然没有什么好评价,但也没什么“遗毒”。包括法家也是。所谓法家无非是两个东西。申不害那套就是马基雅维利式的政治权谋,任何制度下的政客都会迟早掌握。商鞅那套无非就是战时军国主义总体战动员那套,和同时期关东六国(比如吴起)比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汉朝自称汉家制度霸王道杂之,霸道就是这套战时军国主义压榨的动员策略,秦国在用,六国难道不在用么?难道日后汉人皇帝或者全天下的君主有哪个不知道这套制度么?

至于为什么这么评价,我之前已经说过很多次了,这里亦不再重复。既然秦战时制度和六国没本质区别,而秦和平时期不仅没有转型成功,反而因为坚持战时体制灭亡,那制度这一块就没什么可说的。“秦政法”是个谬论。

那秦关于“统一”上的贡献如何?这一点,秦思路是对的。秦坚持七国华夏人一视同仁,权利一致(当然,同时期六国也如此)。对外也严格区分了“秦人”“华夏人”和蛮族的界限并针对性设置了通婚政策,但六国也是如此。那么,秦诸如“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之类的政策,只能看是否落实了。

很遗憾,从考古资料看,落实的不好。比如所谓的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日后考古学家发现在关中推行的都不好,商鞅升和始皇升一直在混用。再比如文字,七国文字本来相似性就极高(远没有日后教科书刻意渲染的离谱),而秦始皇主推的小篆也没推开,最后普及的是民间的隶书。这倒也是理所应当。因为秦只有14年寿命,他不可能把这些事做好,只有下一个长命王朝能把事情做完。但从这个角度来说,没秦始皇和秦朝,六国就不统一文字和度量衡了?他们在本国实际上就在推行统一文字和度量衡,若吞并其他国家领土不会推广么?没有秦始皇,汉朝或者下一个统一王朝就会放任文字和度量衡自流了?这理所当然是荒谬的。那既然是汉朝实现的,统一的功绩属于谁呢?自然是汉朝。那秦又有什么功绩可言呢?

类似的问题证明了一个道理,就是很多人不考虑各民族本质上是共性的,各民族的君主都会在足够强大的时候考虑统一,因为本民族统治起来成本更低,也更便于征税。同时推行本民族内部的度量衡统一便于自己集权,也方便了人民生活,很容易得到拥护,是任何一个实现民族内部统一的君主都会做的事。比如英尺英寸等度量衡的由来就是如此。把各民族统一的一般行为,说成是秦始皇发明的,没他和秦朝汉人就会四分五裂,本质上是为了把七国说成是七个民族,把秦始皇“大一统”说成是类似于满人吞并汉蒙藏回等民族建立“中华民族”的过程,好给满人脱罪,仅此而已。

最后,我以一个民族主义者视角对秦始皇和秦朝做出评判。

1,无论是儒家代表的汉人传统历史记忆,还是今日用民族主义理论重新审视汉人历史,我们都可以认为,也只能认为,汉民族历史的开端不能晚于商周,也就是“三代”。周公制礼作乐建立完善的宗法制度,完成了一系列典籍,是我们民族历史的起点。而理所应当,周朝自然也是第一个“统一王朝”。

任何民族开端都是“统一的”,美尼斯之于埃及,奥托大帝之于德意志,摩西之于犹太人,都类似于这样。因为只有统一,才能确定一个共同的历史记忆起点,把最早的敌我划出来。多个氏族部落融合在一起,作为民族的母体,而民族诞生出来以后,之前的历史就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之后。周公就是我们历史记忆的巩固开端,类似的民族之父,几乎所有民族都有一个。因此周公和周朝必然在汉民族历史中占据最重要的位置。秦始皇不可与其相提并论,也不可能作为民族的父亲。

2,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是一个伟大的意识形态领袖。儒家本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但也是汉人历史记忆的重要承载者,孔子整理完善了典籍,四书五经就可类比《圣经》与《塔木德》了。从这一点上说儒家可以起到类似民族宗教(只是类似)的作用。不是所有民族都有类似的民族宗教,波斯人—祆教—琐罗亚斯德,和汉人—儒家—孔子的关系类似,阿拉伯人—伊斯兰教—穆罕默德也与之类似。老子是半神式的人物,因此暂不考虑。从这个角度说,孔子因为其儒家创始人的身份,也可以在汉民族历史中占据最重要的位置。秦始皇和法家思想的影响,远没有孔子深远。

3,周朝日后陷入几百年的分裂状态,各个华夏族邦国互相战斗。这是大多数历史悠久民族的常态。周朝日后的分裂和长期内战,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德意志人邦国之间互相吞并,日本幕府时代各个大名互相割据和吞并的战国时代并无不同。华夏族需要一个统一者,刘邦就应运而生。他结束了战国时代的战乱,实现了统一,还发明了一套和平时期行之有效的制度,让汉朝可以维持400年统一,并让日后其他汉人王朝可以在这套制度基础上发展下去。从此,华夏族也自称汉族汉人。刘邦才是真正的统一者,以德意志人来说,就是威廉皇帝与俾斯麦。以意大利人来说,刘邦既是伊曼纽尔国王,也是马志尼。因此,刘邦是我们民族统一的重建者,再统一者。那些历史悠久的民族在近现代才能领到的民族再统一厚礼,才能自称自己变成了“现代民族”,从此他们民族不仅是一个身份,也是一个有效力的国籍,我们在古典时代就由刘邦和汉朝实现了。这也是“汉人”这个名字的由来。而秦始皇和短暂的秦朝,用汉朝儒生的话来说,“是霸不是王”。这话歪打正着了。秦始皇就相当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巴巴罗萨,他也短暂统一了帝国和德意志民族。然后因为没法给出一个稳定的制度,死后帝国又陷入分裂,几百年后才由俾斯麦实现统一。巴巴罗萨不能与俾斯麦相提并论,秦始皇和秦朝又怎能与汉朝相提并论?

4,我们民族历史悠久,统一的早,那么王朝更替就不可避免。汉朝灭亡后,蛮族入侵夺取了我们的北方土地,汉人撤退到新开发的南方继续抗战。伟大的杨坚篡夺了北方的蛮族政权,全盘恢复了汉朝—南朝的衣冠礼节,又一次恢复了民族的统一。可以称之为“世界光复者”。唐太宗李世民取代了短命的隋朝,基于中世纪时期情况,调整了法规和政治制度,建立了第二个长期统一王朝,可以称之为“立法者”。宋太祖结束了唐朝的割据内战,却没能完全收复汉人土地,解决蛮族问题,不得和前两者相提并论。此后,汉民族的国家被蛮族蒙古人入侵消灭,汉民族沦为亡国奴。伟大的朱元璋从平民之中崛起,砸碎了鞑靼枷锁,全盘收回了汉民族的土地,此谓武功。立下不征之国和轻徭薄赋之令,恢复以乡约自治为核心的民间社会,此谓文治。彻底恢复了汉民族的礼乐衣冠和历史记忆,用刀剑逼迫向异族投诚的知识分子忏悔,扫荡了云南等边缘地区胡化汉人的典籍阻止了他们分化民族的冲动,以粗暴手段修正民族内部在蛮族分而治之期间产生的分化,此谓民族贡献。朱元璋是汉民族的救世主,可以和刘邦竞争最伟大的皇帝的称号。而秦始皇能否与他们相提并论呢?自然也不能。

综上所述,民族主义者眼里的秦始皇是什么人呢?

一个暴君,短暂的征服了全民族的霸王。他对后世并无什么深刻影响,他的统治短暂而脆弱。一个汉人版的巴巴罗萨。仅此而已。不过,秦始皇也没有什么该被泼的污水,也不需要为日后汉人面对的问题承担任何责任,这一点也是重要的。

作者:汉之声专用号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39960760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