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言说
无效言说

藏在身体里的小小神灵

娃学基本理论和我的恋爱观

三篇文章汇总,分别完成于2019年11月与2020年11月

娃学是我的原创词,指的是以Ayawawa为代表的感情与婚恋理论。

杨冰阳,网名:Ayawawa。畅销书作家,情感分析专家,多栖艺人、Mensa(门萨)会员,2015年度十大网络红人之一,天涯社区十大美女之一,猫扑首任形象大使,人称“猫扑女神”。

头衔很多,但是近两年被大家了解都是因为一些负面新闻,被认为是为男权社会培养女奴,反智倾向等等。

我看Ayawawa大概是高三,因为喜欢的博主有介绍她的理论,就想去了解一下。看了她的几本书,《完美关系的秘密》、《聪明爱》等等,也有关注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号的问答,还关注了几个类似的博主,算是认真研习了一段时间,有点小心得,也敢虚张声势,自称一句业余娃学家了。

一、基本概念:MV和PU

娃学的一个中心是进化心理学,两个基本概念是MV和PU。进化心理学讲的是人们的择偶是出于从原始人类开始的优胜劣汰、留存基因的本能再加之社会分工和家庭角色的不同,因此两性会产生区别的择偶价值标准。从改善基因、拥有更优秀的后代角度,男性会更青睐貌美年轻身材好的女性,女性也会想要选择帅气温柔的男性,这就是伴侣价值——mate value,简称MV,这是两性的一个共同点。男人MV的八项标准:年龄、身高、长相、财富、智商、情商、性能力和长期承诺;女人MV的八项标准:年龄、长相、身高、罩杯、体重、学历、性格和家庭环境。MV越高,在婚恋市场上就越受欢迎。

但是两性的另一个标准就有区分了:男性由于生理构造,无法确定孩子是否与自己有血缘关系,这一点被称为“亲子不确定性”(paternity uncertainty),即PU,这是男性进化过程中潜意识对于伴侣的一个心理数值,会因为伴侣的行为而波动。当我们说一位女性的PU时,是在说她使男方会产生的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女方则是由于分工,希望男方能有财力供养自己的后代,且能够专一地对于自己的后代进行亲职投资。

因此,男性对于伴侣的要求是高MV,低PU,简单来说就是聪明漂亮又痴情的女人,这也是娃学教徒们要努力的方向。

二、娃学的行动指南

娃学讲,MV决定你遇到什么层次的人,PU决定你是被长择还是短择——意思是人的两种择偶模式,长期择偶和短期择偶,直白地说就是,是不是已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娃学研究的就是如何找到尽量好的男人,并且让他对你进行长择。

MV和PU,还根据男女关系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因为这两个数值本身并非正相关:你越年轻漂亮身材好,男人对你自然越没安全感,你越低眉顺目贤妻良母,男人越觉得你没吸引力。因此总原则是高MV低PU,但在恋爱前的接触和恋爱阶段,由于女方的主要任务是展示自己的高价值,加之两人的感情浓度较高,所以MV一定要尽量高,哪怕因此PU升高一些也没关系。婚后阶段由于女方的主要任务是抓住财政大权,使男方进行亲职投资以及维持婚姻,以及两人感情浓度降低,所以PU一定要低,哪怕MV低一点也没关系。

为此娃学提供了一系列的行动指南:首先你要减肥化妆多看书学点插花绘画什么的,提高自己的MV,然后朋友圈制造神秘感,只发一些展示自己高价值的内容:好看的自拍,读书的感想之类的。相亲时男生说三句你说一句,主要核心是“哇真的吗你好厉害哦我好崇拜你呢”,第一次相亲穿红色让男生觉得你漂亮有吸引力,第二次穿休闲装让他觉得亲切可接近,第三次再换,要有新鲜感。

男女相处相处方面,娃学认为有两种模式:情人模式和供养者模式,具体内容篇幅有限我就不多赘述,核心思想就是你要把男人当做包养你的老板一样的心态,要心怀感激,不要心安理得,他做点什么你都要表达出“你真是太爱我了!老公有你在我觉得真的好幸福!!!”(娃学还提到你想的-你说的-别人感受到的,中间会有流失,所以你三分感激要夸张到十分才好)这样男人才会有安全感,更愿意对你好。

这里插一下另一个核心概念:剪子石头布,三种男人类型:剪子是情人,不提供养育价值,得花女人钱,也不愿意结婚;石头是忠诚老实其他方面没有很突出的男性;布是供养者,钱多,但喜欢找小三包二奶,老婆很容易变成大房(大房二房三房那个大房),所以女生要熟悉这三种男人的行为模式和特征,找到人群中的石头男,婚姻才会长久。

此外,娃学还有很多细致教学,如何说话,碰到什么情况应该怎么做,方法论清晰详细实操性极高。

三、娃学的两性观

就我读过的几本娃学著作来说,每本都开宗明义:男女不同,女性有女性的性别优势,男性的性别劣势。娃学有一句俗语——女人生来自带一套房:没房女可以轻易找到有房男,没房男却很难找到有房女。

娃学说女人在年轻漂亮的时候人生都会比男人顺利很多,因为周围的人都会主动帮助你,女性也比男性更容易得到社会认同,人们更愿意倾听、尊重和理解女性,女性有软弱的权利、求助的权利,但男性为了面子往往得强撑。

娃学还区分了雄性竞争和雌性竞争,雄性争事业、争力量、争财富,所以女性没必要和男朋友竞争这些,你工资高并不是什么婚恋市场的显著优势,长得漂亮胸大这种雌性竞争的项目权重更高。

《Ayawawa私房课:如何得到你想要的婚姻与爱情》中有一段相当精彩,精彩到我觉得必须原文摘抄,不能像前文那样概括说明了:

“当你变得更美、更女性化的时候,就很容易找到比较雄性化的男人,也就是比较有主见/事业上比你强的男人。但如果你把自己活成了女汉子,热衷于参与雄性竞争,就会比较容易遇到中性化甚至偏女性化的男人。所以如果你想要得到一个雄性化的伴侣,就努力让自己变漂亮/性格变得更好并且学会如何与人相处,提高自己的情商,才能更容易遇到你想要的伴侣。”

前两年Ayawawa上了姜思达的访谈节目《透明人》,姜思达问她,她对于女权问题怎么看。Ayawawa的回答是,我不觉得男女是不平等的,男女两个性别群体总体的收益是同等的,这个社会的顶层是男性,但最底层也是男性,女性永远能够找到一个愿意对她长择的人,男性则不然,“女性永远堕不到社会的最底层”,永远在中间,永远被保护。女性和自己的后代利益在同一个篮子里,母亲得利多,孩子得利就少,母亲割让自己的利益(降PU),孩子得利就多(亲职投资)。女性生存艰难,男性也艰难,各有不同的难处,娃学就是女性生存战略。

娃学发展多年,资料庞杂,一篇文章很难涵盖完全,挑了一些我认为的重点,略略梳理了一下结构,也算是为科普娃学尽一份绵薄之力。

本篇仅为概括和介绍,不涉及价值判断。

(我对娃学的看法,下篇再说)

有关娃学的基本理论,上一篇文章中我进行了简述,本篇主要谈一下我对娃学的看法。

我不信娃学,因为娃学的逻辑基点就是男女有别,我不认同所谓雄性竞争与雌性竞争。我也不认为女性所谓的“处在被保护的地位”是事实。

而且我相信,ayawawa本人也不相信娃学——娃学不过是她根据现实女性婚恋状况构建的一套空中楼阁,她完全了解性别歧视、男女不平等的现状,但是她选择用一套话术包装了现实,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这个利益是为了整个女性群体还是为了她自己,在所不论)。

一、娃学想要的是什么?

评价娃学,首先要知道娃学理论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非常简单,如何找到合适的恋人,如何构建(娃学意义上)良好的亲密关系。

娃学理论中的理想爱情:第一步,提升自己的MV(为防止有人忘记这两个核心概念我再重复一次:MV指伴侣价值,包括但不限于颜值身材涵养;PU:亲子不确定性,即伴侣潜意识认为你出轨的可能性,包括但不限于非处女、批评伴侣、社交关系复杂。下文不再赘述),吸引更优质的男性资源;第二步,在这些相对优质男性资源中挑选出具有忠诚潜质的伴侣,即石头男(男人的分类:剪子指情人,布指供养者,石头指各方面并不突出的老实人);第三步,在交往过程中通过一定方式将伴侣“打造”成为一个“完美爱人”——各种意义上的,体贴、上进、忠诚;第四步,维持婚姻,并掌握重要的权力——工资归我管,房子写我的名字,孩子的教育我说了算。

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一个问题:从头到尾,这段理想爱情的重点并没有“爱”这个字。

娃学不讲爱,娃学不相信长久的爱情,娃学说,人的本能就是多偶,多巴胺的分泌是有时限的,边际效应是递减的,没有人能一直爱你,更不可能一直只爱你。什么东西才是长久的?你能看到能抓在手里的东西,你的孩子,你的房产证,你老公的工资条。

二、娃学的核心,是利。

娃学最容易招致围观群众本能反感的,就是太过于赤裸地论斤称两:

男女MV各分为7个维度,女性首先要对自己打分,确定自己在哪一分数段,然后通过努力提升分数,之后根据娃学理论,每个人都倾向于高估自己,所以要找相比自己分数较低的男性,才是自己真实相配的伴侣。例如我自认是一个5.5分女,通过努力打扮健身升为6分,然后我要在5至5.5分段男性中寻找石头男。

女方的PU也有一个阈值,日常行为需要常常控制PU值,不可高,但也不可过低,做出爆PU(即PU的急剧升高)的行为后需要及时降PU以维护亲密关系,仔细研究娃学,能够总结出一套生活准则,上面写清楚:1.表示对老公的崇拜→PU降低;2.批评老公→PU升高;3.和婆婆吵架→大升PU;4.出轨→PU爆。

当感情中的一切都被数字化和市场化了之后,大家会受不了——我们要追求的是爱情,爱情不应该如此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应该变成讨好男人的事业。

但是娃学不谈爱,很多人误会娃学,认为是在培养“男权社会的女奴”,但要明确地是,“讨好男人”对于娃学来说是手段而非目的,目的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而让伴侣对自己忠诚,且由自己占据这段关系中的高位。娃学说,你的立场必须是坚决的,你对权力和利益必须是敏感的,但你维护地位的方式必须是柔软的,要让男人心甘情愿地对你好。

三、娃学的手段,是演。

从这段关系从头到尾就是在演:

对于自己朋友圈,要认真经营,闲话不发,每条朋友圈都要展示自己,我很漂亮,我是单身,我很爱看书,我对小动物很有爱心。约会中要记住,少说话,多微笑,多夸奖男生,万用公式“真的吗”“我都不知道呢”“你真厉害”。穿着打扮每一次都有目的,展示自己的性魅力、营造轻松的氛围、模拟多偶的状态。日常对话的一些回答,表露出其实有很多男生都对我很感兴趣,但是我死心塌地只爱你。

你是不是真心把老公当男神看,娃学并不强调,但是你一定要表现得像是对男神的态度,充满感激,表达要多夸张有多夸张,要让对方充分感受到你的情绪。

有时候分明是对方错了,但是娃学认为指责是一种爆PU的行为,我们应当以一种示弱的态度,表示“不是你不对,是我不好,都是因为我这个人太没有安全感了,都是我的错”,一方面让对方产生愧疚感自动改正,另一方面以“需要加强安全感”为理由进一步掌握权力——例如只有房子写我的名字我才能有安全感,只有你每晚八点前回家我才能有安全感。男方不仅会照做,而且还会觉得是自己亏欠女方,对家庭会更加上心与忠诚。

所以说,娃学在说的就是,如何你有能力控制的伴侣,并掌握这段亲密关系的权力。

这里插入娃学的几个其他基本概念:

【亲密关系的主动权】:意为把握这段关系的节奏,何时牵手,何时接吻,何时发生性关系,何时进入婚姻阶段,包括何时分手的权力。娃学认为,这种权力是核心权力,必须高度重视,且必须由女方掌控。

【情绪价值】:类似于情感中的正向能量。需要你的夸奖、安慰、体贴的,即为【索取情绪价值】,娃学认为亲密关系中女性是主要的情绪价值提供方,男方提供的是亲职投资方面的金钱价值,但是要警惕过于索取情绪价值的男性,因为每个人情绪价值是有限的。适当的提供有利于维护亲密关系,过度索取的男性则最好远离。

【打压】:对你进行质疑或负面评价,让你对自己的评价降低。娃学绝对警惕打压男,因为打压随之而来的就是亲密关系中的主动权的丧失,让男性掌握主动权,是娃学大忌,相当于送出去了自己的命门。

这几天P大事件引起了热烈讨论,我非常为受害者痛心,也为尚未被报道出来,但现实生活中一定存在的大量被伴侣精神控制与施虐的人们痛心。虽然我不信娃学,但是我希望大家都能了解娃学,我宁愿大家信娃学,起码娃学教你掌握权力,做情感关系中的审判者而非被审判者。

娃学的MV&PU理论是对爱情彻底的藐视与羞辱,但是爱真的可靠吗?在真实的世界里大多数的人,他们的生活能承受爱情的成本吗?他们的婚姻中爱情的占比大吗?

在ayawawa的微博评论区能够一窥大多数女性的生活状态,嫁给一个性格不错的人,能够掌握家中财政权力,老公顾家,会心疼自己,关心孩子,就已经是她们梦想中最好的生活了。爱情对于她们来说是奢侈品,平凡夫妻,相濡以沫,已经是艰难生活的最优解。在这样的生活现实下,以“爱”为理由反驳她以及她的信徒,仿佛显得太傲慢了。

我相信ayawawa是明白这个性别歧视的世界的,她是个相当聪明的人,看问题一针见血。但是她明白在能遇见的将来这个问题不会被解决,她没有选择做一个女权主义意见领袖,而是反而利用了这个问题,她宣扬男女其实是平等的,并不存在性别歧视,然后利用男权的许多刻板印象作为自己的依据,告诉女性怎样去嫁一个好人,守住一段婚姻,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她都明白,她只是不说,她编了一整套自己都不相信的假话,教你怎么找到好男人,留住他,拿到他的钱。

也许,我是说也许,也许她不是大家以为的叛徒,她是个卧底呢。

写下图中这段话的时候是大三,至今我的态度仍不变:我不讨厌ayawawa,她观察人类,我通过观察她观察人类。

我的恋爱观的主要塑造,归功于于三位博主。

第一位当然是咱们娃老师,在我的高中阶段,不允许谈恋爱的阶段,对爱情一无所知的阶段,娃姐就以其功利且操作性极强的理论对我进行了一次洗礼。

在接触娃学之前我是个羞涩别扭还有点自卑的小姑娘,我以为我长得不太好看,性格过于刻薄,不懂得怎样温柔或者可爱地和男孩子们相处,眼看着身边的好友一个个被很多男生追,我却只敢默默地喜欢。

当时我通过网络认识了一个很喜欢的男生,为了和他能多点话题绞尽脑汁到了一定地步。他提到的东西我都去看都去学,和他聊天的每一句话我都要反复删改以让话题能够不断延续,我甚至会晚上聊天到该睡的点时选择不回复直接睡,然后第二天早上回一句“昨天我睡着了,不过你这个想法挺有意思的,我觉得……”来使得每个第二天都能有话聊,还显得不是我主动搭讪,只是回复前一夜他发来的内容罢了。

我从高一暗恋人家到高三,后来觉得还是表白吧,免得心里一直挂念。后来他说他也对我有好感,但是后来没多久,据他的说法,觉得我太冷淡不够喜欢他,每次都是他给我发消息,选择和别的女生恋爱了。

然后我接触了娃学,我认真反思自己,觉得一定是因为我不够优秀mv不够高,然后又一直pu很高让他觉得没有安全感所以他才不喜欢我了——现在这个年纪仿佛网恋早恋相信娃学说起来都成了很尴尬羞耻的事情,但是我不这样觉得,当时我是很认真地真心喜欢一个人,很认真地希望学会怎样爱一个人,很认真地懊悔为什么他不喜欢我了。2020年的我依然认为他是2012年生活在小小城镇的我所能遇见的最好的男孩,各种意义上的。我也喜欢那个时候懵懂幼稚却期待着爱的自己,并吃惊于她为爱所爆发出的强大的语言组织能力。

第二位博主是@菲比福,总体理论和娃学一致,剪刀石头布的概念更是直接引用。与娃老师不同的是,她有着非常温柔的语言风格和个人气质,而且她会去说【爱】,她用爱包裹了娃学的理论,让它们看起来更加地让人产生共鸣并发自内心觉得自己应该做那样的人。

严格来说我是先看到菲比福,再知道的娃学。因为当年菲比福和我微博唯一关注的个人博主(王小圈)互关并频繁互动,于是我关注了她,但是没有娃学理论的我当时并不能完全看懂她在说什么,到后来我去看了娃学,回过头来才能真正理解她的话。

当时我心里想,我的人生理想就是这两种吧,要么像菲比福一样温柔,要么像王小圈一样自由。她告诉我温柔也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能够帮助你达成愿望。她让我想要去做一个温柔的人。因为这种气质,在后来我厌烦并远离娃学后仍然关注了她很长一段时间才取关。

但是现在的我再回想起这些的时候,想法又有不同——ayawawa是在固化性别歧视并从歧视中榨取红利,勉强还能称之为曲线救国,因为她并不要你心甘情愿做男权视角下的女人,她教你如何在歧视中自保与获利。但菲比福不一样,她让你去爱,这意味着用感情去蒙蔽了那些不公与歧视,用更加具有欺骗性的语言告诉你,女人天性温柔包容,男性思维是如何如何,了解这些差别,欣然接受并加以利用——我不认同我天生比男人更温柔。

但是菲比福给我留下深刻影响的观点有二,一是“永远坐在法官位”——在亲密关系中,要掌握主动权,不做被评价的那个人,不抱有被评价的,“我这件事做得好不好”的诚惶诚恐的心情,不常常怀疑“我这样他会不会不喜欢我”、这种心态的转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毕竟讨好型人格根深蒂固嘛。但是就我个人经验来说,转变过后,人生的幸福感提升是巨大的。不仅是亲密关系,更多的人际关系中,把自己作为生活的尺度,而不是被估量评价的那个人,那种日常的惴惴不安和反复思量的糟糕体验就会少很多。

二则是做好能做的事,然后就顺其自然,不必过于在意事情的结局。菲比福不像娃老师那样反复强调MV理论,所以看下来对于外貌年龄身材之类的压力也远比娃老师那边轻,更多的是让自己开心,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专注于其中,不要装快乐,要真快乐。

第三位博主是@赛肯博德,一个经常把评论区娃教徒挂出来骂的博主。奉行依照性情而活,人没法装一辈子,自己痛苦,伴侣也痛苦。在他眼里,虔诚的娃教徒驯化丈夫的过程仿佛一场拙劣的闹剧:女人们往往以为自己成功了,但其实男人们挂掉电话就会和身边的人吐槽她太假太傻,把自己活成了一个笑话。

他和ayawawa区别巨大也是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同为情感博主,每天都会收到很多粉丝的提问“我男朋友xxxx是什么意思”,ayawawa会认真分析是什么意思,或者更加重要的,这一行为反映了亲密关系中更大的问题。但是赛肯博德只会回答“我又不是他本人,你不知道什么意思,你就去问啊”。以及他很少让人改变或是伪装自己——按照他的话说,做个假人自己累,别人也会一眼看穿把你当做笑话。你就是你,特点并不是缺点,没有什么好自责或者觉得自己需要改变的。

大概从他这里,我开始进入到释然和“与自己和解”的轨道(我很难说我完成了,即使2020年末的我,也还在与自己和解的过程中)。开始学着不以他人的标准来审视自己,给自己过多的压力。

这篇文章动笔是2020.01.01,中间因为年代久远(这三位博主应该是我在2015—2017年关注的,取关赛肯博德应该也是2018以前的事了),记忆比较模糊,几度觉得艰涩难以下笔。中间心态也起起落落,有订阅者的关系,有爱情的关系,也有心态的关系,一度逃避想要弃号。但可能就像小说课老师说的那样,文字创作是整理心情和宣泄压力的途径,于是又重拾旧文。只可惜今年心绪波动极大,对爱情的想法,对世界的观察,又产生了一次大的蜕变。再接着去年的东西写的话,实在是无法下笔,只得戛然而止。望见谅。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