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冕
日冕

在獵奇與現實中穿梭,關注社會議題/推理小說重度成癮者

歷史趣聞|《古埃及24小時現場》(上)

(编辑过)
古埃及人將一天分為白天十二小時及黑夜十二小時,本書可以說是一個文字版的各行各業實境秀,考古學家唐諾.萊恩以幽默的口吻,向我們講述當時人民的生活群像,從木乃伊師傅、建築師、盜墓者、祭司到王后等,透過二十四名不同階級埃及居民的體驗,去撇見此一消逝文明的某個時間切面,映射出當時人民生活的各種片段。

神秘國度

古埃及是個特殊的國度,在尼羅河所灌溉的這片黑土地,不論是古夫金字塔、帝王谷再到獅身人面像,無不散發出神秘氣場,讓無數的外國遊客前往這個神祕的國度一探究竟。但相較於其他偉大的古文明,古埃及並沒有太多的史料傳世,所以在許多層面來說是空白的,所幸仍有一些私人信件以及壁畫上的雕刻,向我們展示了當時人們的生活面貌。另一個管道是觀察陵墓中的日用品,古埃及人素有把日用品陪葬的習慣,藉由觀察這些物品一個個生動的畫面就此展開。

Pixabay: Great Sphinx of Giza


文字版真人秀

古埃及人將一天分為白天十二小時及黑夜十二小時,本書可以說是一個文字版的各行各業實境秀(當然是有劇本的那種),考古學家唐諾.萊恩以幽默的口吻,向我們講述當時人民的生活群像,從木乃伊師傅、建築師、盜墓者、祭司到王后等,透過二十四名不同階級埃及居民的體驗,去撇見此一消逝文明的某個時間切面,映射出當時人民生活的各種片段。去觀察每個人物的一天,我們將會了解他的日常生活、掙扎與光榮的時刻。

唐諾身為一個考古學者,以本身豐富的埃及學研究知識,盡可能地還原了當時人們的生活面貌,除了獲取不少知識外,內容也極富娛樂性。每一天的標題趣味度滿滿,如菜鳥盜墓者在磨磨蹭蹭、製磚工人在泥裡打滾、書記學生等著被打等,畫面感十足。這二十四個故事的舞台,是政教中心底比斯,時間則是新王國時期的第十八王朝,阿蒙霍特普二世治下的第十二個年頭。現在就讓我們穿越到時光,回到名喚柯梅特的這塊土地,和當時的人民來一次近距離接觸吧。

菜鳥盜墓者在磨磨蹭蹭

一群盜墓者正在皇家陵墓「工作」中,一邊用發抖的手開鑿,一邊彼此爭論會不會被逮。待外部挖掘完成,一行人依序進入陵墓中,他們看著手中的設計圖,在狹窄的通道中前行。內姆維夫和其他人相比顯得笨手笨腳,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盜墓,當另外幾個人熟練的跨越深坑,他心中不斷在想,要是他不小心掉進洞裡,其他人一定會棄他於不顧,畢竟他們來這邊是為了搜刮財物,而不是守望相助。

眾人來到角落中的一間長方形墓室,房間擺放著無數大小不一的籃子和罈子,為首的人拿著油燈走道邊上,開始發號施令,找出任何值錢且能夠帶走的東西。內姆維夫一連打開身邊的幾個籃子,結果裡面只剩下一些乾癟的水果和各種吃食。失望之餘他繼續在附近尋找,在旁邊的一個籃子中找到一些高級的亞麻布,只要把布緣的標記裁掉,就可以在市場中換得很好的等價商品。其他人則是在走廊深處看見幾個形狀各異的小木盒,同夥的人踢了一腳,裡面裝著的鴨肉和牛肉塊全部都撒了出來。這間墓室是存放糧食為主的生活用品,顯然不是這些盜墓者的主要目標。

Pixabay:valley of kings

第一個墓室搜刮無果之後,一行人來到了第二個墓室,裡面擺放著金碧輝煌的木棺,上面佈滿了華麗的鑲嵌圖案,其精美程度讓眾人一時之間看呆了,在領頭人的一聲喝斥之下,幾名盜墓賊開始熟練的操作著錛的銅刀,刮下鍍金的黃金成分,把纖細的金片收集到布袋中。整個作業非常流暢,內姆維夫在旁感嘆前輩們的動作如此之快,他的工作是收集所有的東西,把它們全部送到洞穴的邊緣。在所有的工作告一段落之後,所有人開始計畫撤退路線,兩人分別在深坑的兩側木樑上則跨坐著兩人負責贓物的接駁。當重回地面時可以看到地面上堆積如山的贓物,所有人進行簡單的任務分配後,贓物分別被不同人帶到安全的地方安置,內姆維夫負責的是一大籃亞麻,並且得到指示在外頭要低調一點。這是他第一次行動,他在想搞不好也是最後一次,他無法適應這整個流程,因為要是被抓到他這條小命就沒了,這壓力實在是太大了,他覺得還是去穀倉或庫房偷點東西比較適合自己。

埃及陵墓的詛咒是現代人廣為流傳的都市傳說,其中關於圖坦卡門陵墓的最有名,謠傳當中出土了一塊石板,上面寫道:「死亡會拍動輕快的翅膀」。再加上許多參與開挖的人在不久後死亡,這使得謠言鋪天蓋地的散播開來。事實上,這樣的一塊石板並不存在,而所謂的詛咒也純屬謠言。在1922年發現圖坦卡門陵墓的霍華.卡特,某種意義上他算是破壞陵墓的「主謀」,但他卻一直的活到1939年。確實有些時候會在一些陵墓的看見威嚇的宣言,但其用意只是要提醒人們要有尊重之心,並不存在詛咒的意味。

書記學生等著被打

納克特現在十分苦惱,他想不起來有個字的符號是怎麼寫的,此刻他正焦急地回想並不時將目光投向他的老師。書記學校並不好念,他們必須記下數百種文字符號的正確寫法,象形文字的組成極其複雜,可以從左寫到右也可以從右寫到左,甚至可以上下互換,其代表的涵義各有不同。而且在書記學校不容有失,寫錯字就有可能換來老師的一頓鞭子伺候,那一聲清脆的聲音讓所有學生膽寒。在古埃及這個識字率並不高的國度,身為一名書記肩上的責任重大,那些目不識丁的百姓完全依賴書記來幫他們撰寫或讀取文件的正確內容。

古埃及的識字率低於3%,普遍來說這並不影響他們的生活,但如果要加入官僚體系或祭司的話,識字能力是基本的門檻。書記學校全部都是男性,但研究指出一些家世顯赫的女性也能讀寫。
Old Egyptian

納克特的同學大多是出自上流社會的家庭,其中不乏現役書記及監官,需要子承父業,而納克特的父親是當地有名的醫生。老師本身也是德高望重,曾教過許多許多達官顯貴,也常被指派謄抄一些當時的暢銷書。納克特拾起一大塊陶器的碎片,在一盅水里沾濕筆尖,然後抹了木片上的墨水,開始奮筆疾書。新進的學生大多是用破瓦罐及石灰片書寫,因為莎草紙的價錢相對較貴,但偶爾學生會獲准使用木製的書寫版。他們所用的筆其實是細蘆葦片做成的桿子,看似貌不驚人但倒是挺好用的。

上課方式和和現代的聽寫練習很像,老師先唸一段文章,學生要一字不差的把內容謄寫下來,最後眾人再一起朗誦,要是出現錯誤就有可能吃上一鞭。納克特平均一周會挨上三鞭,這種恐懼某種程度上確實激勵他的學習。學生彼此會討論哪一種鞭子比較恐怖,到底是椰棗樹做成的纖細鞭子,還是老師愛用的木質棍仗。

納克特八歲開始上學,再過兩年就可以完成基本的學業,算數是他一直跨不過的坎,但這個科目是對書記而言很重要,不少書記都必須負責記錄戰利品、神廟的資產、收到的捐贈等,甚至連搬運石塊及建造碑塔所需要的工程計算,也是他們的工作之一。納克特這時仍低頭寫個不停,他聽到老師的腳步聲從不遠的地方響起,此時拖行的步伐突然在他身邊停駐。「不是這種鳥!」老師發出怒吼,下一秒便聽到啪的一聲響起,這下他永遠不會忘記這個字的旁邊是要搭配哪種鳥了。

由於氣候變遷,讓莎草在埃及的這個成名之地幾乎絕跡。現在我們所能看到的莎草,大多來自於觀光業的少數商業農場,其目的是為了製作所謂的紀念品,讓遊客可以帶回家。

未完待續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