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言说
无效言说

藏在身体里的小小神灵

夏日骤雨

祝各位也能在夏夜的暴雨中,有思念的心上人。

明明听到隐隐雷声,不信邪,偏跑远了吃饭,吃完一出来就开始有零星雨点往下打,又磨磨蹭蹭买了点水果,再出来就是情理之中的大雨如注。

长裤打湿了黏在腿上,鞋里全是水,走路格叽格叽作响,雨水在后背顺着衣服的缝隙一股股流进来。路面已成湍流无处下脚,但也无所谓了,反正鞋里全是水,没必要再避着水走。在雨里慢慢磨蹭回宿舍,想起大一的雨,大二的雨,然后突然想起一个人,之前每次下雨都会想到,但很久都没有再想到的人。不过也只是想到而已,并不是想念,而且已经不爱他很久了。

国人好像很羞于谈爱,看外国电视剧,love是高频词,但是当身边友人急切地问我:“他有什么好的你要喜欢他?他都这样对你了你为什么要忍受?”我回答:“喜欢是没有原因的。因为我爱他”的时候,他们的反应很难形容。好像混杂了错愕惊异,和我竟然使爱这个词汇出现在日常对话中的羞赧。于是会回应一个欲言又止的表情,然后沉默。

最近在慢吞吞写《白蛇传·情》的影评,近年来我看过最好的爱情电影,详细的下一篇文章再说。

还在读脂批本《红楼梦》,只有前80回的那个版本,目前看了20回。很好看,出乎意料的好看,只不过所谓古典爱情小说的巅峰,里面的爱也不过如此了。顺便推荐下台大欧丽娟老师的《红楼梦》课程,台大有专门的公开课网站,讲得非常好——结合了哲学,宗教学,文学、中国古典文化很多视域的解读,红楼梦的文本只是载体,整体是人文社科的全面综合课程,非常棒,也是因此引起了我的阅读兴趣。

我读《红楼梦》,最大的感受倒是里面的人情世故,确实写得纷繁复杂,凤姐和宝钗是极通世故的,但我很喜欢她们,总觉得她们说话体贴周到,很为别人着想。但有时也猛然觉得悚然——这是我花了很长时间醒悟并厌弃的东亚秩序,是我最敏感的人际交往间的权力流动,怎么能产生想要接纳的冲动呢?怎么在人情世故和平等尊重间找平衡,这是最近不太想得清楚,还得再琢磨琢磨的事之一。

也还在陆陆续续接触新的男生,算来可能也见了十几二十个,没有一个瞧得上眼,觉得能与我相配或是使我动心,说不气馁是假,毕竟花了很多时间,只觉得男人不行,真的不行。但是想起透明社会,效率社会,使得人际交往没有了缝隙和过道,以前的人,见面后回家有无数回味与遐想的空间,想念只能写信或是约下次见面。现在有微信占满喘息空间。加上我又是单刀直入的人,连微信聊天机会也不给,直接见,见了就聊敏感话题,看对方是否踩我雷区。以前觉得这样能最快筛掉不合适的人,免得花了大时间精力,结果两个人三观有本质区别,沉没成本太高。现在想想可能这种做法,把一切的可能性都擦除了,我想追求过于干净纯粹的共鸣,但水至清则无鱼。开始考虑要不要先给足时间酝酿酝酿,先用心感受,而不是用脑思考,有些事情要提供一定的模糊空间,否则在真空中,爱和想象力无法产生。这是最近思考的冲突之二。

之前对思考产生震动的书是《她身之欲》——最普通的站街女都会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当时感慨,哲思是人类本能,但自发内生出稳定的力量与价值太难了。从此我明白追问不是天赋,或者换言之,追问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天赋。每个人都很特别,与我一样特别,我热切地爱着他们,把每一个人都当做与我一样的人来爱。但现实又往往出乎我意料,接触了很多脑子空空每天只窝在宿舍打游戏的男大学生,接触了很多对自身所受的压迫桎梏漠不关心的女性,我开始发现庸碌的、僵硬的、逃避的人们才是这个社会的主要组成力量,一个不思考的人类,其尊严何在呢?@旧常识说:“我是真的相信哲学是普遍的,也就是人人都可以理解的。我很尊重各位,然而看轻自己、贬低自己到‘工具’的境地、不自重的人太多了。”这也是我的心声,这是最近萦绕在脑中的困惑之三。

匆匆写下这篇,只是因为想起来曾经爱过的那个人。聊天记录只停在3月,我当时没有选择删除,因为想在抽身离开这场爱情后,回顾和重新判定自己当时的心态。但是一直再也没有打开,没有再看,不知道什么原因,总之是“我以后一定会想看,但现在不想看”的心情了。

不愿意回想往事,也是因为明知对方不善良,不想再在回忆的过程中确认和增强这份判断。我宁可当他是个好人,宁可只记得他的可爱,虽然残存的一点儿可爱也有自欺欺人的成分了。后来才遇到多了,才知道当初以为的真心,不过是一些追求女生的套路罢了。只是当时我不懂,现在我没那么好骗了,却也没那么可爱了。

我很珍视那段想念他的日子,一到下雨就会一直想他的日子。祝各位也能在夏夜的暴雨中,有思念的心上人。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